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海艳 《学理论》2014,(5):161-162
抵制日货在旧中国是爱国行动,在中国政治、经济落后的情况下,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采取的一种无奈的斗争方式。近年来,面对日本就历史问题出现的倒退现象,我们广大青年学生也采取这一形式对日本提出抗议。但毕竟时代背景不一样,面向21世纪"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盲目抵制日货行为将阻碍中日两国和平发展,甚至影响到亚洲和世界的和平。而且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形势下,盲目的抵制日货还会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瞭望》2010,(38)
<正> 2010年9月21至23日,在联合国成立65周年之际,中国总理温家宝将出席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和第六十五届联大一般性辩论,就进入"倒计时"阶段的"千年发展目标"进展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和平发展,向世界阐述中国主张。  相似文献   

3.
李洁 《瞭望》2008,(Z1)
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中国为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大国形象已日渐清晰如果说过去的五年,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留给世界的印象是亲和、务实、高效、自信,那么,这八个字也同样可以用来概括过去五年中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的表现。"五年来,中国外交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大方向不变,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和  相似文献   

4.
当前,为了顺应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浪潮,应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以及文化多样化的广泛深入发展,构建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政府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略"。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其中以中国世界主义的天下观为核心,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天下一家"的理论价值,并赋予"天下"以现实性和当代性,助推当代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而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正十九大报告对过去几年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行了高度评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相关实践的推行,也使得"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早在2013年6月27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就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的演讲中指出,当代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2014年11月,  相似文献   

6.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这是在考察近代世界新兴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必然得出的结论。中国的崛起背景也要求中国必须走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条道路将对世界的和平、合作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1,(2):9-9
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我把这条道路的特点概括为“五合一”:一是强调发展的和平性。中国不但不会搞西方列强侵略、掠夺、战争、扩张那一套,还要把我们的力量用来为世界和平服务,将发展与和平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
曲芳艾 《学理论》2011,(24):35-36
"中国模式"的外交战略,主要是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本着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要求,把中国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紧密联系起来,以中国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从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9.
林海 《瞭望》1986,(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何其宗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就国际和平年发表谈话时说,中国裁军不是为了宣传,而是实实在在地用行动维护世界和平,这是国际舆论也承认的。中国已经用行动表明了裁军的诚意和决心,希望拥有世界上绝大部分核武器的美苏两国能认真谈判,并在行动上率先裁军。 这组专题报道中还包括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就和平、裁军和反对霸权主义问题的一篇谈话。  相似文献   

10.
<正>其一,对外战略新思想与时俱进、独领风骚。习近平今年一系列讲话,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对外战略的新思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演讲时指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醒狮论"巧妙反驳了"中国威胁论",表明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阐述文明交流互鉴的三原则:多彩、平等、包容,首次系统提出了中国的"世界文明观"。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第四次峰会演讲,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  相似文献   

11.
‘世界历史’之路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结论,这一结论与人类历史及其当代全球化发展的历史结论是一致的。世界历史之路是一条全球主义之路和世界和平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者首先应当是最彻底的全球主义者,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又是最坚定的世界和平主义者。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就是世界历史之路的中国形式。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科学地回答了在新时期推进对外经济合作的原则、方向和路径等重大问题,从思想上和实践上开创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新格局。这是"中国智慧"为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贡献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和谐世界"的思想与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密切相关,将指引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使中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4.
纽约专电 今年九月十六日是第四十一届联合国大会开幕的日子,也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和平日”。在这一天,一把象征着和平与合作精神的火炬将在联合国大厦前点燃。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将高举这把火炬,绕地球接力长跑一周,途经包括中国在内的三十九个国家。火炬将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回到联合国,点燃起长明灯,宣告一九八六年国际和平年活动结束。 这将是举世注目的首次环球火炬接力长跑,是联合国国际和平年的一次重要活动。这一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是个名叫大卫·格尔逊的美国人。不久前,  相似文献   

15.
李洁 《瞭望》2008,(35)
和谐世界在向地区发展,首先的指向就是和谐周边——区域发展中要与每个国家保持友好的关系改革开放30年,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展现出了一种创造性的轨迹:和平,发展,合作,和谐,共赢,这些关键词定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种变革引来的发展,对周边国家产生了特殊的吸引力。和平的稳定器和经济的引擎,是对当前中国在亚太地区所担当角色的一种描述,也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与和谐世界理念,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大鹏  尹明月 《学理论》2013,(30):3-4,7
"两个机遇双向转变"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来的。这不仅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同时也为中国如何走通和平发展道路做出了理论阐释。"两个机遇双向转变"战略思想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研究"两个机遇双向转变"战略思想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颇具意义。主要从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理论的基本内涵以及理论地位三个层面对此战略思想进行浅述。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新时代观和全球战略思维奠定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石。中国和平发展是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向世界开放、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新道路,也是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和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的国家大战略。中国不仅要超越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差异处理国家关系,摆脱冷战思维,避免重蹈美苏冷战覆辙,而且必须谋求双赢与多赢的发展战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提出坚持包容精神,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将开创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世界大环境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向国际社会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起了国际社会强烈反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所以引起外部世界的高度重视不是偶然的,这一思想在继承和发扬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与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理论的基础上,顺应21世纪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对中国外交战略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这一思想不仅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深刻回应了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而且也立足中国国家利益,承载着中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年来,美国建立并长期维持了世界霸权。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霸权主义进一步膨胀,国际战略格局因此进入美国"一霸独大"的历史过渡期。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霸权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对世界和平发展与中国和平崛起构成威胁。中国秉承反对强权政治,谋求平等合作的原则立场,坚守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伟大目标,从容应对美国霸权新挑战,并将此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将"两极相联"的规律用于东西方社会发展关系的分析,提出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两极相联"的思想:西方列强把"秩序"送到中国,即通过入侵的方式破坏旧中国,客观上加速旧中国的灭亡和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即通过破坏西方在中国的市场,引发或加深西方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刺激欧洲革命的爆发,从而促进西方的发展。这表明,当人类历史进入到世界历史阶段,尤其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不同民族或国家不论其发展水平如何,相互间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家,应当在相互间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