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凭栏 《湘潮》2014,(1):17-18
1927年秋,南昌起义失利后,贺龙派段德昌、段书甲(段玉林)等到湘鄂西的公安、石首、华容、南县、安乡一带,领导农民协会和秋收起义。其间虽几经挫折,但各县都成立了游击队,开展了武装斗争。其时石首为游击三大队,华容为游击八大队,南县为游击九大队。出身贫苦的华容人陈仕南先后任八大队分队长和中队长。  相似文献   

2.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在党的领导下,重庆境内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旗帜,开展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给敌人的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扩大了党和工农革命的政治影响,教育团结了人民群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创立了革命根据地;川东游击军、黔江红军游击大队、酉阳红军游击队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巩固和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部分武装起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川东  相似文献   

3.
正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入川,于1933年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12月,红三军入川,在酉阳、秀山、黔江、彭水活动,于1934年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和支援苏区的斗争,四川党组织领导的武装斗争又蓬勃兴起,在四川共发动了29次,重庆有6次,在重庆又打出川东游击军第一支队、黔江红军游击大队、酉阳红军游击队这三面红军旗帜。  相似文献   

4.
小说《铁道游击队》是以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枣庄的八路军鲁南铁道大队的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出来的。著名作家刘知侠在创作这部长篇小说时,为了点明这支铁道大队“游击”的战斗性质,将小说取名为《铁道游击队》。  相似文献   

5.
电影《铁道游击队》是根据刘知侠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说起这部小说的创作,还得追溯到1943年夏天。当时,刘知侠参加在滨海抗日根据地召开的全省战斗英雄模范大会。会议期间,鲁南地区铁道游击大队的抗日事迹激起了他的创作欲望。会后,他两次穿越封锁线.前往鲁南游击大队进行实地采访。尽管当时已积累了不少素材,也写了一些相关的作品,但刘知侠对这些作品并不满意。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多次来到当年鲁南铁道游击大队战斗的地方收集资料,精心揣摩,终于在1952年以鲁南铁道游击大队为原型,  相似文献   

6.
<正>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参加东北抗联的5万多名将士大部分血染疆场,其中有40位军级以上干部为国捐躯。东北抗联军级以上高级将领牺牲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纵队及其他抗日武装。东北抗联在统一建制前牺牲的7位军级干部东北抗联在统一建制前先后经历了红军游击队、反日游击队、抗日同盟军、反日联合军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等阶段,  相似文献   

7.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下,岩南漳游击队和红八团密切配合,同数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和地方反动团匪展开殊死搏斗,在漳平境内形成了以永福为中心,辐射官田、拱桥等乡镇的游击形势,坚持了艰苦卓绝的(龙)岩南(靖)漳(平)地区三年游击战争。漳平人民竭尽全力支持红军游击队,使漳平成为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远殖游击反"围剿"1934年4月中旬,为配合中央主力红军粉碎国民党的第五次军  相似文献   

8.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潮汕建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是华南抗日游击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前身是抗战初期的潮汕青年抗日游击大队(曾称汕头青抗会武装大队,简称汕青游击队),及以后的韩江三角洲地区的潮澄饶敌后抗日游击队和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抗日战争中,韩江纵队在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的情况下,坚决执行党的指示,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灵活运用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潮汕人民和潮籍侨胞的大力支援下,  相似文献   

9.
陈毅走险     
1935年10月,原中央革命根据地军区参谋长龚楚叛变投敌后,被广东军阀陈济棠封为少将“剿共游击司令”,并配给一支一色快枪和德式驳壳枪的40人卫队。龚楚将卫队伪装成“红军游击队”,屡屡破坏我赣粤边游击领导中枢,还企图捕捉项英、陈毅。叛徒一手策划了“北山事件”,我北山区委、游击队、仓库、修械所、被服厂和交通站的50多位领导人和干部牺牲,这是突  相似文献   

10.
角楼位于福清镜洋镇西部山区。1934年8月,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在这里成立。同年11月,又在这里成立了工农红军福清游击大队。游击大队以这里为基地开展武装斗争,开辟了罗汉里游击根据地。樟溪蔡三俤住房中共闽中特委成立旧址。位于镜洋镇樟溪村。1935年5月,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与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在这里召开联席会议,讨论闽中地区革命形势,研究斗争策略,并成立中共闽中特委。这次会议还决定把福清和莆田两支游击队整编为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在特委统一领导下,分别以罗汉里和常太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左上)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前身可追溯到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1931年,为坚持和发展陕甘游击战争,根据中共北方局的指示,中共山西省特委领导组建一支游击队伍。1931年5月上旬,我国西北地区第一支红军部队——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简称  相似文献   

12.
化险为夷就在谭震林到杭代县的同时,国民党调集了5个师的兵力,对闽西红军游击队进行第二期“清剿”,妄图在短期内消灭红军游击队。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双髻山游击根据地正面有国民党整师整团整营的军队,还有无数的地方反动武装,背面是傅柏翠的防地,有一支数量不少的农民军,如果他们互相配合两面夹击,根据地就会危在旦  相似文献   

13.
酃县赤卫大队,前身是赤卫队、暴动队、农民自卫军、酃县赤卫团。酃县赤卫大队成立后曾命名酃县警卫营、酃县红九营、酃县游击队、红独四团、湘赣游击支队和湘赣抗日义勇军。这支革命武装诞生于1928年,  相似文献   

14.
闽中支队司令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的一部分,是中共闽中地委直接领导下的一支武装队伍,成立于1949年2月。指挥机关设在莆田大洋。主要领导成员有:司令员兼政委黄国璋(未到职),副司令员陈亨源,副政委林汝楠,参谋长康金树,政治部主任祝增华,秘书长宋梅影,供给部长吴珊。至1949年8月,司令部下辖的部队共有:莆田、惠安、福清、长乐、平潭、永泰、仙游、闽清、林森(闽候)游击大队,泉州团队及所辖的晋江、晋南同、晋南永游击大队,泉州团队独立大队,同安游击队,暂编南安大队,闽  相似文献   

15.
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湘南山区流传着一个机智的交通员的故事。这位交通员名叫李熙成,游击队员们尊称他为李老伯。1935年4月,原湘赣省军区总指挥蔡会文率领红军氏征吋留下的300余人,进入桂东、汝城、崇义之间的东边山,着手开辟游击根据地。因人生地不熟,难以立足。当时国民党正加紧对红军游击队的“围剿”,加上叛徒李宗保的反动宣传,红军游击队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为了使游击队早日与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摆脱困境,地方党组织负责人找到李老伯,将一封联系信交给他,简单说  相似文献   

16.
《湘潮》1990,(4)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精神,中共湘鄂赣省委从7月中旬开始,分别与国民党地方当局和军队谈判。8月29日,谈判达成协议,湘鄂赣边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支队,支队司令员傅秋涛,副司令员刘玉堂。9月,部队  相似文献   

17.
周重礼 《世纪风采》2006,(11):29-31
1938年5月,正当武汉大会战拉开序幕之际,中共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受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派遣,赴赣东北弋阳境内的磨盘山,通知活动在这一带的红军游击大队负责人杨文翰,令其所部下山改编为新四军,立即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相似文献   

18.
正王震(1908-1993),湖南浏阳人。幼年家贫,只读过几年私塾和小学。14岁时到长沙新河车站当铁路工人,在工人运动中锻炼成长,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王震回到家乡浏阳搞武装斗争,带人缴了地主土豪的枪,拉起了一支游击队。从这支小小的游击队起家,他一直干到红军军团政委,成为骁勇善战的红军猛将。运用"十六字诀"驰骋湘赣1930年9月,担任浏阳浏北游击1支队支队长兼政委的王震,带领154名队员前往东乡,与浏东、宜春游击队会合,开赴江西萍乡大安  相似文献   

19.
岷山在地理上有着重要的战略位置。抗战前,中共领导的赣北游击队在这里创立,并进行了英勇斗争,形成了以岷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岷山之战是武汉会战中重要战役万家岭大战的前哨之战。赣北抗日游击大队当时不断出击,策应和配合了万家岭大战和武汉会战。  相似文献   

20.
正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之后,福建党组织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领导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建立了闽西、闽粤边、闽北、闽东、闽中和闽赣边6块游击区。红军游击队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广泛的、灵活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牵制了20万国民党军队,消耗了敌人的力量,有力地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游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