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网络舆情具有自由性与可控性、互动性与即时性、情绪化与非理性、个性化与群体极化性四组特征。政务微博成为政府与公众崭新的沟通工具,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务微博已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当前各类政务微博在平台建设、信息联动、风险防范、信息发布、政民互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提高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亟需从组织管理、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媒体协调联动、议程设置、意见领袖培养等六个方面构建具体的政务微博的舆情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2.
微博在诞生的短短几年间内,用户呈现几何级增长,成为网民最主要的社交工具之一。以实名注册的政务微博以及官员个人微博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可喜变化,并逐步成为发布政务信息、搜集网络民意、开展互动交流的有效途径。政务微博依靠自身优势,在政务公开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就对政务微博在政务公开中的优势和着力点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微博是新兴的网络媒体,微博主体包括公众微博、意见领袖微博、政务微博和媒体微博,它们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作用的发挥主要取决于公共危机中的微博主体多方多层次互动,互动关系的探讨可以为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微博正在成为与民众沟通的新渠道,信息传播的新载体,微博问政也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充分认识微博的社会功能、舆论特点与传播特点,对于党政机构利用政务微博平台发挥其正功能进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微博在中国社会影响力的提升,许多政府部门纷纷入驻微博,政务微博建设蔚然成风,发展势头迅猛。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博"@陕西发布"是其中运作比较成功的案例,在发布地方新闻、服务本地民众、传播区域形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升政务微博传播效果,应以梳理传播主体、内容、媒介、受众四个要素为前提,不断创新政务微博互动形式,使之成为汇聚民智、反映民情、解决民忧、促进公民参与的政民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6.
公安微博是政务微博的代表,在服务群众、维护稳定、打击犯罪、警民沟通各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安微博是公安机关网上群众工作的新平台、新阵地。要提升公安微博问政的公信力、服务力和矛盾纠纷化解力,以规范化、制度化措施使问政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政务微博近两年在中国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福建省政务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从政务微博的行政级别、行业系统、行政区划、粉丝数、微博数量、更新周期、对外关注这7个指标探讨福建省政务微博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政务微博中的支柱性力量,警务微博主要发挥着警务信息公开、舆论引导、警务办公平台三种功能。虽然警务微博兴起时间不长,但从诞生至今,警务微博走过了试验起步、整合发展和创新服务三个阶段,其功能也逐渐深化拓展。根据活跃度、传播力和引导力的不同,警务微博应选择恰当的结构战略和功能战略。警务微博的发展对于公安机关在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及创新社会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政务微博作用发挥日益明显的当下,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探索建立“微博党支部”。使党建微博成为党务公开的窗口、咨询诉求的平台、互动互助的桥梁、服务群众的渠道。该区开通“椒江两新党建”、“党员服务180”和各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党支部等系列13个微博,并延伸至124个有大学生村官的村(社区),组成基层党支部微博系统。就当前工作动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广东省政务微博的受众关注度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目的在于通过选取一定范围的样本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反映公众对于广东省政务微博的态度和使用情况。今后,可从提升对微博问政的思想认识,加强政务微博的制度建设,明确政务微博的功能定位,健全政务微博的管理机制,提升政务微博的沟通水平,加强政务微博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等方面对广东省政务微博的发展提供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政务微博为创新社会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政务微博促进了社会管理理念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二是推动了社会管理方式从传统的行政方式向更为人性化、科学化的方式转变;三是完善了社会管理格局,使得管理主体从一元向多元转变,广大网民借助政务微博积极参与到了社会管理中来。政务微博所引领的“微政务”创新了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2.
微博重塑了中国社会的舆论生态,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公安系统微博,引领着政务微博的潮流和走向,在政务微博中迅速突起,受到网民青睐。独树一帜的"勤沟通、讲实效、说真话、显智慧"的微博工作法,对于基层公安机关有效开展民警个人微博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全面分析公安微博应用中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公安微博运营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实现公安微博价值。  相似文献   

13.
英国于2009年颁布《政府部门twitter使用指南》,成为推动政务微博规范化发展极有代表性的国家。在当前我国政务微博显现出发展不均衡、民生特征不明显、互动不积极等问题的背景下,借鉴英国经验,编发《政务微博建设指南》,从而对政务微博的定位、建立和管理、考核评价体系、风险化解方法、对外工作政策等进行规范和指导,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政民互动神经元"是基于中观的过程分析视角对政务微博的工具创新性提出的一种理论解释。在开源网络空间里,机械层级的科层运作转变为节点链路间的传导协作,网络社会中"行政共同体"与社会主体之间的胶合博弈以焦点问题为引擎逐步实现了结构化演进,政务微博不仅发挥了二者间信息传递的中转站作用,而且打通了政民二元主体之间的位差壁垒,实现了在我国整体紧密的政民环境下的社会治理创新。政务微博的工具创新性在于通过政民互动神经元的有机营养作用实现了政民二元主体的双向增权,对于转变行政思维、提升国家治理"软能力"及培育社会资本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也应看到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缺乏机制保障、存在管理惯性等问题使得政务微博的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只有在进一步规范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时代话语,推动政务微博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才能建立更具韧性的政民信任,实现善治的理想愿景。  相似文献   

15.
公安政务微博是信息化背景下公安机关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主动选择,其已在“警务公开、服务群众、化解矛盾、舆论引导”方面展露头脚,并为广大网民和普通公众所认可。但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建设过程中,公安政务微博还存在着功能定位偏差、回应诉求不及时不主动、微博团队建设、管理亟待制度化等问题,需要从理念更新、技能提升、组建专业运维团队、管理制度规范化等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博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政务微博已发展成为政府信息公开、为民服务、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随着政务微博数量急速增长而来的是如何提高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从而有效地使用政务微博为民服务的问题。而要切实提高政务微博传播效果,必须在了解影响政务微博传播效果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出台规范政务微博管理的制度、建立专业管理团队、建立线上线下协调机制、构建各部门联动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发展推动下,我国政务微博逐步健全。当前,我国党政机关政务微博呈现出"金字塔"式发展趋势,城乡之间的政务微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些现象反映了当前我国政务微博存在定位不清晰、理念不先进、供需结构不合理、运营不正规、管理不专业、政务微博之间缺乏沟通等问题。所以,在下一阶段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专业性、加强政务微博之间的沟通联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先采用扎根理论构建出公众参与政务微博意愿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然后运用问卷调查法对该理论框架进行实证检验,从而构建出公众参与政务微博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影响公众参与政务微博意愿的核心因素有四个,分别为外部环境因素、公众因素、政府因素和媒介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公众因素对公众参与政务微博的意愿具有直接正向作用,但是两者间却呈负向关系,而政府因素和媒介因素通过作用于公众因素间接影响公众参与的意愿。因此,政务微博的运营应该以公众为核心,以内容服务为关键,采用"双向对话"的互动信息模式,选用复合型专业人才进行运营管理,注重多元传播策略的使用并积极加强内容产品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自政务微博产生以来,我国政务微博开通数量和地区覆盖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和南部地区政务微博发展更为成熟,竞争力较强。然而,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与多元性,政务微博在网络舆情应对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信息真伪有待考证、信息内容缺乏特色、官民互动有待提高、舆情监控手段落后等。因此,可以采取规范政务微博认证方式、创新政务微博话语方式、强化政务微博互动功能、建立舆情应对联动机制等措施,以提高我国政务微博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促进网络环境和政民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院(系)管理体制在政策与实践层面的演进说明,建立健全院(系)党政共同决策机制,对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院(系)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学院在推进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中的探索为例,提出市属地方高校院(系)党组织应充分利用学校办学定位赋予的地缘发展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紧扣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党政联席会议的科学决策功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