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利益格局多元化的转型社会,社会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达到利益分配的均衡,保持社会的动态稳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有能力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进一步而言,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利益均衡,利益均衡的关键又是利益协调机制。为什么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分配的动态均衡呢?本文力图在社会冲突理论视野下,从一个侧面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理性地解读。一、社会冲突理论视野下的和谐社会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过程,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冲突,构成社会系统的各个…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关键发展时期的社会矛盾与问题,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必须统揽全局地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与特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3.
环顾全球,处于社会发展风险期的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高度重视协调各类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相对和谐与稳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现阶段,我国的改革发展已处于"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干扰着我国政治稳定,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秦永芳 《当代广西》2005,(14):51-51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努力消除矛盾现象,从整体上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创新管理体制,解决社会矛盾,让社会各 阶层共享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落实,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中华与和谐世界等理论的提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和谐中华、和谐世界的基本内涵十分丰富,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中华与和谐世界,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促进两岸共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上下五千年,多民族中华的先贤哲人为化解自然、社会、人际、心灵与肉体以及异质文化间的挑战与冲突,整合构建了一套精致的、堪称中华人文思想精髓的和合精神,并进而积淀为中华民族注重和合的内在伦理价值观念。中华和合精神包罗万象,大至宇宙、自然、社会,小到邻里、家庭、心灵,凡可能  相似文献   

8.
肖飞 《山西政报》2009,(18):39-39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统筹兼顾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侯桂莲 《前沿》2007,(11):179-18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以下六种关系:一是处理好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关系;二是处理好行业之间分配不均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关系;四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收入分配不均的关系;五是处理好人与社会不协调的关系;六是处理好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关系。以上各种关系得到正确处理,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和协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0.
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他们在讲矛盾规律时,都是既讲对立面的对立,又讲对立面的统一的,所以矛盾规律又称对立统一规律。提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前提就是承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两对矛盾,所以才产生改造的问题和在改造中要注意和谐发展的问题,因为这种改造,并不是为了破坏和毁灭自然或社会,而是为了把自然和社会改造得更加符合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三个和谐发展,不但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而且符合实践的需要。翻开邓小平改革开放年代的著作,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除“改革”、“开放”两个…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其中,正视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前提,化解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持续过程,协调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矛盾是新型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江明 《岭南学刊》2006,4(2):25-2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矛盾是人类历史上的新型社会矛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有新内涵、新变化和新发展;和谐居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淑芳 《前沿》2006,7(8):184-18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的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占主导地位的是人民内部矛盾。我们必须正视这些矛盾,找到化解这些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机制。这是能否顺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刘松汉 《群众》2011,(5):27-28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把群众工作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或防止社会矛盾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针对当前群众工作对象多元、诉求多样、利益矛盾突出、矛盾对抗性加剧的新特点,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5.
严玥 《现代领导》2005,(12):28-28
和谐社会理论是我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的提出顺应了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满足各个阶层的价值诉求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保障人权和化解社会矛盾是人类社会法治、文明的重要的标志和价值首选。以人为本、关爱人性,用宽缓的刑事政策来感化人心,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义。实践证明,一味强调从严打击犯罪并不能解决一切社会矛盾,只会加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司法成本。  相似文献   

17.
虞晖 《传承》2007,(7):58-59
民族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和谐民族关系,需要我们结合民族工作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的实际,突出强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和谐的民族关系奠定基础;需要我们尽力化解矛盾,减少影响民族关系的不利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和谐民族关系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民族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可以说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内部最重要、最特殊的社会关系,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前提基础,没有和谐的民族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9.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妥善协调利益关系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社会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但社会发展并不具有先验的自明性和自足性,并不自然地导向社会和谐。它必须被"合理性"所规定、所限定,才能实现与社会和谐的统一。因此,社会和谐只能存在并实现于社会的合理发展之中,亦即人的合理实践方式之中。合理的实践活动和合理的社会发展方式在改造和创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它通过"两次提升"的"两个和解"过程来实现,而"整体"性发展、"选择"性发展、"适度"性发展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