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法律不调整思想,但法律能够对人们的思想世界产生非调整性影响、价值取向方面的影响和结构性影响。法律通过对价值认识、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活动的深刻影响,规定了人们的思想内容、思想方式和思想决策,进而制约了人们的行为动机和行动意识。集中体现社会价值认知的法律概念体系能够影响社会主体的思想知识和思想认识,集中反映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法律原则能够影响社会主体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系统表达国家价值选择意志的法律规则体系能够影响社会主体的思想动机和思想决策,因此,法律系统能够影响法律思维模式的培育、社会价值观念的整合和主流法律意识形态支配地位的确立。我们应该通过法律知识的社会化影响社会主体的思想认识,通过法律价值观念的社会化影响社会主体的思想观念,通过法律思维方式的社会化影响社会主体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丽华 《法律科学》2004,22(6):11-16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没有城市化就没有现代化,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城市化和法制现代化都是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法制现代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从传统社会的法律转向现代社会的法律,从乡村社会的法律转向都市社会的法律。城市生存方式具有集中性、流动性、专业性和异质性的特征,这些特征使都市社会的法律亦即现代社会的法律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3.
法律意识来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形成依赖于社会化,而且社会化贯穿于法律意识形成的每一过程,通过社会学习形成法律认知,通过社会角色引导法律情感和法律评价,通过社会文化增强法律意志,逐步培养法律信仰。法律意识的提高必将在法治的建立与完善、良好法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着必不可少、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田静 《法学论坛》2006,21(3):126-130
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因其具有其他社会控制手段所无与伦比的技术可操作性而成为最佳的社会关系调整器,但法律在创制、运作以及对社会关系的作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固有的内在局限。要使法治社会中的法律得以良性运作,需要法官以独有的法律思维、解释法律、适用法律等司法审判能力矫正和弥补法律的局限性,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效益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内在功能。  相似文献   

5.
社会团体的法律规制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社会团体作为新兴主体 ,一经产生与发展 ,便在传统法律框架、主体制度研究和社会调整机制等方面凸现出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力。社会团体兴起的现实、独特地位与法律意义需要法律对其主体资格予以规范与确认 ;在实践中 ,社会团体若要良性运营 ,需要法律特别关注社会团体的活动与目的、资本与财务及内部运作等法律问题 ;社会团体内在地隐含着不正当竞争、垄断风险 ,亦需要竞争法的相应规范。  相似文献   

6.
法治社会中法律的局限性及其矫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国荣 《法学》2005,(3):28-39
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因其具有其他社会控制手段所无与伦比的技术可操作性而成为最佳的社会关系调整器,但法律在创制、运作以及对社会关系的作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固有的内在局限。要使法治社会中的法律得以良性运作,就应当要注意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手段之间的协调配合,注意实现法律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形式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高度统一,在建构完善法律的制度体系和运作系统的同时,着力加强法制运作的社会环境和基础条件建设,从而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效益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内在功能。  相似文献   

7.
法律社会理论是在法律社会学所提供的经验素材的基础上对整个现代社会的法律机理和法制系统进行总体性分析与批判,对现代法律关系下的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社会总体关系进行一种前瞻式的研究。马克思的法律社会理论深入到社会结构及其关系的内部,对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核心命题进行了深刻解析,是一种关于法律的社会批判理论,并从批判中得出了法律之抽象性、矛盾性和世俗性等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类社会矛盾冲突在不同程度、数量和规模上的扩大,导致社会解决纠纷人员的数量及专业化程度的需求随之提高,法律职业专业化形成行业化趋势。专门的法律人员、专门的法律结构、法律人员的专业化已基本为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因法律职业而汇聚在一起的人员组织形成的特定  相似文献   

9.
庞德作为社会法学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对于法律的认识有其独到之处,本文主要从庞德的代表作《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入手简要考察了庞德的法律观,认为庞德以利益为法律发挥其作用的基点,将法律作为当代社会调整的主要手段,同时也强调由于法律的局限性,社会控制也离不开社会其他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0.
行政再审困境中的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是具有普遍性、确定性和稳定性的规范,但法律规范的边缘又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而且其内容受到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法律必须与日益变化的文明状况相适应,而社会的义务就是不断地制定出与新的情势相适应的法律。一部法律,对于法律制定当时的社会条件和环境来说,可能是确定的。但是,社会总是向前  相似文献   

11.
一、准确把握“两个效果统一”的科学内涵 什么是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首先必须理解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区别与联系。法律效果是通过严格适用法律来发挥依法审判的作用和效果。社会效果则是通过审判活动来实现法律的秩序、公正、效益等基本价值的效果。法律效果倾向于法律的证明,侧重于法律条文的准确适用;社会效果倾向于法律价值的实现,侧重于司法目的的实现。因此社会效果是法律效果的一部分。在法律适用时进行社会需求、社会价值,或社会变化的衡量,将这些社会因素纳入考虑范围,成为法律适用的组成部分。而一旦纳入考量,法律适用的社会效果也就与法律效果融为一体了。之所以会将社会效果单独的提出来,不是因为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截然不同,而是因为有时存在不将社会价值考量纳入法律适用的考虑范围,而将法律适用简单的概念化逻辑化的现象,致使最终不能实现良好的或者最佳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相关概念的辨析,通过探讨这一提法的本意,引用者的目的以及受束的理解,笔者将“法律效果”界定为法律本身对法律行为合法性的评判,将“社会效果”界定为社会各阶层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对法律及其实施的合理性评判,认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载体不应该只是法院的司法行为,而包括普遍的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是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整个社会走向真正法治,趋向和谐的漫长过程,不是某一个机构在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因此,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是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乃至每个公民的共同任务。法院将其作为自身独自完成的目标是其角色定位的失误。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效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法律效率即法律的社会目标与法律作用的现实结果之间的比值。文章对如何确定法律的社会目标、法律作用的结果认定等做了具体阐述;区分了法律作用的自身效率与社会效率;分析了法律效率与法的效益之间的关系;论述了法律效率与法的经济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和法的价值对法律效率研究所具有的指导作用,提出法律效率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认为法学理论对法律社会作用的研究应当从价值和效率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法学》1988,(3)
法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法律在制定、颁布、实施以及遵守的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社会问题,为立法、司法和守法提供必需的社会信息,探寻解决各种法律问题的社会途径,揭示法律与社会互相作用的机制.它着重研究法律的实际社会功能和社会效果.法制建设的中心问题是法律实施,即如何依法办事.法社会学就是研究法制建设中心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是要  相似文献   

15.
法律效果及其研究和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法律效果的概念 所谓法律效果,是指人们为追求社会的秩序、正义、自由以及为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转和变迁而运用各种法律手段于现实生活所产生的客观效应。它集中体现为人们所进行的各种法律实践活动对既有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维护或改变,即使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更适于统治者、立法者的要求,更有利于社会的秩序、正义、自由以及社会的良性运转与变迁。所似,法律效果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目的驱使下,人们  相似文献   

16.
法律人的社会责任--从公益法律诊所的设立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公益法律诊所的设立出发,探讨了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丰富和拓展的一个方面,即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实现法律人的社会责任的问题。作者认为,公益法律诊所的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法律人的社会责任本身是一个在现实处境之下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人身份积极实现的过程。它需要法律人直面法律职业解决社会问题的优势和困难,而不是空谈道德呼唤。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法律人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和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本文对诊所法律教育、法律职业以及中国法治的前景,所采取的是一种务实和谨慎乐观的姿态。  相似文献   

17.
办案的法律效率和社会效果是“严打”整治斗争成效的集中体现。如何使办案的法律效率与社会效果做到有机的统一是当前“严打”整治斗争中值得思考、解决的问题。笔者试结合办案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办案的法律效率和社会效果的关系所谓办案的法律效率,是指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及案件处理结果上,正确适用法律,使法律的价值取向得以实现。所谓办案的社会效果,是指依照法律办理案件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法律效率与社会效果是从不同角度对办案效果的衡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律效率是社会效果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效果是衡量办案效率和执法水平的更高标准。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的今天,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法律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事情。笔者围绕社会转型期的需求和特点,提出需要三类法律人才:精英法律人才、职业法律人才和大众法律人才。这三类法律人才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现行法学教育存在着培养定位狭窄、培养层次欠缺、管理制度简单等局限,难以与转型期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相匹配。为实现转型期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立足于当前社会转型期双轨制的现实,转变培养观念,在学位体系、教育资源、课程设置、管理体制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论法治社会的法律统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律统一是法律统一性和法律统一化的内外结合 ,具有显著的理念性、专业性和动态性。法律统一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前提。然而 ,在当今中国 ,法律不统一构成了法治社会建构的巨型瓶颈。本文分析了中国法律不统一的深层原因并指出了法律统一的基本路径和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20.
审判要讲究社会效果,没有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就失去意义。但是,何谓审判的社会效果,审判的社会效果究竟体现在哪里,到底应怎样正确看待、衡量和评价审判的社会效果?对此,人们的认识往往并不一致,有时甚至是尖锐对立。面对同样的审判,同样的审判结果,有人认为充分体现了社会效果,而有人认为则恰恰相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审判的法律效果是从法律本身这种较具确定性的标准来衡量的,而社会效果则是从法律的目的、法律的社会基础、法律的作用和功能、法律的价值体现和实现等来衡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