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报道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我国“非典”时期的新闻报道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从而也使我们从“非典”的新闻报道中,看到了当今中国新闻舆论报道的准确、及时、客观和实事求是,更看到了中国新闻在报道形式及宣传理念上所表现出的更快、更新、更人性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作为条线记者,跑机关会议是常有的事,写会议报道也是必不可少的“规定动作”。会议作为一个权威的信息发布源,在发布官方信息的同时,其中往往蕴藏着许多读者关心的其它信息,这就向记者提出了一个课题,在完成好“规定动作”时,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敏锐的新闻敏感性去捕捉会议新闻背后的新闻,充分运用“自选动作”,挖掘更深层次的新闻线索,披露更有价值的新闻,从而更好地为服务读者。  相似文献   

3.
法院新闻的采访和报道是西方新闻事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西方法院新闻的采访和报道有其固有的框架和特点。需注意对速记技巧的掌握,熟悉法院里的一些规则,处理好与一些关键性人物的关系,准备采访和写作中的核对清单等。  相似文献   

4.
正时政新闻是政治新闻的报道,毫无疑问它是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传播信息,来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时政报道是党报承担的最重要报道任务之一,也是党报的传统强项和优势项目。众所周知,党报的功能定位、规范要求、言说形态有别于都市报和晚报。党报时政报道的创新,一直是个"难啃的骨头",如何让党报时政报道"活"起来、"亮"起来,将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完美结合,做到"党报姓党"这一基本原则与"新闻立报"这一办报理念有机统一,一直是党报新闻工作者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新闻工作者不能再停留在抢得新鲜的第一手资料,更需要多角度去分解新闻由头,找出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新闻点,做出独家报道,还要兼顾良好的社会效果与舆论反应,因此,"冷思考"方式在当今新闻工作中的作用,越来  相似文献   

6.
王国栋 《学习月刊》2010,(18):51-51
所谓分析性新闻.就是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进行充分阐述的一种报道形式。其在活跃人们思维、拓宽人们思路方面有着其他新闻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相较于其他新闻表现方式,分析性新闻更侧重于通过运用综合分析、解释、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对事物给予立体性报道.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时代的发展已令媒体进入了对新闻作解释的时代。此话不无道理,信息社会的受众,求新求知的欲望愈发强烈,当一件新闻事实发生时,他们希望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知识。为此,不少新闻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版面,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有的在深度报道中更多地使用背景材料,深层次解析新闻;有的将新闻背景作为新闻稿件的附件,与主体新闻一并刊登;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是一种用客观的形式提供新闻事实和阐明新闻事实发生的原因、环境及其发展过程趋势的报道方式,是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的进一步深入,它着重回答新闻Wht(为什么)和How(怎么样),以揭示新闻的意义。深度报道将新闻的“新”与深度的“深”结合起来,既鲜活又厚重,自上个世纪80年代由西方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新闻采访呢?我的回答是新闻线索的发现。新闻线索的发现,是指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所蕴藏的新闻价值的先知先觉,并作出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判断。她使新闻线索确立,她是新闻采访的先导,她更是新闻写作前提的前提。也就是说,发现决定了新闻线索,决定了新闻采访,决定了新闻写作,更决定了新闻精品的成败,大记者、名记者的过人之处,首先在于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即发现的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记者的“悟性”与“敏感”,西方新闻是所指的“新闻鼻”,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指向记者的发现力。因此,我以为…  相似文献   

10.
张海龙 《党的建设》2008,(10):34-34
时政类电视新闻的主体常常是会议报道、先进典型报道、部分文件或政策法规以及一些部门和行业工作成就报道等。处理好这几类新闻是时政新闻摆脱同质化、实现差异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3,(4):37-37
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为读者采写、为读者报道,使报道贴近读者需求,符合干部群众的口味,富有吸引力感染力。要以创新赢得读者,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报道内容形式,写短文、讲实话、发有用的报道,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要多制作准确鲜明、新颖醒目的标题,多配发现场感强、信息量大的图片图表,多运用平实、清新、鲜活的语言,使版面更活更靓。  相似文献   

12.
从事新闻工作,必须具备新闻敏感,要善于运用“新闻眼”去发现和捕捉新闻,才能写出更大新闻价值的报道来。一、新闻敏感的判断能力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识别事物新闻价值的能力,外国新闻学者称之为“新闻眼”。新闻敏感来自于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以及新闻事实的鉴别和判  相似文献   

13.
王雪梅  刘志筠 《奋斗》2005,(5):54-54
现实生活中,一些新闻事件的发生往往有着各种各样复杂的背景。尤其是灾难的发生也常常暴露出一些平时不被入注意的问题。如果新闻报道止步于受灾现场情景的简单记述和对死难者家属悲痛欲绝画面的捕捉。那么就很难满足读者的需要。因为人们不但要了解发生了什么,更想知道灾难因何而发生?今后如何避免悲剧的重演?这就需要媒体能及时做出调整。从最初的消息报道转向深入报道,  相似文献   

14.
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服务性新闻已成为各个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努力抢夺的重要制高点。和其他传统媒体相比,平面媒体在服务性新闻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服务性新闻最重要的三要素是实用性、时效性和权威性,只有把握这三个要素,一篇服务性报道才能“站”得起来,得到受众的认可。在各种新闻类型中,都可以容纳进强烈的服务意识,在报道“硬新闻”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经济报道在党报新闻报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一方面是党的中心工作需要新闻传媒把经济新闻列为重点;另一方面,受众对经济信息指导工作和生活的需求也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毫无疑问, 相对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报道而言,目前党报的经济报道无论在报道范围还是报道手法上都有了很大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业界对深度报道的定义仍然众说纷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更乐意接受有关深度报道的更直观、更感性的定义表述。这种报道形式的最大特征,就是深度,就是所报道新闻事实蕴含的思想性。这显然不同于一般数学概念,不可能有一个明确刻度来区分什么是深度报道而什么不是。因此,我以为一篇新闻报道是否具有深度,其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记者思想认识的高度,换言之,报道的深度源自思想认识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经济日报》副总编詹国枢认为,新闻策划是指在不违背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对新闻报道进行有意识的设计、谋划,使报道更集中、更明确、更醒目,以取得最佳的报道效果。的确,成功的新闻策划,能使新闻报道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其社会效果也比一般报道好得多。但是,新闻规律促使策划必须建立在以事实说话的基础上,同时遵循一定的原则。为了避免策划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是在中央亲民、为民之风日盛,我国新闻业转向以受众为主体以及新闻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它代表着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和新闻立场,即新闻题材选材上的民生内容,报道立场上的平民视角,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语言。  相似文献   

19.
政法新闻是报纸版面上一个重要内容,它以报道内容的宽泛性和强大的社会关联性受到读者的关注。政法新闻的采写与其他新闻在方法上大同小异,但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一个“度”。站在大局的制高点,审视其指导性。这是新闻媒体担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重任所决定的,丝毫马虎不得。政法新闻因其宣传内容的特点而决定其更需如此。采写政法新闻,在选材方面要有所取舍,坚持导向性和典型性,不能逮着什么就采写什么。若是正面报道,要看是不是能供人学习和借鉴;若是反面内容,要看是不是具有代表性,报道后能不能让人引以为戒,能不能促其整改,能不能弘…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顾名思义,应该是新闻的纪实者。可是在当前的一些新闻采写实践中,情况常常不是如此,例如我们党报所大量进行的各类会议报道。我们的记者在这些报道中担当的角色,常常就并不是新闻的纪实者,而是党委,政府部门的“宣传干事”,或者叫“新闻秘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