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法治官,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一切行政权力必须授之法,施之于法,控之以法 公务员特别是高级公务员的行政权的行使,必须有法律授权,并有法定依据,一旦违法就必须追究法律责任。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法律授予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政权.实际上就是赐予义务与责任,它与公民的权利是不同的,公民的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而行政权必须依法行使,不能放弃,否则就是失职,就是不履行义务,就应该追究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对于被赋予行政权的公务员特别是高级公务员而言,他自身的自由权利相对于一般公民来说,也应该有必要的限制,也就是说,若无法律根…  相似文献   

2.
公民监督是我国监督机制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公民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利主体,理应成为监督的主体,依据公民监督的内涵和特点,公民监督意识是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综合表现,公民意识的培育需要监督知识和法律知识的灌输,监督制度上进行规范,在监督途经上要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行政公务员在受到内部行政行为侵害时,有其特殊的救济制度,这不同于一般公民的权利救济。本文结合各国对行政公务员权利救济的规定,对我国公务员申诉控告权进行了思考,论述了公务员复议权的构建,并探讨了权利的司法救济,试图扩大公务员的权利救济途径,完善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4.
钱静 《行政与法》2004,(1):62-63
在维护公民权益的行政救济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却相对薄弱。公务员是行政执法的中坚力量,能否对其权利进行有效的保护,不仅直接关系到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而且还关系到行政权力体制的良性运行。因此,对人事行政救济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纳税人意识:公民意识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力 《法律科学》2007,25(2):20-30
纳税人意识作为公民意识的基础,是一个纳税人与政府双向的全方位概念,是纳税人通过向政府让渡部分财富,要求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权利实现和权力服务的思想体系. 它包括建立纳税人权利体系和实施国家财税管理和监控两个方面,展现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政府的权力与义务互动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6.
黄清华 《证据科学》2001,8(3):119-121
医师作为公民,享有宪法、法律和法规规定的一切公民权利,负有相应的法律义务。本文讨论的是,当公民依法取得医师资格,并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准予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时,他(她)在执业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也就是公民作为执业医师职业化的权利和义务。弄清楚这一问题,是对医师执业进行法制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瑞典的监察员制度黄列保障公民在与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打交道时所享有的权利在法律程序中是十分重要的。从这一点上看,瑞典的监察员制度即在保证公民免受司法和行政机关作出的压制性决定和不当管理方面起着积极关键的作用。瑞典人引以为豪的就是他们在世界上首创了监察...  相似文献   

8.
陈崖  陈红玲 《法制与社会》2013,(21):252-253
作为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人权区别于一般的权利,其保障的是公民最基本的生存与发展,不能够被让渡的,所以对于人权的尊重与保护是任何法律的前提和必然要求。法律虽然是自由的枷锁,但其对自由的限制也必须以人权的范围为最低的限度,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前提下惩罚侵害他人的行为。刑法作为最为严厉的惩罚措施,其对于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修改后刑诉法亦在第二条中明确提出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主权让渡的法律涵义三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旗 《现代法学》2005,27(1):98-102
当要强调国际组织在某些事项上获得对成员国的控制力和支配性时,主权让渡应表述为“主权权力”的让渡;当要强调国际组织由成员国的让渡行为而获得了某种排他的能力和资格时,主权让渡则应表述为“主权权利”的让渡。类似于基本权利和派生权利的区分难以适当地解释主权权利的让渡。在国家让渡了越来越多主权权利的情况下,代表主权的是终极支配权,而不是所谓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0.
公民监督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公民监督权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而公民监督司法权则是公民监督权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公民参与公权力行使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公民监督司法权主要通过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实现,但由于我国开展公民监督司法工作起步较晚,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其监督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与人民监督员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权力实质上是公民个人权利的让渡,理应用来为人民服务。然而,时下一些公职人员却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作为或乱作为。这样某地就发生了“送红薯”的事,意喻“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颇具讽刺意味。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社会》2011,(9):79-79
韩成军在《河南社会科学》撰文认为,公平审判权是公民相对于国家司法机关所享有的获得公平听审和裁判的权利。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国家审判权的监督。其监督的具体内容是国家审判权行使的正当性,从当事人的角度来说,就是其公平审判权是否得到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3.
在民主政治中,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所有主体;人民委托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公务员成为国家权力的行使主体.人民作为国家权力的所有主体坚持权利本位是人民享有权利的内在逻辑.公务员作为国家权力的行使主体必须切实为人民服务,坚持义务本位是公务员行使权力的必然要求.公务员的义务本位与人民的权利本位是统一的,人民权利本位是公务员义务本位的理论基础,公务员义务本位是公民权利本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谈书  刘敏 《法制与社会》2011,(16):27-28
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公民的个人权利。其制度建构就是通过分权制衡平衡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法院通过普通诉讼实现违宪审查。  相似文献   

15.
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公民的个人权利。其制度建构就是通过分权制衡平衡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法院通过普通诉讼实现违宪审查。  相似文献   

16.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师作为公民 ,享有宪法、法律和法规规定的一切公民权利 ,负有相应的法律义务。本文讨论的是 ,当公民依法取得医师资格 ,并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准予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时 ,他 (她 )在执业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 ,也就是公民作为执业医师职业化的权利和义务。弄清楚这一问题 ,是对医师执业进行法制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一、权利与义务的一般法理权利是法律认可的或伦理上可辩护的要求或利益。详言之 ,权利是一种要求 ,一种利益 ,是一个人合法或合理 (合乎伦理 )的要求。这种要求是有根据、有理由的 ,而且所持根据或理由是使人充分信服的 ,因…  相似文献   

17.
受教育权宪法保护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纪宏 《法学家》2003,(3):45-54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这项权利作为宪法权利应当获得什么样性质的宪法保护却是被我国宪法学理论研究长期忽视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其受到宪法保护的基本内涵就是指立法机关在法律中有义务规定政府在公民受教育权实现方面应当具有最低限度的保障责任,而在政府无法承担有效保障责任的领域,公民应当享有充分的受教育的自由.在受教育权上确立政府的最低限度的保障责任目的就是为了使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具有对抗政府权力的功能,可以建立宪法权利至上的法治观念.作者指出,当前,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关键是要求政府必须为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提供完全和充分的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新闻监督作为一种社会监督形式具有国家监督形式的不可替代性。新闻监督权的有效实现须以保障公民的表现自由、尊重媒体的法定权利、创造监督的价值观念为其条件。本文拟在分析新闻监督之属性意义的基础上 ,提供国家、社会和公民审视新闻监督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废除死刑的主张相较于保留死刑的观点,要充分得多:首先、死刑在本质上是一种肉刑,也是一种酷刑。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刑罚的指向已经从过去(对已然犯罪的惩罚)转向未来(对未然犯罪的预防),死刑与这个趋势恰恰背道而驰;其次、按照“社会契约论”对政府和公共权力运作的理解,每个人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让渡出来,组成政府,目的是用这种公共权力来保障剩余下来的个人权利和自由。鉴于我们不可能让渡自己的生命,政府当然就没有权利对公民适用死刑。死刑的实质是给有限政府赋予无限权力,并将政府的价值观下降到刑事被告人的水平上;第三、由于人类认…  相似文献   

20.
文庸 《中国司法》2005,(7):32-33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全社会的权利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广大公民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作为特殊公民的罪犯,其维权意识也日渐增强。但是,在罪犯权利保护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从漠视、淡化罪犯权利,片面追求刑罚的打击、震慑效果,重严格管理,轻文明管理,回避罪犯权利保护的极端,走向夸大、泛化罪犯权利,在罪犯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