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京政发[2015]6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为进一步加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有效发挥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二氧化碳减排的促进作用,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北京市在严格控制碳排放总量前提下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决定》,现对《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相似文献   

2.
《陕西政报》2022,(18):35-38
<正>陕环发〔2021〕11号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财政局,韩城市生态环境局、财政局,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生态环境局、财政局: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的指导意见》(环办执法〔2020〕8号),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陕西省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3.
正津政办发[2016]3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2016年3月21日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规范碳排放权交易和相关管理活动,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  相似文献   

4.
任绪保 《新东方》2012,(2):47-50
碳排放权贸易作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手段,是《京都议定书》确立的“京都三机制”之一。应根据我国国情,参考、借鉴欧盟和美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从法律的角度深入探究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机制的设立的原则、碳排放权交易的主体、碳排放权交易的对象、碳排放权的总量核定和分配、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法律机制、碳排放权交易规则和纠纷戡,决办法等问题.为我国进入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5.
张楠 《理论月刊》2022,(9):71-78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当前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措施和工具。我国正处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的初期阶段,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究,梳理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对碳交易机制的研究历程,从全球气候问题根源、碳交易机制总量核定、配额交易、核证减排四个角度对碳排放权交易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能够为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范炜烽  关江英 《求索》2013,(11):226-228
碳排放权问题是目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是气候问题,更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民生问题。当前欧美国家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已经成熟,而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目前还在建设阶段,这种滞后严重影响了我国在碳排放领域的话语权。因而,立足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分析,结合碳排放权交易的国际经验,揭示当前我国碳排放交易的困境,从产权拍卖、管制与放松管制、碳税等六个方面进行审视,对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冯静茹 《人民论坛》2013,(14):250-251
推进碳交易试点是我国政府应形势需要而做出的战略选择。"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行动"是美国国内第一个区域强制性的碳交易体系,在我国当下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和试点地区的背景下,研究美国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经验有助于深化我国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认识,为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法律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辽宁省生态环境厅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辽宁省人民检察院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公安厅辽宁省司法厅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自然资源厅辽宁省水利厅辽宁省农业农村厅辽宁省卫生健康委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文件辽环发〔2023〕31号各市生态环境局、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科学技术局、公安局、司法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委、林业和草原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沈抚示范区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的通知》(环法规〔2022〕31号)精神,  相似文献   

9.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主要包括交易制度与监管制度。在监管制度中,监管主体设置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制度整体是否能够发挥预期的作用。通过考察英国、欧盟、美国的碳排放权交易监管主体的设置及其历史沿革可以发现其行政权设置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基础,值得我国在碳排放权交易监管主体设置上借鉴。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监管主体的设置有其自身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根据,但仍存在进一步改革与优化的必要性。在改革的方向上,应当合理区分宏观监管与微观监管,同时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或者公共组织在监管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京发改规[2016]15号各有关单位: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政发[2014]14号)、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京发改规[2013]5号)等相关  相似文献   

11.
王仲辉 《中国发展》2011,14(4):24-28
该文介绍了欧盟排放交易机制的实施过程、运行模式、配额确定和欧洲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为中国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保障碳排放权交易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和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法律制度问题。从法律行为控制的角度来看,要正确认识保障碳排放权交易安全的环境保护功能、经济转型促进功能和社会发展推动功能,并基于这种认识发挥法律制度的重要作用,以规范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的各种横向法律行为、纵向法律行为,进而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互促共赢的目标。但是,中国保障碳排放权交易安全的法律制度设计要根据试点市场阶段、全国市场阶段、全球市场阶段三个不同阶段的交易条件和法律需求,进行法律制度上的创新与完善,逐渐形成一套内容完备、协调性好、适应性强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交易合同法律性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碳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模式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合同具有民事合同的一般属性,但又带有保护环境的公法性质,应将其定性为一种环境民事合同。碳排放权交易合同不同于普通的民事合同,不能完全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应在原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出台碳排放权交易法,以弥补立法空白,从而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正中国7个碳交易试点全部开市交易6月19日,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一声锣响宣布开市。至此,中国北京、上海、天津、湖北、广东、深圳、重庆等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已全部开始实际交易。中国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6月10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15.
陆晞  杨玉红 《中国发展》2011,14(4):9-12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迅速发展扩张,并已成为全球贸易中的新亮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成功经验与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失败教训表明,强制减排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该文提出,长三角区域具有建立我国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条件,可为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累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构成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6.
<正>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89号《关于修改〈湖北省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暂行办法〉第五条第一款的决定》已经2016年8月8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代省长王晓东2016年9月26日省人民政府决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湖北省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暂行办法》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本省行政区域内实行碳排放配额管理的工业企业,依照国家和省政府确定的范围执行。"  相似文献   

17.
《陕西政报》2022,(19):39-44
<正>陕农发〔2021〕22号各市(区)农业农村局,机关各处(室、局)、厅属各单位:《陕西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试行)》已经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第1次厅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8.
《政策瞭望》2012,(9):55-55
碳金融市场建设将有重大突破。依托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建立的本市碳排放交易平台,明年将正式启动交易试点。涉及16个行业约200家企业将被纳入首批试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对于发挥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目标,以及建设碳金融市场,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国际市场实践来看,以碳排放权交易为核心的碳金融正越来越受关注,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逐年快速增长,截至2010年底,全球碳交易金额已达1400多亿美元。从国内来看,碳金  相似文献   

19.
<正>青政办[2013]32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关于《青海省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3年12月10日青海省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办法青海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3月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的"绿色"发展理念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我国积极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即将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同时明确提出要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因此可以预见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主要特点的气候债券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就目前发行存量来看,铁路行业位列气候债券发行的首位,但因我国对气候债券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铁路建设融资气候债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