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检察》2005,(6):31-31
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高层论坛”上获悉:“十一五”期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005年的1.47亿增加到2010年的1.74亿。同时,老龄化逐渐显现,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2.
于辉 《检察风云》2014,(19):38-38
当今中国已经步入到老龄社会,据权威数据预计,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艰巨。养老服务财政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决速增长的老年人口及其养老服务需求。养老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3.
国外发达国家养老服务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老龄化、数量庞大的老龄人口和未富先老的现实,养老问题将是中国未来长期存在社会问题,发展养老服务是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产物。老龄人口的养老服务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政府、社区、非盈利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建设,已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比我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需要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养老服务的有益经验,促进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本文对日本、美国、英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养老服务的实践与现状做了深入的剖析,对我国养老服务的研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裴小星 《法庭内外》2014,(10):38-39
自2003年我国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以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年提升,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其中依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家庭生活中的合法权益是发展老龄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不仅在宏观上有助于实现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在微观上也有利于缓和老龄化对于家庭结构和赡养功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凌巍 《法庭内外》2010,(3):38-40
1998年以来,随着老年人占人口总数比例的上升,老年问题渐成热点。1999年被定为“国际老年人年”,标志着21世纪世界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国际社会正式承认老年群体的特殊地位。在我国,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推行,人口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据中国老龄工作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59亿,占总人口的12%。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02亿,老龄化形势严峻。然而,各地养老机构护工群体的数量在不断减少,"护工荒"在各地频频上演,已成为目前困扰养老机构的首要难题。面对困局,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缘何出现"护工荒",又该如何破解?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目前我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按照国际通行的“60岁以上为老年人,占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即开始进入老龄时代”的标准,中国已经正式步入老龄社会。  相似文献   

8.
在2006年7月召开的“养老服务经验交流会”上,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李本公表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这一结论,源于全国老龄办的一项专题研究: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为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已成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且从2001年到2020年间,我国将经历一个快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3.28%,大大超过0.66%的总人口年均增长速度。从2051年到2100年间,迎接我国的将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  相似文献   

9.
刘辉 《法制与社会》2015,(4):169-170
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现象明显.我国当前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大致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三种.应提供家庭养老保障,提供社会养老保障,加强老年人自我养老保障,促进我国养老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政府法制》2011,(34):20-21
10月21日发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北京市鼓励商业保险企业、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建立公益性中介机构以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业务。中信银行也率先破题,在业界率先推出养老按揭业务,将"以房养老"在实操方面推进了一步。继之而起,上海市、山东省以及温州市也纷纷试水"以房养老",在中国社会"跑步进入老龄化"的当下,这种新养老模式会不会带来积极作用?又将如何改善未来的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11.
王雪 《法律与生活》2010,(20):55-56
新闻背景: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接近1.6亿,占人口总数比重达到12%。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在农村,已经进入老年人之列的儿女仍需赡养父母的“老养老”问题日益突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养老方式才能使城市老年人安享晚年?国内学者纷纷提出了对此问题的见解。本文对有关"我国城市养老方式"这一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以能够为日后相关研究和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94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面临挑战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老龄化社会的形成让我们面对严峻的养老现状,"未富先老"加之人口众多、发展差异大的基本国情,使得我国养老问题更为复杂,解决困难也更大。传统观念主导下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然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转变传统养老观念,创建并完善新型社会养老体系则是当下改善我国养老现状、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之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当年轻人开始策划着到郊区或外地踏青郊游时,不少老年人也准备着走出居家养老的传统养老模式,逐步开始异地旅游养老,生活如同候鸟,南飞过冬,北漂避暑,春秋巡游,开始时尚的"候鸟式异地养老"。但是,这样神仙眷侣的养老生活,老年人却频频遭遇异地看病就医结算报销难的现实困境。当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过亿,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15.
杨雪 《中国律师》2023,(4):42-43
<正>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向来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也是涉及生育、教育、医疗、养老等诸多领域的改革难事。今年全国两会上,律师行业代表委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百姓期待,聚焦“一老一小”民生保障重点,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建言献策。一老: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4.2%。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谁来养老”“怎么养老”的现实矛盾,养老已超越家庭范畴,成为了必须应对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警方大接访背景资料:人口普查及人口研究中心预测数据显示,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相当于现在欧盟15国的人口总和;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4.5亿和3.35亿,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我国现在虽然还处于劳动力黄金时期,但60岁以上人口超过14%,65岁以上人口超过10%,按照国际社会标准,我们显然已经跨进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近日表示,目前,我国公共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只占人口总数的15%,低于世界劳工组织确定的20%的国际最低标准。面对…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老龄化形势严峻,高龄老人年增100万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涉老案件的增幅与老龄化程度成正比,其中尤以家庭财产纠纷的比例为最,包括赡养纠纷、房产纠纷、再婚纠纷等等多种类型。本文从探讨这些涉老家庭财产纠纷的角度出发,对典型类型、典型案例进行列举、评述,并对相关的争论焦点及维权对策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26亿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年人中大约有98%的老年人依靠家庭提供生活照料."为此,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步长集团总裁赵超表示,准备建议设立"子女养老社会保险金制度",由银行每个月从就业子女的工资中扣除3%给父母养老用.  相似文献   

19.
朱启禧 《政府法制》2009,(11):25-25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26亿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年人中大约有98%的老年人依靠家庭提供生活照料。”为此,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步长集团总裁赵超表示,准备建议设立“子女养老社会保险金制度”,由银行每个月从就业子女的工资中扣除3%给父母养老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至2000年前后,中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问题、老年人养老成为社会普遍的话题,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与困境,本着"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农村养老立法价值取向,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