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科学判断了我国发展环境变化,以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依托,明确了2035年远景目标,并与2035年远景目标相衔接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突出新发展理念引领作用,部署了经济社会发展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和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基础性、针对性的重大举措,科学谋划重要领域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当然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现代化的大生产。为此,必须改革已经不适应现代化要求的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为了坚持改革和开放,现在人们发现还需要进一步改革政治体制,改造传统文化。由此可见,社全主义现代化要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造,它实际上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上就是要在一个拥有十亿人口和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古国里,创造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社会。这是一项把具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国历史,推向一个崭新发展阶段的伟大的社会工程。没有最新的科学理论,就不可能形成最新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实现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我国实现人的现代化具有双重特征,需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人的现代化提供精神指引,协调推进社会发展与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四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  相似文献   

5.
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有完整的、特定的含义。包括高度的物质文明、高度的精神文明、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构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完整体系。一、现代化的三个方面具有递进关系物质文明建设、民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中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但是它们在现代化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呈现出一种递进关系。主要表现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层次差别,出现了一个从“物”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人”的精神领域现代化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作为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不仅与现代化建设内在统一,而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内在统一。改革开放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否定,有着特定的历史与理论逻辑,涉及内政外交以及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其历史过程符合现代化逻辑,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正确道路。由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了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构成了一个历史新时期。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政党现代化是时代发展对政党变革的新要求.社会主义政党的现代化既要借鉴其他政党变革发展的经验教训等政党文明的成果.更要从本国国情、世情、以及国家发展实际出发,通过推进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创新,巩固执政基础、提高合法性,发展政党民主和法治,转换职能、实现党政分工等内部改革及大力培育公民社会等外部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围绕如何将中国由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农业国,争取在尽可能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历史课题,毛泽东在批判吸收、综合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和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两种模式、两条道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论述、观点和主张,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具有独特的生成逻辑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场景中,在人类探索实现现代化的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学理论》2021,(7)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制度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够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高效推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一、对外开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对外交往是同人类社会历史同步并行的。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至生活习俗都渗透着异国文明的影响。奴隶制以前,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活动范围狭小,对外交往处于初始阶段。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生产力获得发展,经济走向繁荣,对外交往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保障,各国之间官方的、民间的多方面的交换和往来日趋频繁。中国史上汉、唐和宋、元、明的初期,对外交往十分活跃,异域思想、文化、经济大量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多元一体的现代社会。在开放的世界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塑造健全的国民人格、成熟的公民人格、独立的个性人格,促进人的现代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学诉求。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王兆良姚纪纲宋志华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当阶级消灭之后,未来的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4...  相似文献   

14.
王美娅  曾慧芳 《学理论》2010,(13):55-56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一生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涉及人的劳动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的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价值追求,所以我们致力于研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它是一个整体的、综合的概念,它包括经济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等方面。当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如何实现政治体制的转变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系到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否进一步深化,以及现代化目标能否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提出了通往社会主义的两条道路。第二国际理论家由于对唯物史观的庸俗化解释,使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陷入了僵化。1914年之前列宁的思想框架总体上处于第二国际影响之下,然而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列宁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取得了新突破,为其后来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哲学基础。坚持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个别发展阶段特殊性的辩证法,是列宁提供的重要方法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仍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提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的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正确运用市场机制是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理论界关于人的个性问题的研究产生予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轴心的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近几年来,关于人的个性问题进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许多著作平论述了这一问题。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详尽地考察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地分析了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的关系,从物质生产过程和社会关系上分析了人的发展,创立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他们指出,在私有制社会,阶级的对立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才能使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在当前,认真研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四个现代化早日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历史的回顾人的现代化问题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早在二百年前,先是在英国、然后是在西欧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进程就开始了。从广泛的意义上说,这场工业革命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现代化过程的开端。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人的现代化的,也正是这场革命。这个问题不是哪一个人提出来的,而是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现实提出来的。伴随工业革命而来的,不仅是新的经济体系,还有新的社会秩序、新的生活方式。由工业革命所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