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以来,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和进行,人类走上了一条现代化之路。现代化时代的科技理性至上在改善人们物质生活、使人们摆脱宗教迷信的同时,也造成了人性的异化与价值观的扭曲;艺术也难逃厄运,出现了背离其美善本质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13,(4):16-17
作家赵妮娜是一个极爱火车的人,写了不少有关铁路的书。她曾一个人跑去满洲里,看百年矿坑里的火车,她说:"蒸汽机车在我内心的收藏夹里,气质和我一生当老师的姥爷相近,相同的沉默、相同的失落、相同地离去。"随着时代发展,总有东西要离我们远去。诸如蒸汽机车、寸轨铁路、硬板火车票……而今,这份名单上又增加了铁道部的名字。正如那句歌词"不管你爱与不  相似文献   

3.
虽然文化现象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但它在当代世界却成为了一个突出性的问题。为什么?人类漫长的历史主要是物质生产活动的历史,而不是精神活动的历史。在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时候,人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的身体,凭借自己的双手。只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人才逐渐地不断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获得自由。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作为机械技术是人的身体的解放的话,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作为信息技术则是人的大脑的解放。当代世界的文化问题实际上是信息技术时代的产物。信息技术使人在从事物质生产的同时具有更多的可能去从事文化生产和消费。不仅如此,它还使…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工业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现代化,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移,而知识革命则导致了第二次现代化,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过渡。 第一次与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明显不同,它们在经济、社会、政治、知识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模式有很大差异。 经济发展模式 第一次现代化:农业经济比例下降,工业经济比例上升,农民比例减少,工人比例增加,专业化程度提高,工业  相似文献   

5.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中。世界新工业革命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总趋势。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本质是通过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促使经济发展的诸动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量结构体系和有效运行方式。只有深度参与新工业革命,依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新旧动能根本转换,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开寿 《探索》2000,(Z1):55-57
一、在IT革命基础上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 20世纪的最后30年,是信息技术或通信技术蓬勃发展,并极其深刻地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年代。有人把这场被称为“IT革命”的巨大变革同工业革命相比拟,认为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时代。这个新的经济时代以IT革命为基础,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现象,并对传统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7.
骆鹿  骆建国 《世纪桥》2012,(15):77-78
工业时代的到来增强了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极大地发挥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欲望。科技发展扩大了人开发自然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造成了无法逆转的破坏。人类反思其发展过程的种种,认识到工业革命后的人类的发展是建立在资源与能源的过渡消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现状上的。此类问题的日益凸现,成为威胁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迫使人类重新审视发展历程,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发展生态经济的这个理念一时间红遍学术界。本文立足生态经济的概念,以浙江省安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为例,着重探讨了生态经济的哲学依据,力图为生态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加速器,当前工业革命进入以信息化为主导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阶段,此时,辽宁老工业基地正进入新一轮振兴的关键期,接轨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须和必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综合谋划。  相似文献   

9.
任民 《先锋队》2013,(14):1
追求梦想,离不开正确的方向;团结奋斗,更需要引领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出了党的领导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时代课题。在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加起来还要多的国家,进行一场广泛深刻的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社会革命,让13亿人民走向现代化,走向民族复兴,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纵深演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推动了物理空间、人类社会之外的“数字空间”的诞生。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的现象,而且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并对政府形态与治理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通过对政府形态与治理模式嬗变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可以发现,第四次工业革命成为重构新时期政府治理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机遇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凭借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社会大实验场”,并持续塑造着“数字空间”政府形态和治理模式。作为国家治理的新形态,“数字空间”政府需要在价值取向、政府与社会主体关系定位,以及政府存在方式和服务供给模式上不断适时调整,以回应时代变迁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大命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任何时代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人们就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并且形成一定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进行了科学的揭示,并由此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主要包括社会基本矛盾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群众史观、历史合力论等。  相似文献   

12.
人类文明史经历过对人力、自然力的野蛮掠夺时代。这就是恩格斯所说“贪欲和权势成为历史发展杠杆”的时代。这个“以恶为历史动力”的时代到20世纪中叶已经走到了终点。它的顶峰与末路就是希特勒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在欧洲和远东的大屠杀。人类为此付出了几千万生命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种力量,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不息的动力。从浑沌初开到文明的催生,从中世纪的黑暗到人性的复苏,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的一轮又一轮巨变——每一次,都是文化引领着人类发展、跃进的方向。 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通过对当代世界文化潮流的深刻洞察,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提出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4.
刘俊  张勇 《唯实》2013,(1):46-48
当前,生产材料、制造工艺以及绿色能源技术等一系列重大关联技术的融合突破预示着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初现端倪。伴随着3D打印机、人工智能等现代装备和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新工业革命必将极大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江苏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能否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蓄势待发的历史性机遇,主动作为、提前布局,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世界是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发展中遭遇严重困惑的时代。现代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深化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理论疑问。在人类提高开发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和资源问题以及一系列伦理困惑。以经济全球化为动力的真正“世界历史进程”,使“人类共命运”的问题以空前尖锐  相似文献   

16.
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一方面有其现实需求的巨大推动,另一方面又深受未来发展的巨大牵引,是现实需求动力与未来发展引力共同推进的结果,是现实需求扩张与未来发展提升互动整合的显现,是人类文化和经济生活全方位发展的结晶。因此,从现实与未来的结合上把握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高科技产业是推动现代经济迅猛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技术、知识和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能动作用越来越大,高科技产业在推动现代经济迅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释放出了巨大能量。早在1912年,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  相似文献   

17.
正工业革命以来,日益更新的生产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医疗设备乃至国家管理的各种设施甚至连战争手段都以无可比拟的速度和程度"现代化"了。然而,这些现代化设施和条件在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套上了新的"枷锁",它们的负面效应已经严重到了可称之为"灾难"的程度。人类不仅没有获得解放,感受到普遍幸福,反而面临着被"连根拔除"的"时代急难"(海德格尔),这难道不是一切悲剧中最大的悲剧吗?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展模式的出现,对于世界而言是一场石破天惊的历史巨变。在过去300年的人类历史中,可以说,只有四个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可与中国崛起相比拟:一是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二是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三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四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崛起。这四个事件塑造了19世纪与20世纪世界格局。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数百年难遇的"巨变时代"。中国兴起将带  相似文献   

19.
发生在200年前的工业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大的分水岭,它改变了历史的方向,引导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时代进入到崭新的工业文明时代。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卷入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之中,开始了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在鸦片战争到1949年前,中国几乎对西方出现过的各种现代化模式都进行过快速的试选择,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留下许多挫折与教训。 中国之路在何方?许多仁人志士上下求索。面对这一课题,邓小平纵观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以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求实精神,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得出结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固然需要广泛借鉴东西方现代化的正反历史经验,但是,不能  相似文献   

20.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等原因,地球上的碳排放不断增加,累积到现在,出现了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水源枯竭、空气污染、物种减少等严重问题。人类的高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导致自然生产力与人类生产力的对立消长,使地球的自然生产力出现走向衰竭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