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不缠足运动肇始于基督教会和传教士的努力.传教士不仅大力进行反缠足的舆论宣传,而且在实践上耐心、细致地推动不缠足运动,切实起到了开通风气的作用.近代山东的不缠足活动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传教士的反缠足活动完全是为其传教活动服务,是基督教会整个传教政策的"副产品",并不是要刻意改变中国的社会陋俗.  相似文献   

2.
缠足和高跟鞋是女性传统与现代生活的显著标志,体现着女性身体审美符号变迁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实则源于共同的性别文化基础及相应的社会审美标准.无论缠足还是高跟鞋,它们都以女性的脚作为展示自我的舞台,都是女性追求身体美与实现社会参与的方式.从其所体现的身体美来看,女性的美是以男人的目光为参照标准.而作为女性的社会参与方式,缠足与高跟鞋又都明显地带有自我束缚甚至摧残的特征.从缠足到高跟鞋的历史变迁既承载着近代中国的观念更新,同时亦是一部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女性身体史.  相似文献   

3.
中国风行千年的缠足习俗,在近代由最盛走向衰落,并被彻底根除。这一遽然的变化,使得我们不得不深思:千年金莲“美”的观念,为什么会突然被鄙视了几个朝代的天足观念所取代?是什么因素促使近代放足观念的形成?本文主要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男性的倡导、服饰的变迁和女性的部分觉醒来分析、探求近代女性放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国民革命时期,冯玉祥在河南等省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放足运动.这场运动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办理,具有鲜明的强制色彩,且被纳入到国民革命事业之中.然而,由于宣传不足、手段过激等原因,放足运动没能迅速消除缠足旧俗,反而引发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国民政府成立后,基于河南经验而产生的由国家主导的反缠足运动模式,依然未能有效规避上述弊端,近代中国的反缠足运动也因之事倍功半、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5.
缠足是中国古代社会对妇女迫害的主要证据之一.缠足有其历史及解放历程,小脚文化体现的是奴性心理的实质.现在小脚虽已彻底解放了,但是小脚文化产生的阴影--奴性心理,仍然束缚着中国妇女的发展,因此女性必须摆脱奴性心理,才能追求本质意义上的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6.
儒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母体,齐鲁大地是儒学的发源地和辐射源,山东女性的精神深受儒学的影响:内向克制的个性修养、整体为上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的人生追求构成了现代山东女性精神的主旋律.要建构现代山东女性精神,一要贴近山东的传统文脉:诚信、合作、奉献;二要赋予时代内涵:独立、开放、进取.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的女子解放思想可以为三个向度:身体解放—戒缠足;思想开化—兴女学;男女平等—倡女权。但不论是从身体、思想还是政治上争取女性的解放,都是梁启超试图塑造"新民"的一种途径,通过提高作为"国民之母"和"女国民"的女性的身心素质,进而实现强国保种梦想。他的女子解放思想关注的只是大写的虚拟的作为国家构成元素的女性,而不是小...  相似文献   

8.
清代山东剧作家的杂剧作品中存在大量以女性为主角的剧作,这些女性生活剧全方位地描绘了女性在爱情、婚姻甚至江湖、战场上的生活图景.女性剧集中体现了男性作家立足于闺阁的传统女性观及对女性苛刻的伦理期待.女性在剧中体现出基于男权社会需要的实用价值,兼备"物品"和"工具"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9.
女性学术期刊是一种非营利性和小众化的刊物,其特点决定了必须对它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保证其在期刊界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从《山东女子学院学报》的实践经验来看,女性学刊的内容定位、读者定位、作者定位、编辑定位是其定位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戊戌维新时期,男性精英首倡妇女解放问题,他们呼吁男女平等,构想新的女性形象,鼓吹戒缠足、兴女学。受启蒙思潮的影响,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她们批判传统性别观念,主张独立,要求参与社会。由于性别立场不同,两性既有合作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在女子学堂乐歌的感召和浸渍下,知识女性的主体意识逐步被唤醒。呐喊反缠足,唤醒知识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礼赞女体操,唤醒知识女性自主意识;高歌颂女权,唤醒知识女性权利意识;倡造女国民,唤醒知识女性新民意识。这个唤醒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长期以来一直是文化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女性主体性的议题更在后现代和后殖民的论述中相继出现.对主体性的理解,从女性主义与后殖民的角度,即要把女性及被殖民者的主观(主体)感情、反应和信仰,看成是与男性主导及殖民统治相对立的、信实可靠的和值得倡导的一种力量.女性主义正是女性追求自身主体性的运动,强调女人和男人一样是主体而非客体.因而在女性主义及后殖民话语中,对女性主体和主体性的建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山东邹平乡村建设运动曾经轰轰烈烈,但领导者梁漱溟却认为,其“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最核心的问题是“农民自觉”的意识未启发。基于七年来田野调查的一手资料,特别是乡村建设运动亲历者的口述史资料,立足于民众视角,探讨乡村建设运动中女性的社会参与及行为逻辑的研究发现:一方面,乡村建设运动中,女性在教育中是旁听者的角色,在经济生产活动中是被代理者的角色,在民俗空间中是观望者的角色,并未达到“农民自觉”的理想状态;但是另一方面,从亲历者的记忆来看,女性又有参与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观意愿和受益者心态。这种主观意愿和心态大多是不被表述的,而被隐藏在维持家庭生计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徐静蕾、李玉、马俪文等女性电影导演的作品一方面通过对男权文化的柔性解构突出女性主体性,另一方面积极营造属于女性自我的文化空间。中国女性导演女性意识的表达在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中不断成长,是不断地在束缚与越界之间的过程运动。  相似文献   

15.
近代山东娼妓业依然盛行。民国以来山东政府的废娼运动,因政局的混乱时断时续,导致娼妓屡废不止。新中国成立后,伴随全国范围废娼运动的开展,山东的娼妓业得到根除。娼妓的废除,成为近代妇女求解放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6.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山东党组织为了适应抗战形势需要,把美术工作作为文化抗战的重要内容,开展了异彩纷呈的美术活动,使得山东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美术运动的重镇。绘画、木刻等美术形式丰富多彩,美术展览、美术竞赛、美术刊物出版、美术教育等活动开展得蓬勃热烈。山东抗日根据地美术运动在构建全国抗战美术的重要据点、增强美术的斗争功能、为近代艺术宝库增添佳作、推动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女性人才资源的开发程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整体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山东女性人才资源开发在其规模、比重、质量水平、分布结构等方面指标都偏低.从世界各国人才发展的几种模式考察,山东正处在第一阶段后半期即由"金字塔型"向"枣核型"的过渡阶段.制约女性人才发展的人口经济学因素主要是女性人口整体文化素质、教育收益、城市化水平、就业水平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女权主义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的重要一支,它是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物.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女性阅读、女性形象、女性写作.它要求以全新的女性视角来解读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对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文化传统进行声讨和批判,并提倡一种女权主义的写作方式.它已经而且还将对我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女性文化的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在19与20世纪之交至五四时期对民权与女权运动提倡与鼓吹的同时,也热心于对女性文学与女性情感的研究与张扬.其"专论女性文学和女性情感"一节文字,努力通过对古代文学中这类诗词曲文的分析研究,传递出其男女平等与尊重女性的现代观念,体现了他力图促进近现代女性文学和女性情感的健康发展之宗旨.这是现代启蒙思想运动中不可多得的专题性文字.尽管其个别观点与见解不无商榷之处,然而其整体思想和诉愿,今天看来仍有很好的参鉴价值,值得汲取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与德州市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是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与德州市妇联共同完成的一部关于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应用性研究著作,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农村女性的生存与发展为关注点,以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为切入点,由本书编委会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倾心打造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