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志琴 《同舟共进》2010,(11):34-35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一书写得洋洋洒洒,风风火火,好比是川菜中的辣椒,读来辛辣而又痛快淋漓。楚渔先生在这本书中,提出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6,(7)
正一年间,养成锻炼身体习惯的中国人增长了23.2个百分点,跑步、散步、爬山、打羽毛球、快速行走运动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锻炼方式,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的好处不言而喻,但仍有39.8%的受访者没有锻炼身体的习惯,健康中国,仍需要更多的人"动"起来从37%到60.2%,一年间,养成锻炼身体习惯的中国人增长了23.2个百分点。这是"2016中国生命小康指数"之"国人体育锻炼习惯调查"中的发现。7个月之前,在进行"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  相似文献   

3.
<正>作者在中国是个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一提起他自然会想到那部多卷本鸿篇巨制《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译本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发展出来?""为什么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在把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这就是被人称为"李约瑟问题"的标准提法,对此问题最为明晰而详尽的回答就集中反映在作者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重新深入理解和对待"人",这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问题、真问题、核心问题。要想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或者"人类观",从理论背景和潜台词方面重新认真关注和思考这几个要点: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终点;在本体论的意义上,现实的人的存在,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存在者;从"本态论"的意义上看,实践是人类特有生命活动的本质形式;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视角;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是一套以人为主体,说"人话"的哲学。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5,(11)
<正>近几年的"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和发展的品质,"一线城市"不再是大多数人的"扎堆选择",平衡生活和发展的关系后,近一半的人希望到"二线城市"生活和发展,仅一成人希望到"一线城市"生活和发展"从现在到今年年底,您会买房吗?"这是"2015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问卷中的一道题目,结果54.8%的人选择"观望",39%的人明确表示"不买",只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对这一矛盾转化的科学表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价值追求、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有充分的客观事实依据,且这三个角度实际上是内在统一的。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从价值维度看,蕴含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美好生活追求、人民共同富裕追求及人民评判标准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价值内涵;从方法论维度看,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方法与"具体问题及具体分析"等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从客观事实维度看,客观反映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经取代了之前的"落后的社会生产","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已经取代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等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7.
吴国盛 《人民论坛》2012,(2):126-129
今天中国人的科学概念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把"科学"作为任何领域里正面价值评判的标准,这是20世纪科学主义意识形态长期起作用的结果;二是倾向于从实用、应用的角度理解"科学",对"科学"本身缺乏理解,这与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化特定的历史遭遇和中国实用主义的文化传统有关。要真正理解"科学",我们需要进入西方的语境。  相似文献   

8.
庞卫国 《湖湘论坛》2004,17(2):28-31
中国共产党确定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对客体属性、功能的判断来看,人是历史的主体、基础、目的和动力;从对主体需要的解读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需要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及其实现;从客体属性转化为主体需要的现实可能性来看,当代社会提供了客观条件,中国共产党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其利益取向完全符合社会普遍利益,所以"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确定是合理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5,(21)
<正>幸福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可以更幸福,但前提是:要调整自己的"幸福阀"定位和生活方式,经常提醒幸福、品味幸福,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它还需要不断地训练"您是否相信,未来的生活会比现在更幸福?"10.1%的人比较茫然,"不知道";18.3%的人有些悲观,"不相信";更多的人(71.6%)则满怀希望地表示"相信"这个美好的"预言"。这只是"2015中国幸福小康指数"的调查题目之一。综观这份关于"幸福"的调查问卷,若再对过去4年的"中国幸福  相似文献   

10.
<正>无论当下中国如何多面,从发展走向发达,这都是一条前行道路。中国在这条路上每迈出一步,都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加艰巨的努力。站在历史的节点上,我们发现,中国正面临着"国家意志"的考问。国家意志是公民的公共意志,包含着公共意愿和公共追求,是人民对国家事务整体性的意思表达。一句话,它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一个大国的崛起,必须回答"它应当  相似文献   

11.
"何为中国"这一话题,在历史上有三个时代成为焦点,分别是北宋、20世纪上半叶以及当下。不过,这三个时代虽然都关注"何为中国"这一话题,但聚焦点却稍有差异。北宋关注汉族中国文化的正统性;20世纪上半叶关注国家、族群与疆域的统一性;当下则关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内外与认同。如果我们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的国家、疆域和族群,应当承认历史中国的内与外不断变化。现代中国国家、族群与疆域的形成,应当看成是一个曲折、复杂和漫长的历史过程。说明这一点,不仅可以回应中国历史学界、中国政治领域和国际学术界的一些问题,也可以提醒我们,从传统帝国到现代国家的未完成转型中,中国还面临相当多的问题。一个兼有有限国家形态和天下帝国历史的现代中国,面对棘手的内、外问题如何处理?这既需要史学家寻找问题来源,更需要政治家具有理性和智慧。  相似文献   

12.
神韵:从汉末人伦鉴识到魏晋人物品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毅 《思想战线》2000,26(1):62-65
"神韵"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的核心性范畴.这一范畴的语源学根据,来自南北朝时谢赫的<古画品录>,其哲学根源是老庄的生命哲学."神韵"作为美学范畴,有一个从哲学理念到主体现实生命形态欣赏、再到审美观念渐次递变的过程,而从汉末人伦鉴识到魏晋人物品藻正是这一递变的现实人文环境.汉末人伦鉴识重在政治实用目的,魏晋人物品藻则是对主体生命形态、精神本身的欣赏,这种对生命观照的审美态度为"神韵"这一艺术审美范畴的产生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舒暲 《友声》2013,(4):9-12
<正>6月的四川成都大邑县新场镇,古风犹存的民房,曲径通幽的回廊,苍劲青翠的树木,石块砌起的小桥和那日夜不息潺的流水,迎来了专程从北美来访的加拿大友人后代一行26人,这是这一批老朋友组织的第五次"回家"活动了。中国和加拿大两国政府确定2013年为"中加文化年",为深化中加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增进中加友谊,由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需要一场文艺复兴"是时下热门话题之一。有人提出,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有通过文艺复兴才能重建文化自信。与之向呼应的是社会上涌动的一股"读经"热,从易中天品三国到于丹读《论语》,部分民众展示了对古典文化近乎狂热的痴迷。这两股热潮多少反映出一些人对文艺复兴的误读,也反映出了我们一些人习惯于沿着旧车辙前进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要实现这一梦想,需要我们从基本内涵、核心内涵、外围内涵等理论层级的角度进一步把握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只有充分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深刻把握中国梦的核心内涵,不断拓宽中国梦的外围内涵,才能深化对中国梦思想内涵的认识,更好地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正>一、老有所养乃"中国梦"题中应有之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对"中国梦"的阐释。强国梦是世世代代中国人不懈追求的梦想,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中,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国家富强了,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而人民的幸福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理想。从这个角度讲,"以人为本"是中国梦的核心,中国梦以人为起点,又以人为  相似文献   

17.
赵奕  孙博 《小康》2004,(2):38-40
郭凤莲。这是一个曾经风云一时的名字:年轻人比较陌生,30多岁的人略有耳闻,而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历史风云的人则无人不知;这是一个从"典型"转向"经典"的人物:在典型辈出的年代,她是其中的一位典型,在随后的40年里,曾经的典墅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乃至记忆中消失,唯独她,柳暗花明后竟强势反弹;这是一个转型的女人。昔日她的同乡、上级、长辈和恩师陈永贵曾进入了中国政治的最高核心,她也成为若干政治明星中一员;而如今她必须将昔日的政治品牌延续为经济品牌--  相似文献   

18.
"南海航行自由"虽然不是南海问题的核心,但已产生一定的舆论和政治效应。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层面来认识:一是东盟国家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以及对中国南海政策的疑虑,在美国等区外大国的煽动下,以此为议题向中国施压;二是美国为了使其在我国南海专属经济区内的军事侦察活动合法化,曲解和滥用"航行自由"原则,并由此引起中国的反对和抗议。这两个层面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和含义:前者是一个信任赤字问题;后者则是一个合法性问题,同时也是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由于性质及含义不同,需要用不同的政策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9.
吴青霞 《前进》2014,(12):57-58
<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习总书记讲"空谈误国,实干兴国"。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跑好这一段"接力赛",就要求我们拿出实干的精神与劲头,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古代有两种政治忠诚:一种是对"道"的忠诚;另一种是对"人"的忠诚。在中国政治传统的主流观念中,前一种忠诚高于后一种忠诚,"从道不从君"是这种观念的一种表达。这个"道"是什么呢?从孔子开始,它就很明确地表达出来,那就是"天下为公",孙中山把它视为共和国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