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还俊 《实践》2009,(9):41-41
巴彦淖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几千年来,黄河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边塞文化在这里聚集、融合、传承、积淀,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地方文化体系——河套文化。河套文化是中华民族一体多元、和谐共生的文化源泉之一,是巴彦淖尔各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以弘扬河套文化为重点,以建设民族文化大市为目标,乘势而上,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杨宝珅 《实践》2006,(7):40-41
通辽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打造科尔沁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大市为总的要求,紧紧围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资源优势、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中心,依托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打品牌、抓精品、促管理,全市的文化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和重大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打造“一旗一品”文化品牌 锡林郭勒盟自2004年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盟奋斗目标以来,全盟各地依托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寻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经过几年的包装、打磨、提升,逐步培育出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中国·锡林浩特国际游牧文化节是锡林浩特市着力推出的强势文化品牌,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  相似文献   

4.
康存耀 《实践》2009,(7):41-41
锡林郭勒盟是一个美丽而又富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底蕴的地方,文化遗产保留非常完整,成为最具民族特色的地区。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弘扬传承草原民族文化,有力地提升了民族特色文化的内涵。以元上都、汇宗寺、贝子庙、恐龙化石区、岩画群等为代表的众多历史文物遗迹,令世人瞩目,成为巨  相似文献   

5.
保护世界遗产,是造福人类的千秋功业。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将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国际合作,保证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摘自2004年6月26日胡锦涛同志《致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贺辞》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明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方式的同时 ,提出了发展先进文化的明确要求和任务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民族精神的孕育和生成 ,必然受社会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深刻影响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认识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问题上 ,要有科学的态度 ,应防止和克服虚无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7.
姜淼 《奋斗》2013,(4):15-16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报告还强调,应该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建设民族  相似文献   

8.
薛瑞 《实践》2010,(3):42-42
赤峰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这片横亘内蒙古高原的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不仅以文物大市闻名遐迩,更以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名扬九州。在漫长的岁月中,生活在赤峰这片热土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成了五彩缤纷的民族民间文化长廊。  相似文献   

9.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 文化是木之本、水之源,有如人类的“精神植被”。 文化是流淌于民族肌体里的无处不在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11.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首府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市的过程中,坚持以精品战略为龙头,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活动为依托,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打造品牌文化活动为重点,社会文化、专业艺术、文化市场、文博事业等文化工作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塑造了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有力地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促进了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中国建设与民族文化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是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尤其是在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的今天,中国的文化建设将如何发展,文化中国的形象该怎样确立,这既需要我们理性地看待自身的文化传统,也需要理性地面对他者的文明.只有这样,才能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变成全民族的自觉的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13.
樊敏 《当代贵州》2013,(14):46-47
民族风情多姿多彩,令人迷醉,常常给人一种山水美、米酒醇、情更浓的美好感受,即使是旅游倦乏,工作疲累,或心情烦闷也会顿觉盎然春意,心旷神怡。黔南是一个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自治州。全州有少数民族3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57%。有布依族、苗族、水族、毛南族、瑶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黔南这方土地,峭拔亘绵的群山,奔腾不息的江河,叮咚流淌的溪水,孕育了生活  相似文献   

1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努力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协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许庆云 《实践》2006,(5):42-42
锡林郭勒盟地处祖国北部边陲,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长期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极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人文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云南民族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云南建成民族文化大省,需要各方面有识之士献策献力。本文以较新的视角分析了云南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云南民族文化建设的特点与难点,并作了较有启发意义的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顾百文 《奋斗》2012,(4):31-32
近年来,望奎县紧紧抓住中央、省、市加快推进文化建设的有利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围绕经济抓文化,抓好文化促发展”的思路,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扎实推进特色文化大县建设,实现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目前,望奎皮影戏被收入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18.
苑焕乔 《前线》2013,(3):72-73
北京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资源相当丰富,仅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项目就有国家级44项、市级216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增强民族认同感、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及促进社区和谐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文体场所开展包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各种文化活动,既可以提升社区环境的文化品位,又对居民的心理健康和文化素养产生重要影响,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大市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财政部门在推进文化大市建设进程中要发挥好资金平衡和政策引导作用,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同时,要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的公共财政支持模式,激发文化单位内部活力,提高财政文化投入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20.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必须因地制宜,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开拓创新,才能弘扬先进民族文化,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