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德金 《法制与社会》2011,(18):259-260,262
司法实践中,遗嘱纠纷层出不穷,有愈演愈烈之势,经常导致遗嘱全部或部分失效,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如今办理遗嘱公证的人们也越来越多,这给我们公证机构和公证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公证员,就如何完善遗嘱公证,笔者试分析遗嘱失效的原因,从完善遗嘱公证笔录上来完善遗嘱公证,以便能更好的预防遗嘱的失效。  相似文献   

2.
向开罗 《中国公证》2013,(10):34-35
谈谈信托遗嘱。遗嘱业务是公证机构的传统业务.也是公证机构的一项主要业务。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公证机构在办理传统类型的遗嘱公证时已经相当熟练。然而,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催生出人们更加复杂化、个性化的遗嘱要求,例如信托遗嘱,公证机构应当注意到这些新的变化,拓展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尽可能满足当事人的需求。信托遗嘱时代是否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3.
数据库     
《中国司法》2014,(10):58-58
正全国公证遗嘱备案查询平台自2014年1月开通试运行以来,截至8月27日,已存有104.2万余条公证遗嘱数据,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公证遗嘱信息库。全国公证遗嘱备案查询平台现有包括全国所有公证机构和主要管理部门在内的3300个用户,自今年1月2日录入第一条遗嘱公证数据以来,已存有公证机构自1980年恢复重建以来办理的1042111条公证遗嘱数据。全国公证遗嘱备案查询平台试运行以来,各地高度重视,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证》2013,(12):59-59
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中国公证协会开展全国公证遗嘱备案查询工作 为确保公证机构办理继承公证的质量,经司法部批准,中国公证协会建立了全国公证遗嘱备案查询平台。为做好公证遗嘱信息的备案和查询工作,日前,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中国公证协会联合下发通知,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各公证机构办理遗嘱公证后,应当将公证遗嘱相关信息在全国公证遗嘱备案查询平台备案;公证遗嘱备案信息内容包括公证书编号、遗嘱人姓名,遗嘱人法定身份证件号码  相似文献   

5.
杨进喜 《法制与经济》2008,(10):72-72,74
遗嘱是指公民生前按照法律的规定处分自己的财产及安排与此有关的事务并于死亡后发生效力的单方民事行为。遗嘱公证,是指公证机构对遗嘱人设立遗嘱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依法证明的活动。遗嘱公证是公证机构的一项传统业务,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及公证影响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立公证遗嘱来妥善处理自己以后的遗产(财产)。因此,办好遗嘱公证对预防纠纷、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乃至家庭和谐和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斌 《中国司法》2009,(12):68-6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如今办理遗嘱公证的人们越来越多,并且出现了遗嘱当事人年轻化的趋势以及遗嘱结构的多样性、特殊性。这给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继承法》对于遗嘱公证的规定很少,缺乏操作性,司法部制定了《遗嘱公证细则》,对办理遗嘱公证作出了具体规定。笔者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注意到遗嘱的多样性、特殊性,并针对其特殊性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不能因为具体问题无法律规定就不受理相关公证申请。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公证遗嘱信息库2014-08-31中国广播网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全国公证遗嘱备案查询平台自2014年1月开通试运行以来,截至8月底,已存有一百零四万两千多条公证遗嘱数据,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公证遗嘱信息库。中国公证协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9月重阳节前后,部分省市将开展形式多样的为老年人免费办遗嘱公证的活动。2014年1月2日开始,全国3300个公证机构开始上传1980年以来办  相似文献   

8.
高雪蕾 《法制与社会》2011,(21):256+258-256,258
遗嘱公证是指公民生前对自己的财产作出安排,并经国家公证机关公证,于死亡时立即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立遗嘱人订立遗嘱的方式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公证遗嘱等。由于有国家公证机关的公证,公证遗嘱最具证明力,这也是公证遗嘱价值的体现。然而公证遗嘱相对于自书遗嘱、代书遗嘱等具有效力优先性,与遗嘱立法的目的不相符以及公证遗嘱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性,是公证遗嘱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赵秀芳 《法制与社会》2012,(10):237-238
自颁布实施公证法与公证程序规则以来,伴随公证行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遗嘱公证面临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对我国遗嘱公证的发展和生存造成了严重制约,本文旨在讨论遗嘱公证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一些解决措施,希望能时推动我国公证业务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为遗嘱的法定形式之一,公证遗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办理的依据是《公证法》和司法部制定的《遗嘱公证细则》.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法治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规范遗嘱公证的《遗嘱公证细则》开始显现出其局限性.其中公证遗嘱的形式要件就是迫切需要规范的问题之一.细则对于公证遗嘱的形式要件主要规定必须采用打印形式,而对于公证遗嘱其他形式要件的规定则相对较少.公证遗嘱的载体究竟是否必须采用打印形式、公证员是否需要在公证遗嘱上签字、如何签字等相关形式要件问题已经成为了急需明确的事宜.  相似文献   

11.
任博峰 《法制与社会》2013,(17):277-279
作为我国法律规定的一种重要的遗嘱形式,公证遗嘱在继承法中有着重要地位。公证遗嘱的形式采严格法定主义,排斥其他形式制作的公证遗嘱。但这是不妥当的。打印形式的公证遗嘱会在实务中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影响遗嘱人和继承人的合法权益。所以,公证机构应当区分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制作公证遗嘱,以期达到公证遗嘱存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吴涛 《中国公证》2007,(8):27-2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办理遗嘱公证的人日益增多。《遗嘱公证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自2000年7月施行起,在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规范、指导作用,有力地促进了遗嘱公证业务的发展.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升了公证的公信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细则》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在将来修订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证》2007,(8):62-62
在上海主要的几家公证处.遗嘱公证的数量增长迅速。杨浦区公证处统计,2006年办理的遗嘱公证在500件以上,几年前,这个统计数字可能还不到100件。而这些办理遗嘱公证的当事人中,20%的年龄都在35岁以下,当事人办理遗嘱公证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14.
(司法部2000年3月24日发布施行)第57号令第一条为规范遗嘱公证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第二条遗嘱是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处分其个人财产或者处理其他事务,并在其死亡时发生效力的单方法律行为。第三条遗嘱公证是公证处按照法定程序证明遗嘱人设立遗嘱行为真实、合法的活动。经公证证明的遗嘱为公证遗嘱。第四条遗嘱公证由遗嘱人住所地或者遗嘱行为发生地公证处管辖。第五条遗嘱人申办遗嘱公证应当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遗嘱…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公证遗嘱的概念、特点和要件,作者结合公证实践指出遗嘱公证存在的问题,并对公证遗嘱具体法律规定的完善、公证遗嘱的效力转换、公证遗嘱具体制度的完善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前,遗嘱公证不仅数量大幅上升,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特点一.遗嘱受益人经历整个遗嘱申办过程。在立遗嘱人正式申请之前,来公证处咨询的是遗嘱受益人,陪同立遗嘱人来申办公证的是遗嘱受益人,领取公证书的是遗嘱受益人。值得注意的是,立遗嘱人在办理遗嘱公证过程中,遗嘱受益人不回避且始终陪其左右,甚至个别公证员让遗嘱受益人代为填写申请表,代为书写遗嘱。 出现上述情况的直接原因是房改中优惠出售公房造成的。房屋产权证上虽然是立遗嘱人的名字,但购房款却是子女出的,支付购房款的子女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全部继承房产。要…  相似文献   

17.
问:公民王某考虑到去世后,会因自己的财产引起子女间不睦,发生纠纷,想在生前将自己的遗嘱立下来,并办理一下公证,请问:办理遗嘱公证都有哪些程序?答:遗嘱人申请公证时.应提交:1.填写遗嘱公证申请表,写明遗嘱人:(1)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文化程度、工作(离、退休)单位、住址;(2)婚姻状况、家庭人员情况;(3)是否立过遗嘱.有无依靠遗嘱人扶(赡)养的人;(4)立遗嘱原因及遗嘱内容等;2、身份证明(如户口本、居民身份证、工作证或离退休证等);3.遗嘱处分的财产的所有权证明(如房地产权证、银行存款单、购物发…  相似文献   

18.
从公证遗嘱的概念与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公证遗嘱的现行法律规定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提出要取消公证遗嘱的优先效力,完善公证遗嘱被撤销、变更的规定,明确规定公证遗嘱中的见证人制度,不对公证遗嘱的内容进行审查等几项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公证遗嘱相关制度的完善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遗嘱的撤销与变更公证是公证处的基本业务之一,《继承法》规定遗嘱有五种形式,即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对遗嘱的撤销与变更的问题仅规定后四种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以什么方式撤销、变更遗嘱以及遗嘱的效力等问题未作规定.随着遗嘱特别是公证遗嘱日益成为遗嘱人处分财产的首选.遗嘱的撤销与变更公证业务也不可避免地增加,在法律规定过于简化、实践缺乏操作规范的现实环境上.如何完善这一公证业务.有必要对遗嘱的撤销与变更加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证》2012,(12):40-43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已于2001年10月开始正式实施.其中第13条对遗嘱信托作了原则性规定.但到目前为止尚缺乏对遗嘱信托具体规则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国内法学界对公证机构开展遗嘱信托业务或者公证机构担任遗嘱信托受托人的具体研究也极少。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婚姻家庭及人口问题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和西方社会相似的特点.这使得遗产继承管理制度迫切需要改变和完善.而遗嘱信托制度即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公证机构作为办理遗产继承相关手续的主要部门.成为担任遗嘱信托受托人的最佳选择.一、遗嘱信托在中国的现实需要和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家庭和个人财富有较大增长.婚姻家庭结构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人口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的数据.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长17.9%: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12288万人,占总人口数9.1%.该比重上升较快: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住户存款余额351957万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