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1,(12):66-66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扎兰屯市、阿荣旗,黑龙江省的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富拉尔基区、龙江县、富裕县、嫩江县、爱辉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达斡尔族人口数约为13万人。  相似文献   

2.
正在呼伦贝尔这片风光旖旎的草原上,生活着42个民族。这里的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相互交融。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在长期的游牧、渔猎、农耕过程中,孕育出了璀璨的文化。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哈尼卡,就是达斡尔族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7,(11)
<正>达斡尔族分布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等地,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达斡尔族在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颇具特色的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今年6月3日,梅里斯达斡尔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嫩江右岸哈拉新村大草原上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的"库木勒"节。为游客呈现了一幅震撼的民族风情画卷,辽阔草原游客欢畅,用经久不绝的掌声表达了他们对达斡尔文化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7,(4)
<正>历史上,达斡尔人在黑龙江流域依山傍水而居,以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长久以来,勤劳的达斡尔人在耕作园田、采集野菜、放排放牧、骑马赶路和捕鱼打猎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绵长、高亢的曲调,这就是深受达斡尔人喜爱、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扎恩达勒,达斡尔语意为"民歌"。扎恩达勒类似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山歌、小调体裁,作为达斡尔族民间歌曲的总称,一直是达斡尔族民歌的主要表现形式。扎恩达勒的演唱内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6,(9)
正"木库莲"(达斡尔语,意为弯曲状),是北方少数民族达斡尔族古老的民族传统乐器口弦琴,也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07年被列入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口弦琴是一种簧片乐器,流行于北方少数民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满族中,云南部分少数民族也有吹奏口弦琴的历史。达斡尔族口弦琴"木库莲",制作材质为钢片,需手口协调、口含指弹发出美妙的声音。制作方法是把钢片弯曲成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7,(12)
正十九大代表苏梅的名字与"哈尼卡"密不可分。她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文化馆的美工,也是全旗家喻户晓的达斡尔族剪纸高手。苏梅从小受达斡尔族家庭的熏陶,学习制作"哈尼卡"纸偶。她剪刀下的"哈尼卡"惟妙惟肖,受到亲朋好友的啧啧称赞。一张普通的白纸,在她手中三剪两裁,就变成了活蹦乱跳的飞禽走兽,变成了枝繁叶茂的花草树木。  相似文献   

7.
吴丹 《世纪桥》2012,(13):118-119
达斡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少数民族,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是达斡尔族人世代生活繁衍的聚集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传承着达斡尔族的民族精神也记述着达斡尔族的民族历史。迭斡尔族世代传承着宝贵的民族文化,并在传承的同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融合时代性与民族性,与其他各民族共同构建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大厦。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1,(16):66-66
鄂温克族鄂温克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扎兰屯市、阿荣旗、根河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和黑龙江省讷河市等地,人口少而分布广,多与蒙古、达斡尔、汉、鄂伦春等民族交错杂居。鄂温克族人口数约为三万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新疆达斡尔族社会生活的基本信息、民族历史、民族关系、家庭婚姻、民族意识、民族教育、民族传统文化等7个方面进行了田野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作了具体分析。其结论是:新疆达斡尔族是一个不辱历史使命、热爱祖国、善于学习、包容谦和、身心和谐的优秀民族。  相似文献   

10.
简汲 《实践》2013,(2):54
春节,达斡尔语称"阿聂",是达斡尔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每年一过腊八,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母亲们要给子女赶制过年的新鞋新衣;父亲们则要进城办年货——酒、年画、对联纸、鞭炮、香、蜡烛、点心、水果、女孩的头花头绳等等,办完年货,还要承担套磨磨面、屠宰年猪的工作。母亲们做完新衣新鞋,就要赶制"西日格勒""瓦特"等点心,包饺子、蒸粘豆包和酸甜野果馅的馒头,炒炖各种宴菜,做好后冻起来保存,节  相似文献   

11.
28年前,吴吉章胸戴红花,离开了生他养他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巴彦乡达尔滨村,踏上了漫长的从军之路。那一天乡亲们都赶到村头送他。20多年的军旅生涯,他由一个从未进过县城连汉语都说不好的达斡尔“毛头”小伙成长为排长、军校教官、团长、直至师里的上校副参...  相似文献   

12.
新疆达斡尔族人口稀少,远离本土,1764年从东北来到新疆后如何与其他民族相互交融、相互吸收,如何保持传统文化,怎样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调适地更加和谐等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塔城市多渠道扶持达斡尔民族发展的路径及取得的成绩,给构建以现代化为引领,弘扬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东江的那一岸,我们与它朝夕相处,多数时候我们都忘记了它的来历,只叫它东江,因为它就在我们的城东,每次出远门都要从东江渡口来来去去的。可显然它是有来历的,它原来就是有名的嫩江,只不过我们在达语里叫它“纳文”江。嫩江流域是我们达斡尔人最主要的生息地。十七世纪,在尼布楚条约前后四五十年间,由于俄国人的侵扰和掠夺,战争的血腥之气就像一片吹不散的能引发洪水的阴云,始终笼罩在我们那些安然生活在黑龙江北岸的祖先的头上,无数先人为保卫故土而战死,或被虐杀,或不堪屈辱而自尽,他们的家园屡屡被“罗刹”(达斡尔…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7,(5)
对于达斡尔族历史的研究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仍有所欠缺。在研究达斡尔族历史时,应注意近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要借助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还应注意对民族世居地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可以着力研究黑龙江地区达斡尔族政治变迁过程,政治与社会的互动,黑龙江地区达斡尔族社会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5.
闫波 《实践》2008,(9):13-13
在中国辽阔的东北部。大兴安岭横亘南北,松嫩平原坦荡无垠,在这高山阔野之间,一个北方古老的民族,从贝加尔湖畔一路跋涉而来,他们在茂密的森林和肥沃的土地上,用辛勤的汗水播撒着文明的种子、生活的希望、未来的憧憬……莫力达瓦山挺起胸膛,河流延伸出它纯净的血脉,向外面的世界诉说着达斡尔人古老的历史。金戈铁马、滚滚征尘,揭开历史尘  相似文献   

16.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立于1958年8月15日,是以达斡尔族为主体,汉族为大多数,由21个民族组成,总人口近30万人的少数民族自治旗。40年来,达斡尔族同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样,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在全旗范围内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间情同手足,肝胆相照,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繁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8年呼盟试验区建设以来,自治旗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1997年与试验区建设开始前的1987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由1.99亿元增长到9·64…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5,(7)
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族参加组成的抗日武装。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抗联的斗争得到了各少数民族的大力支援。在东北抗联历史上,抗联第三路军指战员纵横驰骋,有三进呼盟之说。1939年-1941年,抗联第三路军所属部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曾三次挺进大兴安岭在呼盟各地开展游击活动,与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建立深厚情谊,在兄弟民族的支援帮助下,打击敌人,宣传群众,为民族解放写下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8.
正在草绿花红、层林染翠的8月,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迎来了60华诞。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立的60年,是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不断发展跨越的60年,是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伟大实践的60年。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7,(10)
<正>一张普通的白纸,在达斡尔族剪纸高手苏梅的手中三剪两裁,就变成了活蹦乱跳的飞禽走兽,变成了枝繁叶茂的花草树木。1992年,苏梅参加工作,成为莫旗文化馆的一名美术创作员,她阅读学习了大量美术作品,努力打好基础、锤炼技法。多年来,为了传承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她深入达斡尔族聚居区向老艺人学习求教,搜集、整理民族和民间文化遗产,特别是在达斡尔族传统剪纸、哈尼卡纸偶制作和民族服饰的研究和创作  相似文献   

20.
胡连军 《实践》2009,(10):26-26
在远近闻名的"菇娘之乡"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乌尔科村涌现出一批女经纪人,她们结合当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从思想上转变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依靠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做起了菇娘运输的生意,在新农村建设的致富路上大展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