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行为失范现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学校单方面很难完成对学生失范行为的防控与管理,大学生行为失范需要全社会协同治理。家庭在大学生管理与教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人格及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分析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及行为表现的影响,以期提升行为失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相似文献   

2.
王莉君 《学理论》2011,(36):248-249
伴随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道德观提出新的挑战。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增多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通过大学生上网状况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主要网络行为特征,从正确看待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实现当代大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网络道德观。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5)
互联网的普及为大学生成长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其开放自由的特点使得大学生容易产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低俗、法制意识弱化和网络心理异常。应通过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和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对策来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网络不良信息产生的负面效应,使大学生群体极容易出现网络行为失范的情形,影响到大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作为维护网络环境安全的政府职能部门,网络警察承担着阻止网络不良信息传播、打击网络犯罪的任务,这就决定了其应当成为防控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有效力量.然而,由于网络警察成立的时间不长,存在专业素质不强、网络防控技术不高,加之现有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故还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因此,进一步优化网络警察的内涵和外在条件,是净化网络环境、防控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对四川省8所高校1414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表明,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比较普遍,对网络法律法规的知晓度与认同度以及对网络道德的认同度都较高,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知识教育还比较滞后,社会资本还不够丰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网络法律法规、网络道德、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知识以及社会资本都有助于防范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入推进,高教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数量剧增,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尤其是在工科院校,学业压力更为突出,解决不好,会造成大学生情绪失落,心理失衡,思维失范,行为失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7.
李莉 《学理论》2012,(25):139-140
高校图书馆报刊杂志阅览室读者行为失范分为主观无意识行为失范和主观恶意行为失范两种,通过对两种不同失范行为的分析,指出阅览室应实行加强读者管理、提供资料复制设备设施、强化图书馆教育、读者行为失范处理时要进行角色转换,实行以"管"代"罚"的人性化管理,从而实现对读者失范行为的纠正。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3)
本研究旨在调查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现状,以及网购行为与时间管理倾向、冲动性之间的关系。采用自编大学生网购调查问卷、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冲动性量表(BIS-11)对22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和冲动性在网购的一些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时间管理倾向和冲动性的相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掌握大学生的网购行为与时间管理倾向、冲动等人格特征的关系,对大学生网购出现的行为问题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建  周文清 《学理论》2013,(30):236-237
应用文献资料法对关于"e时代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因素进行综述,e时代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堪忧。原因如下:第一,大学生上网的时间长,自制力差,以致出现网瘾和手机依赖症;第二,缺乏运动;第三,睡眠质量低;第四,饮食不规律。建议:对大学生的生活习惯进行干预和指导,增强运动能力并促进养成运动习惯,对大学生上网要正确引导,增强学生的网络自律性,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健康。  相似文献   

10.
赵文 《学理论》2013,(32):251-252,355
"知信行"模式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外化等规律具有想通之处的行为干预理论。为了增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可以在大学生党史教育中借鉴运用"知信行"模式,通过调整充实党史教育内容、改进完善党史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理性认同与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党史理论思维和实践能力等途径,促使大学生党史学习实现从知到信、由信入行的转化,以此解决当前大学生党史教育中存在的知行脱节、知行不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瑞芹 《学理论》2010,(2):154-15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的信仰选择之一,社会范围内出现了引人关注的"宗教升温"现象,这一现象在大学生中间也得到了反映,出现了宗教热。本文主要对当前大学生宗教了解情况、宗教行为及价值取向的分析,提出高校就宗教渗透的对策研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西安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普查现状分析,探索适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与危机干预机制,提出要从心理健康普查前期准备、普查后检出学生约谈、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方面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主时间较多,良好的自我管理效能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必要因素。个体的自我意识是行为活动的调控因素,它的发展状况影响着大学生自我管理效能的发挥,因此,高校应从多方面着手培育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4.
网络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由于本身大量垃圾的存在,也必不可免地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其中包含的色情、暴力、邪教内容以及网络陷阱、网络犯罪等,最容易导致大学生道德冷漠、伦理失范,因此必须关注学生网络心理和行为,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尤其人文教育,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发教育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玉洋 《学理论》2013,(8):289-29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学生逐年增多,然而90后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再加上他们在大学阶段以前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升学上,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都由家长和教师代包代揽,很多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又都是在父母身边,教师和家长看得紧,不良行为习惯不是很明显。但到了大学阶段,学习压力的放松,远离父母的管教,各项事务的增多,许多大学生出现了不适应现象,例如生活很难自立,人际关系搞不好,乱花钱,甚至出现了问题学生,产生厌学和退学学生。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深入研究就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引导下的大学生消费观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学理论》2013,(6):61-62
就我国高校90后大学生在校消费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指出了当前高校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既有当前社会上存在的追求高消费的氛围影响,又有学生家庭对学生的言传身教问题,同时与高校对学生在理性消费方面的德育引导不到位有关,当前高校学生中出现的不合理消费现象还要从学生本身的观念教育和引导出发,这就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符合时代性的课题,即让绿色的消费观和科学的理财观灌输给学生,内化为学生观念,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为将来走向社会进行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罗佳 《学理论》2011,(3):227-228
校园失范现象是指与我们日常理解的校园常规行为大相径庭的情况。引发校园失范现象的原因很多,既有内在的心理原因,也有外在的环境诱化影响,要预防校园失范行为,须立足价值取向分析,对校园主体进行正确价值引导,加强人生价值观与道德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邓观生  梁演玲 《学理论》2013,(8):305-30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的奢侈风气盛行,大学生的节约意识薄弱,现在食堂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学生倒剩菜剩饭的情景,遏制这种浪费现象刻不容缓,具体措施如下:家长要注重培养子女的节约意识;提高食堂的饭菜质量;在学校广泛开展节约粮食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把节约行为纳入学生考核内容;政府要加大对高校食堂的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个人和社会财富的快速膨胀,人们的思想出现了躁动不安,特别是信息网络环境下的部分大学生,其思想不但焦躁,甚而有出现价值迷失的现象;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先进代表的群体,受其周边环境的影响,其质量也有衰退趋势。关于"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问题已成为各高校党委和主管部门重视的课题。通过网络的时代特点和技术优势与"行为学分制"的管理优势结合,阐明了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新路径——构建大学生信念机制,创建党员网络信息化平台,推行网络化的"行为学分制"。  相似文献   

20.
黄娜 《学理论》2012,(5):191-192
道德信仰的缺失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道德失范现象的主要原因。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方面存在缺失的原因在于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学校德育的失效性;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的偏差性。重塑高校对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体系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德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加强高校道德考核制度创新;加强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整体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