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毛瓷":毛主席用瓷,是一九七四年为庆祝毛泽东主席八十一岁生日专门烧制的釉下手绘双面花五彩瓷。特制了月季花、芙蓉花、菊花、梅花系列产品,器型为碗类、杯类等。从瓷质到造型、釉质、釉色、花纹的描绘,堪称陶瓷经典之作,是当代醴陵窑中的极品,二十世纪最荣耀的中国名瓷。月季花:应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春季。月季花又名月月红,常开...  相似文献   

2.
1998年6月5日,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展出了98年上海春季古董珍玩拍卖会的主席瓷拍品,上百双眼睛盯住正待拍卖的8只首次面世“瓷碗”.这是8只极漂亮的“梅花饭碗”——釉下五彩瓷,双面彩绘的画面清晰可见,奇美无比;瓷质洁白无瑕,莹润光洁,更衬托出釉下五彩的纯正与古艳,清雅和富丽.这是8只“瓷中精品”,估价已达128万元人民币.这是8只毛主席生活用瓷!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2,(11):F0003-F0003
醴陵位于湖南省东部,东汉初置县,距今2000多年历史,1985年撇县设市,现辖2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示范区,总面积2157平方公里,总人口104万。盛产陶瓷、花炮,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和花炮祖师李畋故里,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花炮之都”。醴陵,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自古为湖湘名邑,英才辈出,是李立三、左权、宋时轮、耿飚、程潜、陈明仁等一批革命先驱的家乡,是汤飞凡、袁昌英、李石岑、黎澍、李铎等学者名人的故里,还是全国著名的内地侨乡。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8,(8)
正醴陵位于湖南省东部,以陶瓷、花炮闻名于世,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和花炮祖师李畋故里,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花炮之都"。这是一方人杰地灵的厚土。醴陵之名早于秦始,东汉初正式置醴陵县。醴陵历史厚重、科教昌荣,南朝文学家江淹曾封醴陵侯,朱熹、王守仁、左宗棠曾在醴陵渌江书院传经布道,获评"中华诗词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20日,保利香港举办的“湘绣湘瓷艺术精品拍卖会”现场。一套五件的釉下五彩毛瓷碗以800万元的价格成交,成为该场拍卖会的“标王”。虽然古瓷动辄过亿,但相比当代其他同类瓷器,这一价格已算天价。如此价值不菲,只因其“出身”不凡:它们皆是专为毛泽东设计研制的日用瓷器,俗称“毛瓷”。在那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由政治任务制造出的瓷中精品,正成为备受追捧的收藏新贵.  相似文献   

6.
王立新 《党史天地》2008,(12):31-34
素有“红色瓷都”美誉的醴陵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其建置史长达两千余年。 据文献典籍记载:历史上毛泽东曾先后数次到过湖南醴陵,也正是因为毛泽东的一句话从而使醴陵发展成为了新中国举世闻名的“瓷城”。1955年由国家投资在这里建造了一座代表当代中国烧造瓷器最高水平的第一个“官窑”——湖南省陶瓷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近半个世纪以来,被誉为红色官窑的湖南国光瓷业集团群力窑一直以生产釉下彩瓷而蜚声海内外,曾先后多次奉命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国家领导人制做礼品用瓷和生活用瓷,其制瓷工艺一直代表着中国当代制瓷历史上的  相似文献   

8.
泱泱华夏,瓷的国度。千百年来,“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瓷在中国瓷文化灿烂的篇章中绽放着各自的光彩,而作为“五大名瓷”之首的汝瓷,更以“家有金银万贯,不及汝瓷一片”的颂言印证着它的特殊地位。 汝瓷因产自汝州而得名。汝瓷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观其釉色,自然古朴,抚其釉面,润如美玉。汝瓷的釉面呈蝉翼状,釉下有稀疏气泡,在光线照射下时隐时现,如繁星闪烁。汝瓷之所以贵比黄金,是有历史原因的。北宋末年,汝州的瓷业迅速崛起,三大汝窑呈鼎立之势,星罗棋布的小汝窑炉火熊熊。汝瓷的釉色以天青为最高境界,而天青既为天之色,  相似文献   

9.
最为神秘的韶山滴水洞到底藏有多少件“主席瓷”?毛泽东缘何只喜欢用梅花碗?是谁设计和制作的主席用瓷?当年毛泽东下榻的松山一号,“红色禁区”九所的一号楼、二号楼中的主席遗物到底保存怎样?“红色收藏热”席卷全国,一对“主席瓷”碗被拍卖出178万元的“天价”,又有传言“数百万元主席瓷神秘失踪,流散到海外”……真正的毛泽东生前用瓷今在何方?史书无记载,众说更纷纭,这是一个神秘的世纪之谜。  相似文献   

10.
天下第一英雄 李立三,原名李隆郅,曾用名李能至、李成、柏山、李明、李敏然等,湖南醴陵人。李立三从小勤奋读书,敢做敢当。16岁那年,他响应“二十八划生”征友启事,和毛泽东在定王台会面并谈话,成为毛泽东的“半个朋友”。  相似文献   

11.
《福建理论学习》2011,(6):I0002-I0003
德化县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腹地,素以“山多、水足、矿富、瓷美”闻名遐迩,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  相似文献   

12.
"毛瓷":毛主席用瓷,是一九七四年为庆祝毛泽东主席八十一岁生日专门烧制的釉下手绘双面花五彩瓷。特制了月季花、芙蓉花、菊花、梅花系列产品,器型为碗类、杯类等。从瓷质到造型、釉质、釉色、花纹的描绘,堪称陶瓷经典之作,是当代醴陵窑中的极品,二十世纪最荣耀的中国名瓷。月季花:应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春季。月季花又名月月红,常开不谢,全年好景,以证毛主席"只争朝夕"之意(一九六三年《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象征全国山河一片红。芙蓉花:芙蓉,又名木芙蓉、拒霜花、木莲,原产我国南方。毛主席曾有诗句"芙蓉国里尽朝晖"(一九六一年《七律·答友人》),以芙蓉入画,以解主席故乡之思。菊花:菊花盛开于秋季,言寓收获之意。人云"自古清秋多寂寥",然而毛主席认为秋季"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并有诗赞曰"黄花分外香"(一九三一年《采桑子·重阳》)。梅花:毛主席最爱梅花,有诗云"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九六一年,《卜算子·咏梅》)。梅花在风雪中昂扬挺拔,此亦主席逆流而上、乐观旷达、永不气馁的精神写照。  相似文献   

13.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倡导毛泽东创造的调查研究方法——“第一是眼睛向下”“第二是开调查会”,要求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回顾1927年春毛泽东深入考察醴陵农民运动的历史,对于我们在新时代搞好调查研究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小年到初二,毛泽东在醴陵农运考察中掌握第一手材料1927年1月27日,农历小年。  相似文献   

14.
《党建文汇》2014,(2):54-54
2013年6月20日.保利香港举办的“湘绣湘瓷艺术精品拍卖会”现场.一套五件的釉下五彩毛瓷碗以800万元的价格成交.成为该场拍卖会的“标王”。虽然古瓷动辄过亿.但相比当代其他同类瓷器.这一价格已算天价。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最东端有一个县叫醴陵。醴陵的先农坛自古有名。它是祭祀神农氏——中国农业之神的圣地 ,也是中国现代史上领导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的毛泽东曾留下足迹的地方。192 7年 2月初 ,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来到醴陵。两年前 ,他作为中国最早注意农民问题 ,并以此为工作重心的革命家 ,在三湘大地播下了农民运动的火种 ,如今 ,他来到最早倡导“播施百谷”的神农的故地。毛泽东就下榻在先农坛附近的临近东门大街的一栋小楼房里。略作安顿 ,他便召集了一个会议。到会的有县委书记罗学瓒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的同学 )、县农协委员长唐寄凡以及区委…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一生,历经了诸多险情,中央苏区那一段,是他历险最多的一个时期。他在一次脱险后对身边同志说:看起来我这个人命大,总算过了这道“鬼门关”。是啊,毛泽东每次遇险,总能遇到‘”责人”相助,逢凶化吉;每跨一道“鬼门关”,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圳小村险中冷枪警卫员饮弹身亡1929年2月1日,毛泽东率领红四军“悄悄”进抵寻乌县吉潭圳下村。为掩敌人耳目,当时规定行军五不准:不准掉队、不准打手电筒、不准带有响的东西、不准说话、不准咳嗽,既便如此,敌人还是很快发现红军行踪。就在圳下这个小村,红军突遭尾追强敌偷…  相似文献   

17.
韩珍 《实践》2011,(11):53-53
2007年,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呼伦贝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知名企业的慷慨资助下,“五彩传说”之一的“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成立了。“五彩传说”,“五彩”代表北方中国草原和山林五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和部落,即鄂伦春族、  相似文献   

18.
1927年9月,毛泽东和中共湖南省委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参加秋收起义的湖南人,数以千百计,主要是平江、浏阳、衡山、醴陵、安源等地的工农武装;武昌警卫团中的湘籍官兵,配合起义的长沙铁路工人、郊区农民和株洲、湘阴等地的工农群众,湘南农军组成的“二师一团”。其中较著名的有:毛泽东,湘潭人,31岁,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党的前敌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茅文婷 《党建》2023,(3):67-68
<正>从妙高峰下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往西,过湘江,再步行一段,就到了岳麓山脚下一个叫刘家台子的地方。这条路青年毛泽东常走,因为租住在刘家台子的是他在湖南一师的同窗蔡和森一家。在这里,毛泽东、蔡和森等一群追求进步的青年成立了新民学会,并在新民学会的先进分子中秘密组建了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如中国妇女运动的领导者蔡畅所言:“新民学会建党先声,毛蔡寄庐流芳千载。”  相似文献   

20.
贾军喜  杨飞 《世纪桥》2012,(14):53-58
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高级将领,他1905年出生于湖南醴陵,1942年5月在侵华日军发动的“五~大扫荡”中阵亡,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长征时期毛泽东就曾称赞其为“神枪手”,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其为“模范军人”、“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是“钢铁般坚强、狮虎般勇猛”的优秀将领。一直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