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中的鉴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实现了司法化,但行为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相关程序依然存在不少缺陷.无论是作为强制医疗程序前奏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启动、鉴定机构的选择,还是庭审过程中鉴定意见的认定、解除强制医疗时的人身危险性坚定,都存在当事人权利保障不力、程序公正性不足的问题。随着司法实践的深入,这些已经问题逐渐显现,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
刑事案件精神病鉴定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东  程雷  孙皓  潘侠  杨剑炜 《证据科学》2011,19(2):193-215
本文以法律职业群体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专家为调研对象,就刑事程序中的精神病鉴定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运用访谈、问卷、阅卷、调取司法统计数据等实证研究方法对目前我国刑事程序中精神病鉴定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展开了研究.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司法精神病鉴定主体与鉴定管理体制,鉴定程序的启动,公安司法人员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法律职业群体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专家为调研对象,就刑事程序中的精神病鉴定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运用访谈、问卷、阅卷、调取司法统计数据等实证研究方法对目前我国刑事程序中精神病鉴定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展开了研究。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司法精神病鉴定主体与鉴定管理体制,鉴定程序的启动,公安司法人员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对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徐凯 《政府法制》2011,(15):16-17
应当对精神病司法鉴定程序进行改造,这是学界共识;没有达成共识的是,如何改造。精神病司法鉴定是司法鉴定的一种,由于精神病人可能免予刑事处罚,因此这是刑事诉讼程序设计的重要环节,其结果往往左右司法判决。  相似文献   

5.
法医精神病鉴定在一些重大刑事案件中持续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不论法医精神病鉴定启动与否均会陷入被质疑的困境。这既存在制度安排的问题,也存在鉴定本身的问题,还存在凭直觉判断的问题,更存在理论误导的问题。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衍生了较为复杂的中国性问题。这一复杂问题的解决,需要合理配置启动法医精神病鉴定程序的权力(利),科学对待法医精神病鉴定本质,尊重法医精神病鉴定的医学认定,正确使用法医精神病鉴定意见中的刑事责任能力判断,在正当程序中维护法医精神病鉴定的科学性。对于非制度问题需要正确的理论诠释,避免因实践难题与理论缺陷交织触发一些不具有实质意义的纷争和枉顾科学的呼吁。  相似文献   

6.
精神障碍问题的证明责任分配始终是一个困扰刑事司法理论与实务的难题,近年来的一些争议案例与此都不无关联.2010年出台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通过分配刑事责任能力的证明责任进而间接回应了精神病问题,然而这一条款纵然有值得称道之处,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公诉方固然应当对此事项承担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但辩护一方也需要完成适当的举证行为,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涉案精神病人经司法鉴定后的处理和医疗情况。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7月经我院法医精神病鉴定所鉴定完结后涉及责任能力评定的487例案进行反馈调查,用自制表格调查案件的处理情况,用SPSS11.0软件对存档数据进行统计。结果:(1)462例刑事或社会治安案件中涉及责任能力评定的精神病人,71.00%接受了非刑罚处理,29.00%接受了刑罚处理,非刑罚处理的比例较高,共234例的处理与评定意见不一致或有差异。(2)非刑罚处理案例中43.6%案后实施医疗,56.4%例未经任何医疗直接流入社会,强制医疗的比例低,政府参与、执行的少。结论:(1)鉴定意见只是一种专家意见,法官对案件的判定需考虑诸多因素,案件的最后处理与鉴定结论不对应是很常见也是很正常的,但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2)政府执法机关应提高对精神病犯罪的认识,健全强制医疗制度,加强强制医疗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8.
2006年邱兴华案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案件出发,审视到现行法律只规定了公检法三机关在各自负责的诉讼阶段拥有刑事鉴定程序的启动权,为了保障司法鉴定程序的公平、鉴定结果的正义,亟待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请启动刑事鉴定程序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精神病强制医疗与人权保障的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病强制医疗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健康权及隐私权等之间存在紧张的冲突关系。我国有必要借鉴两大法系主要法治国家关于精神病强制医疗的立法经验,对精神病强制医疗的适用对象、适用程序、权利保障及救济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作出规制,冀以实现精神病强制医疗与人权保障之平衡。  相似文献   

10.
1基本案情 2007年1月27日下午,被告人王某以给吃水果糖为由,将本乡王湾组四岁女孩黄某诱骗至本组东头的稻场强奸.案发后侦查机关迅速查清犯罪事实,被告人亦供认不讳.该案在法院庭审中,被告人的辩护人突然提出被告人有精神病,要求作精神病司法鉴定.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刑事法律援助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7月6日~16日,由以陈光中教授为顾问,李宝岳教授为组长的调研组在亚洲基金会的资助下,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双版纳州、丽江市和大理州进行了关于刑事法律援助问题的调查研究。一、刑事法律援助的实施程序关于刑事法律援助的实施程序,调研主要集中在以下二个问题:(一)刑事法  相似文献   

12.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磊 《河北法学》2005,23(6):107-112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能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是近年来理论界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采用比较与实证分析的方法,从我国的立法现状入手,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和国外相关立法,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最后探讨了对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范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The need for mental health care has been steadily increasing for youth coming into contact with the juvenile probation system.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tatewide survey of juvenile probation departments and associated mental health, health care, court, and education personnel in California. The intent of the survey wa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sts and associated contexts of caring for youth with suspected mental disorders in juvenile detention facilities. The burden of caring for these youth on detention facilities and their staffs is substantial. Implications for courts, policy planning, training, and further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化的历程中,日本吸纳了英美法系的某些理念,表现在日本的刑事诉讼制度和司法鉴定体制上,如日本的警察体系、检察体系、刑事审判体系及被告人的诉讼权利、证据规则、鉴定人的中立性、公信力等等,彰显出具有日本特色的法律体系。我国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中,有些境况与日本相似。日本的经验与教训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本文由霍宪丹、郭华审稿。  相似文献   

15.
杨帆 《法学杂志》2022,43(1):112-122
在刑事合规的制度设计中,程序法承载了治理犯罪、保护权利、提升经济效率等多项重要职能。当前,全球范围内企业合规的刑事程序运行呈现出如下发展态势:立案管辖范围扩张,侦(调)查措施更加灵活多样,检察官主导实现多样化的诉讼激励,刑事合规的司法审查逐步加强,律师充分参与刑事合规得到保障。我国刑事合规的理论研究逐步兴起,实践中企业合规试点单位进行了相应的刑事程序改革与探索。随着刑事合规的全面深入发展,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应从立案、侦查、起诉、审判、辩护等多个环节进行系统、科学改造,以满足企业合规对刑事程序的实质需求。  相似文献   

16.
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体系,推动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今年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工作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我们对如何启动案件质量评估工作、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体系的建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Regulatory offences are a complex phenomenon, presenting problematic aspects both at the level of criminalisation and at the level of enforcement. The literature abounds in works that study the phenomenon. There is, however, an aspect that has remained largely unexplored. It concer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within which the crime occurs and the procedural safeguards that defendants normally enjoy at trial or at the pre-trial stage: defendants tried for regulatory offences are often denied safeguards that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important constituents of trial fairness. Relying on a new conceptualisation of regulatory offences, this paper advances a theory that justifies these exceptional rulings.  相似文献   

18.
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责任能力直接关系着刑事案件的定性与处理,其评定要件目前倾向认为有医学要件(标准)与法学要件(标准),但对法学要件一直缺乏明确的规定和统一认识,严重影响鉴定结论的一致性与科学性,因此亟待制订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相关行业标准。长期以来,责任能力的评定大多是经验式判断,缺乏客观的评定工具,虽然也强调应该根据法学要件即辨认与控制能力具体分析其责任能力大小,但实践中评定模式仍多是重点考察作案当时行为人的精神状态。我们认为,精神障碍只是责任能力评定的基础,而不是其决定因素,决定责任能力大小的只能是作案时其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程度。评定刑事责任能力,首先应考察其精神状态,如果精神状态正常,即可认定为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如果患有某种精神障碍,就应该去重点考察其辨认或控制能力受损的程度,再根据这种受损程度的大小相应评定,因为所有的精神障碍的落脚点都是其辨认或控制能力的受损情况。同时,为避免过去经验式判断的主观性,在相关评定标准中应该要求辅以标准化评定工具,以提高评定结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相似文献   

19.
The survey investigated the contributions of sociodemographics, psychopathic personality, mental health, and recidivism to criminal behavior in a random sample of 64 Brunei convicts representing both genders. Participants committed five major types of crime related to stealing, drugs, sex, violence, and deception. 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gender, age, the inmates’ marital status and marital status of the inmates’ parents as significant demographic predictors of criminality. 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dentified the demographic, psychopathic, and mental health variables that were related to committing the specific crimes. Significant psychopathic predictors were interpersonal and affective (stealing-related offenses), interpersonal and affective (drug crimes), interpersonal (sex offenders), and interpersonal (violent/ aggressive felonies). The best mental health predictors included: depression and psychoticism (stealing-related offenses); depression, hostility, and psychoticism (drug crimes); psychoticism (sex offenses); and depression, paranoid ideation, and psychoticism (violence/aggression).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male gender and inmates with married parents as the main predictors of recidivism (while other variables with high odds for re-offending included age-group 30–35, inmates with primary education, affective, lifestyle, antisocial,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paranoid ideation, and psychoticism). Future research which incorporates interviews with probes and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s to address crimes were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20.
闵春雷 《法学研究》2008,(5):139-148
以往的证明理论多是围绕被告人罪行的有无及轻重等实体性问题展开,而涉及到被告人重大权利的程序性问题没有被纳入证明范畴。究其原因是没有将这类问题作为一个与传统证明理论相对应的全新证明范畴来对待,缺乏对程序性证明理论体系的构建。程序性证明是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或一方就案件的程序性争议或程序性请求运用证据向法官(或中立的第三方)进行的论证说服活动。程序性证明对于限制公权力滥用、保障被追诉人的诉权意义重大。通过对程序性证明之主体构成、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证明程序及时空维度等构成要素的考察,有助于拓宽刑事诉讼证明的研究范畴,为司法证明提供规则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