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反思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包括政府改革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行政权力直接介入和支配经济活动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某些方面甚至得以强化,致使改革路径偏离了市场化方向,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走出理论误区,不失时机地主动推进民主化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当前和今后改革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历史潮流 ,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借鉴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积极成果 ,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取向、战略选择、实践推进都产生了相当明显的影响 ,它必将推动中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法制化。中国政府应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更新政治观念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等三个方面推进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选举制度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政治体制也逐步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实行政治民主化,要达到这一目标,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措施就是进行选举制度改革.选举制度改革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在政治层面的体现。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把民主看成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天然产物,孤立地看待社会主义民主,甚至把民主仅仅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严重忽视民主的实现形式,使我们在民主化进程中经历了曲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总结经验教训,加快民主化进程,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取得了成效。推进民主化进程是21世纪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及社会多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地方治理体系也初步形成。以市场化、法治化、民主化与权力多元化为特征的地方治理,在形塑地方治理环境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执政党的传统权力实现方式。这种冲击具体表现为民众政治认同感弱化、权威决策系统运行受制、政府治理能力与策略短缺等多种形式。通过对执政党介入地方宪政结构、党政结构、司法结构、层级结构与网络结构的实然方式和实际作用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政府部门必须以理念创新达成治理共识为起点,以结构创新理顺治理权力关系为基点,以职能创新确定治理格局为支点,以机制创新提升治理动力为着力点,全方位推进地方治理体系中执政党权力实现方式的创新,才能应对好当前的治理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民主化加快的国际新环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内新形势 ,必须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最终建立起符合国际潮流的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相配套的 ,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是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丰富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是弄清社会利益矛盾的现状和成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撑点是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政府公共治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正处于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结构复杂化的变迁中,伴随着高速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面临如何转型的抉择。而百年前的美国,也在政治、经济、社会变迁中面临着相同的境遇,在一个大转型的时代中寻求突破,这段历史被称之为"进步时代"。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能促进政治系统的民主化进程,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并且对政府治理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作用,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公民参与的渠道日益拓宽,但现行的公民参与制定政策尚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政府民主化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吸收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因而也可以说是政府自身重建的过程,即从精英化管理走向精英化管理与大众化管理相结合的政治状态的过程。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在民主化过程中在观念、具体操作办法上取得了很多经验,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政治转型是指从传统的专制集权统治向现代民主体制的过渡,亦即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而且还出现了以政治基础的兼容化、政治权力的合理分配化、政治治理方式的民主法治化等为标志的政治转型与发展。目前这一转型还没有完成,但转型的基本轮廓和努力方向已经较为明晰,它们将成为我们今后继续推进政治转型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兴起,台湾开始了由传统的党国威权体制向民主体制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国民党以党务革新为标志,开始了自身的适应性转型.这一次有点被动的转型,标志着国民党已经不能按照过去的方式来统治台湾,它必须对政党本身和政治体制本身进行变革,以适应台湾社会的变迁,并延续政党的生命力.虽然国民党的改革已经不是第一次,但是这次转变,是国民党在民主转型时期进行的、迁台近四十年来的第一次重大转型,虽没有与过去"完全决裂",但在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党政运作方面,却也基本决裂了.  相似文献   

14.
党政机构领导职位竞争上岗是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新发展。从理论上分析 ,这种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代议制民主的根本保证 ;从国家管理的实践上分析 ,这种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管理国际化、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它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国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前经济不发达国家推进民主进程应注意 :经济进程与民主进程要协调发展 ,既不因经济落后而放弃推进民主的努力 ,也不要盲目脱离经济现状提出不切实际的民主要求 ;推进民主进程应先后有序 ,从低到高 ,注意协调好推进民主进程与保持政治稳定的关系 ;经济不发达国家的民主进程必须有领导地进行 ,要加强民主秩序化。  相似文献   

16.
关于国际新秩序问题,江泽民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文明的多样性,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处理好多种关系。同时,中国在实践中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先行者与榜样。  相似文献   

17.
深刻领会江泽民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民主化浪潮将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发展而逐步高涨 ,这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江泽民同志提倡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 ,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 ,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18.
秦敏  崔沪 《工会论坛》2009,15(4):25-26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都要求劳资关系的和谐。而集体谈判作为一项重要的调节手段,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各项配套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劳资关系调节措施和方案也正在逐渐和国际上接轨。本文首先分析了转型时期我国集体劳动关系的特点,随后探讨了在目前市场经济中集体谈判实践的核心问题,并最后给出实施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