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鞍钢认为,首先,中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崛起模式不同,她是先衰落后崛起,或者说先衰落而后重新崛起。其含义是,1500年到1820年是中国农业文明和农业经济的高峰,出现了长期的停滞;1820年到1949年,中国农业文明进入迅速衰落期;1949年到1978年,中国开始进入准备成长期,1980年到2020年中国进入现代经济起飞阶段,即中国经济的起飞阶段;2020年之后中国将进入经济强盛期。确切地讲,中国的崛起可能不是崛起,而是重新崛起。  相似文献   

2.
高峰 《党课》2009,(2):113-115
中国的迅速崛起触动了世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褒贬各异的一波波中国讨论热潮。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探索出了一种自己的发展模式,虽然崛起的中国依然存在着贫富差距,生态环境等问题,但这是社会转型中不可避免的暂时现象,随着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逐步提升,问题将逐步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政界和理论界对中国和平崛起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就学术界关于中国和平崛起理论的由来、中国和平崛起的内涵、中国走和平崛起道路的原因、中国和平崛起的影响及意义、中国如何实现和平崛起等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4.
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热门的话题。中国怎样才能和平崛起?中华民族怎样才能伟大复兴?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都在认真思考的一个大问题。近日偶读黄树东先生的大作《选择与崛起——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感触颇深,使我对中国崛起、民族复兴之路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李予阳 《先锋队》2012,(32):16-18
与西方的"中国国有企业加速消亡论"预言相反,过去十年,全世界所看到的却是中国国有企业的集体崛起、加速崛起、大规模崛起。这是中国经济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胜利和成功标志,也是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正>摘录:"中国崛起",不是一个"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崛起、怎样崛起的现实问题。"中国崛起"是一个"正在进行"时,其核心是中国在国际体系和世界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适应性、相关性、影响力和创造力……其崛起模式及崛起方式,不仅影响中国自身发展,而且也会影响世界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2003年12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理念。2003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中国的这一庄严宣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期间,学者们对“中国和平崛起”议题的研讨十分活跃。2004年,国内资深战略问题研究专家江西元、夏立平撰写的相关专著《中国和平崛起》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正处在历史复兴进程中,当代中国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和平崛起。历史和现实都对中国科技发展予以极高期待,科技应支撑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应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新贡献。一、中国和平崛起需要科技支撑在当代,中国和平崛起是国家系统演化的整体跃迁,是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渐次崛起的历史过程。其中,实现经济、军事、科技"三位一体"的刚性崛起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成为近一个时期国际舆论的热点之一,也是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目前学术界关于中国和平崛起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何谓中国的"和平崛起";二是为什么提出"和平崛起";三是实现"和平崛起"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纷乱的当代世界中,真正具有宏大背景、最终将对近期、中期和远期的人类社会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将改变自十九世纪西方世界崛起以来全球面貌、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就是来自于中国的和平崛起。近几年,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所关注并一再议论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宋效峰 《求实》2005,101(8):76-79
中国和平崛起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它是中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其中,软权力既是推动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数。它是硬权力的重要补充,具有硬权力所不能及的特殊作用。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离不开对软权力的培育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百家言     
《求是》2011,(15)
郑必坚: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本质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本质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和平崛起带来的是机遇和市场,是互利和共赢。但近年来,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3,(5):19-19
2003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在对中央党校一份报告的批示中提出,要就中国和平崛起道路问题开展研究。随后,中央成立了专项课题组,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领衔,对中国和平崛起道路这一课题,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牧仁  刘栓 《理论研究》2014,(2):42-47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方式上,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对外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和平发展有利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中国和平崛起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与现有霸权国家的关系。历史上大国兴衰的经验表明,通过战争方式解决发展问题实现民族崛起,其结果绝大多数是事与愿违的失败路径。中国的和平崛起就是不走争霸道路、力避与霸权国家产生激烈冲突、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中维护自身民族利益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绍邦 《新视野》2004,(5):15-17
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的提出,引起国内国际的广泛关注和议论。本文论述了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的含义,认为它是对历史上大国武力崛起旧道路的否定,是和平与崛起的统一,其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的提出,对于人类历史和中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条件、机遇和困难、压力及挑战。认为目前中国和平崛起还是一种理想和可能,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长期奋斗,制和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16.
亚洲或东亚的崛起和中国的崛起,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趋势,"和平崛起"是当代内部和外部历史条件下铸就的国际现象和历史趋势,中国是最大的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东亚经济和平崛起及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亚洲或东亚的崛起和中国的崛起,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趋势,"和平崛起"是当代内部和外部历史条件下铸就的国际现象和历史趋势,中国是最大的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东亚经济和平崛起及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事实上,中国的“和平崛起”一经提出,立即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北京许多从事政治,经济、国际事务研究的专家学者纷纷投入研究,尝试就中国怎样才能崛起、国民应有什么样的心态、崛起的中国如何与世界相处,可能导致国际秩序发生什么变化等等问题,作出回答,期能对中国的崛起贡献绵力。本文拟就北京消息人士透露的专家学者的论述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本书提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崛起论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整思路中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体现了鲜明的时代主题,共融于实现和谐世界。和平崛起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和目标指向,科学发展观为和平崛起提供国力保障,也为和平崛起提供动力支持;科学发展观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