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进论坛》2008,(12):23-24
医疗卫生工作是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大事。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中央对医疗卫生改革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和要求为今后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医疗卫生工作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之一,但由于关于医疗卫生改革的具体方案尚未发布.各地都在进行不同形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由计划向市场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医疗卫生体制作为经济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别无选择地要实行市场改革。现代医疗卫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一个国家的人民作为一个整体获得现代医疗卫生的服务,其本质仍然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问题。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农村人口比例过高、农业劳动效率太低的条件下解决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必须通过改革传统的计划体制和建立市场经济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攻关的关键3年,社会各界对此广泛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出台与实施,进一步确立了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远大目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搞好国家16个城市试点,更是赢得欢声一片。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医疗卫生改革乃世界难题,举国关注。10月14日,酝酿多年的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次日下午,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带着对老百姓基本医疗卫生权益的关切,前往青浦区华新镇调研社区卫生这一医疗卫牛服务体系“网底”的建设情况,并听取青浦、金山、南汇等区分管区长的情况汇报。  相似文献   

5.
《协商论坛》2009,(4):26-2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指导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的核心精神是强调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基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重点难点都在农村。把占我国总人口70%以上的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与保障问题解决好,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就成功了一多半。  相似文献   

6.
历经30年的巨变,医疗卫生改革和中国总体改革一样,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最近出台的《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公示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这次医改涉及一系列的问题:是以政府主导、市场为辅,还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在医疗卫生保障体制中,政府、社会、个人究竟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刊摘编一些专家与学者的意见,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创造》2008,(10):41-44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始终贯穿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这条主线添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总体目标,近期改革重点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入手。 近期五项改革重点与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密切相关,分别为: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8.
奚旭初 《当代广西》2005,(18):30-30
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作课题组正式公布了课题报告,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评价是:“改革是不成功的。”公开评断由国家发动的一项改革不成功,这是我国过去很少出现的事情。一个研究机构,敢于站出来,明确地指出由上一级  相似文献   

9.
问:为什么要建立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答:建立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将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分类管理,是近二十年医疗卫生改革的一个具有总结性意义的提升,更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调整,使医疗卫生事业和医疗机构的改革纳入国家总体经济体制改革大局,进一步适应  相似文献   

10.
李玲 《人民论坛》2010,(6):38-39
近年来,政府加大对医药卫生资金的投入,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展开,但是,政出多门的管理体制造成医疗卫生体系整体效率不高。"大部制"医疗体制的实施以及建立问责和绩效考评机制,是卫生医疗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李玲 《人大建设》2008,(12):40-42
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是由医疗卫生筹资体系、服务体系、监管体系以及生产流通体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指医院)直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医疗卫生保障措施最终要通过医院来实现。因此,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整个医疗卫生体制的核心。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破”和“立”的双重任务:扩大医疗卫生保障覆盖面,侧重于“立”,而“立”的前提是“破”,即破除那些违背医院运作规律的体制、机制,解决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带来的成本整体偏高、公平性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市场化保障不了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 ——日前,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回应人民网网友对医疗改革的关注时说,有的同志认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市扬机制发挥不充分造成的,应鼓励广泛开展竞争,走市场化的路子。这是对市场规律和卫生发展规律认识不清而产生的一种误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采用某些市场机制,鼓励有序竞争,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但绝不能把经济改革的原则照搬到社会事业中来,也不能把市场原则全盘引入到社会事业发展中来。  相似文献   

13.
香港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香港地区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分析其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和主要特点,介绍其改革发展趋势,剖析了香港地区在医疗卫生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的做法,同时得出一些值得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杨少杰 《世纪行》2013,(1):48-48
1、开展多元化医疗服务。新医改特别强调应“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并提出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即明确提出要走“提供主体多元化”的路子,这对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实质性医疗公平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多元”在新医改中应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二是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相似文献   

15.
此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执政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彰显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重大举措,是一项涉及面极广、难度极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实施方案》的出台,是立足国情,“双管齐下”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一方面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和覆盖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对基本医疗卫生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O-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制定本规划。序言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医药卫生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郑拓 《当代思潮》2012,(8):60-61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永恒话题,也是世界性难题。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卫生管理部门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试验,提出了一些较好的理念和措施,但都没有取得切实的效果。2009年,我国提出医疗体制改革新理念以来,我国就开始紧锣密鼓的铺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基本资等制度相继推出。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经历了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再到部分恢复公益性的体制演变。从2009年启动新医改以来,特别是2016年国务院"十三五"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明确规定了基层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定位,提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新秩序。2018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2018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益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陆续进行基层医疗卫生改革试点,政府主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城乡广泛铺开。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状况依然不容乐观,以武汉为例可见一斑:基层机构服务能力严重不足;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基层卫生发展的瓶颈;财政补偿机制亟须完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基本药物不能满足需要等。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笔者建议:着力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体制、"三医"联动体制、财政补偿机制及基层机构绩效制度,加快相关信息化平台建设,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邓利方 《岭南学刊》2009,(1):115-1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逐步由伦理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当前医疗体制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医疗市场中过度市场化与市场化不足所导致。我们的医疗改革实质就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按照卫生和医疗的特殊规律来构建相应的体制和政策体系。我们既要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又要继续推进医疗的市场化改革,规避市场化过度,即充分建立起在政府适当干预下的、完善的医疗卫生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初,宝山区第五次党代会和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实现“经济实力更强、城乡环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好、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目标。围绕让“社会更加和谐”这一主题,区人大常委会将民生问题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对本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组织代表专题视察区就业促进中心、基层社会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以及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并对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工作进行深入走访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