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撰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从那时起,白求恩这个名字,就深深地镌刻在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中;白求恩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永恒丰碑,跨越时代,历久弥坚。毛泽东同志写作《纪念白求恩》的由来《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一位牺牲在中国抗日战场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而作的。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专家。早  相似文献   

2.
正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撰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从那时起,白求恩这个名字,就深深地镌刻在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中;白求恩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永恒丰碑,跨越时代,历久弥坚。毛泽东同志写作《纪念白求恩》的由来《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一位牺牲在中国抗日战场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而作的。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专家。早在少年时代,白求恩就立志从医,1934年当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学习"老三篇"的热潮,几乎让每个中国人熟读了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延安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2009年白求恩又被中国网民评为100年来对中国帮助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国际友人之一。由此可见,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还是今天,白求恩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与弘扬。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写的《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天天读的“老三篇”,愚公、白求恩、张思德的名字响彻中国大地。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中的主人公,毛泽东高度赞扬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毛泽东为一个普通的警卫战士写悼念文章,并且亲自参加追悼会,当场沉痛朗读了这篇感  相似文献   

5.
穆阿妮 《广东党史》2011,(12):13-15
在20世纪60-70年代的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学习“老三篇”的热潮几乎让每个中国人读到了毛泽东1939年12月21日在延安的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于是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不胫而走,家喻户晓。2009年他又被中国网民评为一百年来对中国帮助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国际友人之一。被评为“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的还有:救助25万中国平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热爱中国的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为中国红军和毛泽东赢得世界性影响的美国人斯诺,让中国古代科技扬名世界的英国人李约瑟,加入中国国籍的著名记者波兰人爱泼斯坦,在中国生活奋斗60年的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抗战时期国际援华医疗队成员印度人柯棣华,泰国王室中的“中国通”诗琳通公主和帮中国农民致富的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而白求恩则以票数最多排名第一,由此可见,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还是今天,白求恩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与弘扬。  相似文献   

6.
在“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党员干部正按照市委的要求,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三篇经典文章。  相似文献   

7.
《党员干部之友》2023,(4):56-57
<正>毛泽东经典著作中有个“老三篇”,分别是《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其中有一篇是他在一个普通战士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这个人,就是张思德,小名“谷娃子”,四川仪陇人。当年,红四方面军路过他的家时,他毅然加入红军。红军过草地时,因为粮食短缺,战士们不得不寻找一些野草充饥。为了帮战友分辨野草是否有毒,张思德总是抢先尝试。为此,他遭了不少罪。  相似文献   

8.
正1938年初,白求恩冲破重重阻挠,不远万里到达延安。4月,他前往晋察冀边区,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培养了大批革命医疗战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39年11月,白求恩以身殉职。12月21日,毛泽东写下《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而在此之前,新加坡华侨记者黄薇第一个将白求恩的事迹传播到了海外。  相似文献   

9.
刘强 《党史文汇》2008,(1):30-33
1939年11月12日,毅然率领一支医疗队来延安参加抗日的著名医生、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抢救伤员时不幸中毒逝世。毛泽东主席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而此后,还有经宋庆龄介绍来延安的印尼籍德国共产党人毕道文、由斯大林派来延安的苏联人阿洛夫、毅然串公谊会医疗队来延安的英国人叶彼得、新西兰人葛礼馥、英国人许岩礼夫妇、美国人斯坦莉小姐(护士)、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是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来到中国工作80周年。1938年初,白求恩不远万里,冲破重重阻挠,来到延安。4月,他前往晋察冀边区,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培养了大批的革命医疗战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39年11月,白求恩同志以身殉职。12月21日,毛泽东写了一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曾激励了几代人。而在此之前,第一个将白求恩的事迹向海外传播的是新加坡华侨记者黄薇。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1,(7):50-51
白求恩的名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毛泽东在《纪念自求恩》一文中这样称赞白求恩:“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正>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既是生动的教科书,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可或缺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把学党史、用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老三篇”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所写的三篇文章的统称,分别为《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它们是党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共产党人修养党性、进行自我革命的教科书。“老三篇”是基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时代产物和特定称呼,是《毛泽东选集》中唯一专门介绍人物的文章,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今年11月12日是诺尔曼·白求恩逝世7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加拿大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重温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的同时,把时光回溯到那壮怀激烈的抗日年代,再次感悟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相似文献   

14.
《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是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影响极大的三篇著作,一段时期,被亿万中国人民奉为人人必读的“老三篇”。特别是《为人民服务》影响更为深远而巨大。“为人民服务”五个金灿灿的毛体字,曾被人们制成胸章戴在胸前,或被书写、镌刻在许多机关、学校、厂矿乃至老百姓院落的大门上。相形之下,毛泽东的另一则题词——“为革命服务”,则鲜为人知了。“为革命服务”是1940年毛泽东为赞扬魏一斋大夫的光辉业绩和为革命无私奉献精神而题的词。同时题词勉励魏大夫的还有周恩来的“为边区医院树模范作风”、朱…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应当……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干部思想道德又处于社会道德的示范地位,起决定作用,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对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要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首先,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是历史的要求,时代的期望.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一贯重视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论共产党员修养》等经典著作中,对党的干部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作了深刻的论述,为我国干部道德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如: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毛泽东同志要求党的干部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道:“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国际友人诺尔曼·白求恩先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用自己的高超医术支援中国抗战,乃至奉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因为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变得家喻户晓,至少很大一部分原因基于此。  相似文献   

17.
60载尘烟飘过。然而,一个伟大的名字——诺尔曼&#183;白求恩,依然在中华大地上世代传诵。60年前,毛泽东同志《纪念白求恩》的文章,鼓舞着几代中国人,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留下了不朽的白求恩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今年11月12日是诺尔曼.白求恩逝世7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加拿大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重温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的同时,把时光回溯到那壮怀激烈的抗日年代,再次感悟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3,(13):31-32
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对“人民”曾有四种不同的比喻。 第一种是把人民比作“眼睛”。1943年7月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为抗战六用年纪念宣言》中说:“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一起,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名篇《纪念白求恩》,使白求恩的名字家喻户晓.在白求恩纪念馆内,有一幅经典的油画,画面是毛泽东亲切会见白求恩时的情景:在延安一间陈设简陋的房间里,毛泽东与白求恩在一张桌子两边面对面坐着,交谈甚欢.画面尽管传神,可惜这是画作,不是照片.前几年,突然出现的一张毛泽东与白求恩在延安时的合影,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