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通过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我国广大农村妇女进行社会生产动员的基本背景与特征的分析.强调指出在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妇女的积极性,必须建立以法律为保障、以利益为导向、以技能培训为支撑的新的动员模式,从而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真正提升妇女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农村改革为结点,社会动员与制度变迁是相互交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制度变迁成绩的取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动员成功促成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社会与国家和谐互动的结果。近三十年来,以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村税费改革为阶段性标志的农村各项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会动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新农村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预示着新一轮农村制度变迁行将开始。回顾过去,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社会动员与新的农村制度变迁的良性互动,对我们做好农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区治理中的社会动员除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外,还对凝聚政治认同、改善府民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层政府、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普通居民之间关系的淡漠、失调和疏离导致动员普通居民能力较弱、社会组织难以发挥专业优势、社区居民参与意愿低下等问题,通过系统分析发现"关系问题"是影响社会动员的重要因素,梳理"关系式动员"蕴含的形塑新关系凝聚新资源、构建稳定亲密团体和化解多重关系矛盾等基本内涵,并从组织化关系、情感关系和制度化关系三个方面提出在社区治理中开展社会动员的具体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张丽梅 《前沿》2010,(22):144-147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深刻认识到民众社会动员的重要性.但是国民党的民众社会动员,始终以其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其民众社会动员的指导思想执行的是伪三民主义,并始终贯彻片面抗战和攘外安内交错的指导思想,严重阻碍和制约了国民政府民众社会动员运动的发展,从而也导致了国民党社会动员的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5.
汪萍 《理论月刊》2006,(12):155-158
借助笔者在河北定州翟城村获得的第一手调查资料,本文在“治理!善治”的分析框架下,就翟城村治理中的农民动员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认为,乡村治理中的农民动员以被动员者共同利益诉求为基础,发起者的动员目标和农民共同利益越贴近,其动员的正向力量越大,动员成功的可能性越高。农民动员一旦发生,动员方式的选择就成为动员效果好坏的关键;而动员方式选择又取决于动员目标和发起者特征;另外,可动员资源是维持或强化动员效果的重要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6.
现代动员模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与重要要求。党的社会动员模式经历了传统动员模式、过渡型动员模式与现代动员模式,对应着国家治理的政治统治、社会管理与现代化三个阶段。现代动员模式在动员主体结构、动员途径和载体、动员目标和背景、动员效果和效率等方面都与传统动员模式有着重大差异。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抗击战中的社会动员体现了现代动员模式在危机治理中的诸多特点,可以作为党的社会动员模式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现代社会危机丛生、当前世界风云变幻,党在领导国家和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动员主体格局、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和速度、实现网络动员与实体动员互补、加快新技术在社会动员中的运用、将柔性动员与刚性动员相结合等路径完善现代动员模式、提升动员效果。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延吉市委统战部全力推进“百企进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对接,认真落实,引导市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市委统战部作为牵头部门。广泛宣传动员,组织召开由40家优秀民企及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的动员会,现场签订村企共建项目4项;组织召开“百企进百村,共建新农村”暨“两新”组织创先争优座谈会,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社会动员的重要舞台,易地搬迁是动员型城镇化的一个缩影。实践中,同样是通过社会动员推动搬迁,有的地方做得好,群众满意,社会稳定,有的地方却留下群众上访闹事等尴尬"坠尾",有的地方能够完成建设任务,有的地方却劳而无获。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别?通过比较4处搬迁案例发现,社会动员是推动易地搬迁建设乃至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强劲的动员力度有助于促进显性政策指标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良好的心理聚合能够提高农民对于结果的满意度,改善政策长期绩效,只有两者综合运用方能实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蒋柳萍 《前沿》2010,(21):175-178
2010年上海世博会顺利举办,庞大的世博会志愿者服务功不可没。通过世博会志愿者的组织过程可见上海市政府社会动员的新特点:动员形式的多样化、动员对象的广泛性、动员程序的规范化和动员经验的制度化。作为一种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形式,志愿者事业的发展对我国市民社会的形成、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李艺  李全利 《理论月刊》2023,(6):113-12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共同富裕道路要求在经济社会领域进行改革创新,而社会政策作为应对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制度工具,其朝向更加公平的调节动员效应越发重要。现如今共同富裕建设背景越发复杂:首先,多元化的社会风险增加了社会政策资源调节动员的边界效应,不同区域间的社会政策资源动员存在障碍。其次,人口老龄化与人口低生育速度同步加快,社会政策调节动员的时效性更具挑战。同时,社会主要矛盾转型,社会政策体系调节动员的平衡性与充分性难以统筹兼顾。最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政策在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均衡调节作用日益昭彰。共同富裕要求社会政策的调节动员效应更具公平性、时效性、统筹性、充分性。因此,中国特色社会政策体系在资源调节动员方面需要更具包容性,防范社会风险带来的地方政策保护性和排他性;在长寿时代和低生育时代更应体现社会政策调节动员的衔接时效性,及时应对养老问题并提升人口发展质量;社会政策制度体系要统筹兼顾,调节动员好城乡居民发展的均衡性与充分性;新时代社会政策还应实现从生产主义向社会投资主义转变,使中国特色社会政策体系成为共同富裕道路中的有效调节动员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