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ate in the early time of the 20th century, Confucius’ literary thoughts aroused scholarly attention in the English world. Since the 1970s, two academic trends has emerged in North American sinology about Confucius’ critique on the Book of Poetry. These research is done along two directions: one on Confucius’ poetic points of view; secondly, the other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nfucius’ thinking mode and his literary thoughts. In sinologists’ studies of Confucius’ literary thoughts, varied research methods are adopted, including the shift of focus between the pragmatic and the lyrical; multi-phase close reading, method of double proof,approach of structuralism, and the post-modernist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2.
《孔子家语》和《孔子世家》这两部著作是孔子形象演化过程中较早出现的作品,分别代表了圣化和王化的延伸,成为早期孔子形象演变和神化趋势发展的重要一环。其中,在内圣道路上的延伸被称之为圣化,即基于传统的儒家学者们对于道德品质的最高追求,孔子形象被塑造成在道德品质方面完美无缺的圣人形象;在外王道路上的延伸被称之为王化,即按照历代统治者们的统治需要,孔子成为维护王权、积极入世的政治家;同时,这两部著作也都大量保存了孔子本身的人性部分。近代中国,当封建统治宣告终结后,人们转而开始探究孔子人性一面的时候,这两部著作又成为孔子人性回归的重要参考,体现出其特有的两性一体的特点,对孔子形象的还原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孔子思想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孔子的身世阅历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其思想内容来看,孔子思想起源于对周礼的继承与探究,《诗经》为孔子提供了研究周礼治下社会风俗的重要条件。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的形成以及修身治国之道也从《诗经》之中汲取了基本精神、基本道德、道德框架模型等基础性因素。所以,《诗经》对孔子思想的形成发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的范畴 ,从孔子发展至《孝经》 ,儒家孝悌思想已形成完整的系统 ,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孔子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名言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其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对当今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家以孔子为创始人,以他和孟轲、荀况为主要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最早形成的学派,也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学派.儒家法律思想集中体现于"礼治"、"德治"、"人治"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支配了中国古代法律几千年.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的"礼治"思想,代表了儒家的"礼治"思想.孔子的"礼治"思想,影响、渗透于古代、近代乃至现代的立法、司法活动,内化在人们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中,积淀成中国人特有的法律思想和法律意识,这必然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化认同",是实现"现代国家形态"必备条件之一。文化产业化,并非意味着文化媚俗化、商业化。如果文化产业不能在"文化认同"这一文化高度对全社会民众的价值观和精神信仰有所引领(而非迎合),文化产业只会走向助纣为虐的文化自残。  相似文献   

8.
《红岩》一书中描写了革命者利用一切机会与敌人做斗争,这其中包括做诗、作对联、唱革命歌曲等。《红岩》小说通过插入的这些“诗”与“歌”更好地突出了小说主旨、塑造了人物形象、烘托了战争环境,也借助这些“诗”与“歌”充分体现了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巧妙的对敌斗争艺术。  相似文献   

9.
《诗经》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中生命力较强的部分,其基本内容不仅包括敬天保民、重农裕民、爱民如子、君民和谐等,也应包括揭露统治者骄奢淫逸和暴虐无道、反映民众痛苦生活和诉求,这些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的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晗 《工会论坛》2009,15(6):148-149
20世纪初期,古史辨派发起了一场关于《老子》问题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关于《老子》一书的不同见解。由于资料的局限,这些见解既有各自的主观性、片面性,其中又不乏真知灼见的成分。目前可以联系出土的《老子》一书,沿着更新的思路加以进一步地鉴别和发挥。  相似文献   

11.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的论文专篇.曹丕首次提出了“文气”的命题,并从气的角度分析了作品的风格.《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反映了人的自觉及文学自觉的时代表现.本文试析“气”的涵义以及“文气”说提出的价值意义,分析其中的玉韫珠藏.  相似文献   

12.
《灰地》、《灰人》是学者黄海的代表作.他以独特的视角及研究方法为当前的青年研究提供了有启发性的参照思路.怀特的《街角社会》引入和深化了参与观察等“灰方法”而成为名著.《灰地》与《灰人》选材独特,参照名著《街角社会》运用参与式观察、“入场”式访谈以及生命历程理论等研究方法,为社会调查研究和青年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灰方法”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可见,方法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工具,是打开心灵之结的钥匙。近年来,理论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有分量的研究论著。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训练部罗剑明部长等是较早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学者。最近,作者在这方面的系统研究专著《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顺利通过专家鉴定,并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专著在全面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严羽《沧浪诗话》的核心在以禅喻诗、以禅论诗,而参禅之法在悟,即贯通诗禅的主要在悟,悟既是禅法,也是诗法,严羽将禅之悟应用到了诗之悟。笔者就《沧浪诗话》中体现禅诗关系中悟的内容、性质、基础等做一些梳理。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当今研究的热门话题。我们知道,创新行为源于思维的创新,而创新思维主要在于思维方法的研究。迟维东先生的力作——《逻辑方法与创新思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就是专门研究创新思维方法的,并且着重从逻辑方法的角度,探讨“如何进行思维创新”这一事关重大的课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江泽民1999年6月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当前,创新思维的研究如火如荼,迟维东先生的这部力…  相似文献   

16.
受学术传统影响的“推源溯流”批评方法是中国古代批评方法内在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一批评方法在钟嵘《诗品》中尤为明显。钟嵘的《诗品》在继承和批判以往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精辟的新见解,开创了注重审美的批评方法,认为诗应当注重其源流发展,在钟嵘的诗品中可以看出他对推源溯流的品评方法的重视。《诗品》的“推源溯流”多为风格的相近,通过溯流源之法得到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但同时也不乏粗疏偏颇之处,不能一味拘泥于此。  相似文献   

17.
亨利·列斐伏尔、大卫·哈维是对“空间生产”问题做过深入系统研究的“双子座”,长期以来,学术界把列斐伏尔和哈维看作是“空间生产”思想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但笔者认为,列氏和哈氏两位大师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各自的研究中都不约而同地“回归”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不断吸收和汲取营养。因此,与其说列斐伏尔和哈维是“空间生产”思想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不如说卡尔·马克思、亨利·列斐伏尔与大卫·哈维是“空间生产”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梯”,因为他们三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三阶递进关系。深入发掘马克思、列斐伏尔和哈维“空间生产”思想发展和衍化的内在逻辑,其意义不仅在于理论史、思想史,对增强我们的空间意识以及发展空间生产的实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是中国最早关注欧美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知识分子,他曾经在《大同书》中介绍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学说。但是由于康有为对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了解不深,从而对傅立叶的学说产生了一系列误解,并且将傅立叶的农村协同合作构想同孟子的“井田制”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高校政治课教学目标为切入点,分析当前课程考试存在问题,尝试探讨"两课"考试方法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K.茨威格特和H.克茨的《比较法总论》一书在阐释比较法的功能目的、方法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功能性等原则的考量,有效揭示了比较法的实质与真相,但容易造成较强的局内思维。该书在比较范围上,重私法而轻公法;在比较对象上,重内外法比较而轻内域法比较;在比较目的上,追求法律的统一化而忽略法律个殊性。重塑《比较法总论》提供的局外方法,应当从比较法的角色定位、功能解析、精神与方法等角度进行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