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人的力量发展的“盲目自发”、“局部自由”、“自由自为”的三个阶段和人的能力发展的“原始的丰富”、“畸形的发展”、“全面的发展”的三个阶段相一致,人的素质发展也必然会是历经“盲目自发”。“片面发展”和“全面发展”三种历史形态;与之相对应的人的发展的三个形态是“人的依赖”、“物的依赖”“自由个性”,与之相对应的人类社会的三个形态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以知识经济为前导的未来社会。  相似文献   

2.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本质特征。这一本质特征在实践中表现为“继承坚持”与“发展创新”互为条件 ,“基本原理”、“基本经验”和“文化传统”融为一体 ,“本质统一性”与“模式多样性”辩证统一 ,“客观有需求”与“主观有能力”交互作用 ,“思想解放”与“思想统一”辩证发展 ,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动态对接 ,共产党执政与社会主义发展、人类文明演进内在联系 ,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互为因果 ,以及防止“两种倾向”和反对“两个教条主义”等基本规律。从规律层面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是我们坚持好、发展好和创新好马克思主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付秀荣  ;王春娇 《求索》2008,(5):72-73
“自然”是老子文化观的核心,老子一方面批判反“自然”文化,另一方面倡导“自然”文化。老子“自然”文化观对今天的文化发展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无为而无不为”:文化发展的原则;第二,“守中”、“知常”:文化发展的方法;第三,“重积德”:文化发展的道路;第四,“重食母”:文化发展的根本;第五,“行不言之教”:文化教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战争与革命”作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传统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强调的是“统一性”和“国际联合”。当时代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必将从强调“统一性”和“国际联合”转变为强调“民族特色”和“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认识经历了从“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逐步深化。这种发展目标认识的深化和转换,主要表现在:一是由“重物”到“重人”的转换;二是由“片面”到“全面”的转换;三是由“理想”到“现实”的转换。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发展规律、对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实然的促生关系。通过与新发展理念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积极互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可以追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发展教育学的“发展”“教育与发展”“教育发展”的三维共振模式能够阐释这一实践过程。“发展”的维度:新发展理念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成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教育与发展”的维度: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可以通过优化自身规划与功能耦合,满足外部环境的需要;“教育发展”的维度: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在满足外部环境需要的同时,综合提升自身创新性人才培养与科学知识生产服务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党的思想路线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从一开始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到“实事求是”,再发展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今天,胡锦涛同志又提出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相似文献   

8.
文摘     
“发展”与“变化”的区别在辩证的发展观中,“发展”与“变化”的涵义不完全相同。从哲学涵义来看,“变化”是“改变”的意思,它是指包括“发展”在内的事物的一切变动。而“发展”虽然也是一种变化;但“发展”所以被称为“发展”,其根本的标志则是指:事物在规模、结构、程度、性质上发生了大的变革,增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7·23”讲话中重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要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发展立足点从“速度至上”转向“质量和效益优先”的新思想,为转变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许多学者指出:这个观点是“贯穿于对台工作论述的主线”;是“处理两岸关系的战略构想”;“未来对台工作将以和平发展为纲”;“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指导思想”;“和平是基调”;“和平发展的新思维贯穿在两岸关系的论述之中”。这个论述也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就是要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全面发展”,丰富和发展生活内涵,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社会文明;就是要克服社会关系的“狭隘性”,革除社会关系的“对抗性”,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2.
杨元忠  雷兵 《创造》2002,(12):51-51
一、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学校领导班子调整后,制定了学校“十五”期间“四三四”发展目标,即“四新”、“三发展”、“四个多一些”。“四新”指新观念、新方法、新路子、新面貌; “三发展”即发展高层次教育、发展多渠道、多层次创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四个多一些”是办学层次多一些、职工收入多一些、教育设施及绿化面积多一些、校园欢声笑语多一些。组织全校教职工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和“三…  相似文献   

13.
又是一年春色早,杨鞭跃马正当时。福建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来自八闽各地的省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共商发展大计。“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改革创新”、“民生改善”、“良法善治”……铿锵有力的话语,汇聚成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昂扬基调。  相似文献   

14.
廖义军 《前沿》2007,3(6):175-177
“和谐世界”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发展”理念,是对全球发展的客观认识。“和谐世界”思想中对“发展”有许多理性的建议,中国政府也一直在走发展自己的同时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道路。只有促进世界各国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稳定,真正建立“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技不是中性的工具,而是负荷政治属性的人工物。科技的政治属性是由其应用的社会系统的性质所决定的。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问题重重,而社会主义应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路径。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经历了建国初期从“一穷二白”到“向科学进军”,改革开放时期从“全面追赶”到“有限目标追赶”、从“科教兴国”到“重点跨越”与新时代从“并跑领跑”向“科技强国”的发展转型。这种发展转型表明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立场与价值导向:让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让国家从“立国”“富国”到“强国”,让全球从“独立自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王建民 《台声》2009,(2):18-19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对30年对台工作实践、成果和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充分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对台方针政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是促进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指针。尤其重要的是,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六点意见”中,先后提出“共同认知”、“共同责任”、“共同发展”、“共同利益”、“共同意志”、“共同家园”、“共同开创”、“共同奋斗”与“共同享有”等十多个“共同”概念,标题也是以“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  相似文献   

17.
《人大建设》2009,(5):55-55
《人民日报》近日刊登张恰恬的文章说,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增”与“减”的关系,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增速度、增产值、增效益是发展,减物耗、减浪费、减污染也是发展。“增”与“减”,做的是量的文章,影响的是发展的质。”增”以“减”为前提,“减”以“增”为目的,二者辩证统一于科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之中。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节能减排降耗,这样的“增长”不是真正的增长,也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18.
科技伦理治理旨在完善公共政策的伦理向度,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的伦理规约。但既有的发展观念与科技演进的历史往往呈现出发展与治理二者割裂的倾向。当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发展具备三个突出特征:“科技的内在发展属性”、“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和“科技发展对象的转变”,这三者成为目前科技伦理治理的主要挑战。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反思性发展观”这一新型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消解了发展与治理的对立关系,以“价值的共识塑造”为核心,以“集体性的磋商”为基础与原则,具体内涵主要包括“前瞻性的预见”、“实时性的评估”和“系统性的调整”,并以发展为核心形成了治理新规则,同时以治理为引导塑造了发展新路径,是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需要加以重视的新型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以下简称“党员远教”)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党员远教”受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资源建设的后期不足、各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不均衡性等因素影响,全国“党员远教”已处于发展的“停滞”期。如何进一步解决“党员远教”发展的瓶颈问题,推进“党员远教”持续性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许韬 《公安学刊》2009,(1):42-46,91
作为“法治浙江”建设的一面旗帜与特色经验,全省各级各部门都十分重视“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值此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5周年之际,从厘清“枫桥经验”与“法治浙江”这两个概念性前提出发,明确“法治浙江”建设是“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前提与保障,肯定“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丰富了“法治浙江”建设的内涵,这对于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不断赋予“枫桥经验”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为建设“法治浙江”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谏题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