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与艾思奇在哲学思想上有着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是毛泽东对艾思奇哲学著述的阅读和借鉴,其表现是毛泽东学习吸收了艾思奇的哲学思想和叙述方法;二是毛泽东与艾思奇的哲学交往和共鸣,两人通过私人交谈、组织哲学研讨会等互相启迪;三是艾思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吸收和传播,其表现是艾思奇在著作中吸收毛泽东的哲学观点,并致力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全面和深入传播.艾思奇到达延安之前,主要是他的著述影响毛泽东;至延安后,为两人相互影响阶段;到北京后,主要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影响艾思奇.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名篇《纪念白求恩》,使白求恩的名字家喻户晓.在白求恩纪念馆内,有一幅经典的油画,画面是毛泽东亲切会见白求恩时的情景:在延安一间陈设简陋的房间里,毛泽东与白求恩在一张桌子两边面对面坐着,交谈甚欢.画面尽管传神,可惜这是画作,不是照片.前几年,突然出现的一张毛泽东与白求恩在延安时的合影,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相似文献   

3.
刘强 《党史纵横》2007,(12):32-37
1939年11月12日,来华参加抗战的著名医生、加拿大共产党人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抢救伤员时不幸中毒牺牲.毛泽东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此后,还有经宋庆龄介绍来延安的印尼籍德国共产党人毕道文、由斯大林派来延安的苏联人阿洛夫以及率公谊会医疗队来延安的英国人叶彼得等多名外国医务人员参加援华医疗工作.然而一直以来,这些洋大夫在延安战斗岁月里的工作生活情形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4.
苏米 《党史文苑》2005,(2):28-29
从延安和其他解放区兴起的大量革命宣传画开始,有一类题材的作品始终兴盛不衰,那就是表现革命领袖的作品.自遵义会议(1935年)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导地位以后,毛泽东的领袖形象就开始不断地出现在一些公众场合,而表现领袖与历史、领袖与人民的作品也成了革命美术的一个基本而又十分重要的题材.延安时期表现毛泽东形象的作品,有油画、油墨彩画、炭画、水墨画、版画等多种形式,它们在艺术技巧上一般都比较简单,表现的是政治热情之外的朴素情感.这些作品在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之后所形成的表现模式,为后来的许多同类题材的创作在无形中作出了一个表现上的规范.  相似文献   

5.
散木 《党史博览》2006,(12):39-41
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信称赞齐燕铭 1943年,齐燕铭在延安参加了京剧《逼上梁山》的编导.这出戏的初稿是由中央党校研究员杨绍萱根据林冲的故事编写的,当时齐燕铭是中央党校教务处的文教科长,他还组织有票友性质的"大众文艺研究社".《逼上梁山》经过众人加工修改,后来在演出中,齐燕铭还"客串"过其中的角色.1944年1月9日,毛泽东在观看了这出戏之后,当夜就写信给杨绍萱和齐燕铭,并将这封信交给中央党校副校长彭真,让他转交给二人.信的内容是:  相似文献   

6.
朱鸿召 《新湘评论》2014,(20):41-41
延安时期,听毛泽东演讲是一道风景。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之初,毛泽东在党内任职主要分管军事和外交工作,但其锐利的思想、通脱的风格、幽默的话语,使其具有崇高的威信和独特的魅力。听毛泽东演讲,先是抗大学员们的福分。毛泽东以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的身份,为抗大学员讲授《实践论》《矛盾论》。  相似文献   

7.
李德刚 《奋斗》2012,(9):33-3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向全党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其实,对于这个命题,70年前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就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提了出来。《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于1942年2月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篇演讲,该文与《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两篇讲演同为他推动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在该文中,毛泽东指出,“现在许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了,这很好”,对于马克思主义.“如果是不但口头上提倡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实行大众化的人。那就要实地跟老百姓去学”。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毛泽东读李达<社会学大纲>和<矛盾论>初稿及定稿的比较,论述了毛泽东矛盾辩证法的贡献和缺失,说明了毛泽东"两类矛盾"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与李达<社会学大纲>和<<矛盾论>解说>的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9.
杜栋 《党的文献》2021,(1):F0002-F0002
(1941年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是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也是毛泽东关于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之一。在这篇经典文献中,毛泽东深入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思想和路线分歧以及当时党内存在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作风,强调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把"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在全党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沈黎明 《世纪桥》2009,(22):22-24,51
凡看过央视热播电视连续剧《延安颂》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剧中这样一组镜头:一位年轻漂亮、性格泼辣的红军女干部,刚刚克服重重困难来到延安,就急着来拜见毛泽东。她来到毛泽东住处时,毛泽东正在院子里摆弄炉子烧水,她望着毛泽东的背影没吱声,笑眯眯的颠着脚,轻轻绕到毛泽东背后,  相似文献   

11.
1945年黄炎培在延安同毛泽东就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对话,这几年常被人提起.  相似文献   

12.
1937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朱德等来到延安机场,给隆冬的延安机场增添了热烈喜庆的气氛.在盛大的欢迎仪式上,毛泽东致词说:欢迎从昆仑上下来的神仙,欢迎我们敬爱的国际朋友,欢迎从苏联回来的同志们.你们同到延安是一件大喜事,这就叫做"喜从天降".毛泽东说的这些"神仙"和国际朋友,就是从莫斯科回到延安的王明、康生等人.  相似文献   

13.
王健 《世纪桥》2010,(24):19-24
<正>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胸外科专家;1938年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11月不幸病逝。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为其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书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  相似文献   

14.
霞飞 《党史博采》2006,(1):28-34
在一次讨论会上,陈伯达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 毛泽东认识陈伯达,是陈伯达到延安之后的事情. 1937年7月下旬,日本攻陷北平、天津后,陈伯达经中共北方局同意,于8月上甸由天津乘船到青岛,经西安,于八九月间到延安.此前,陈伯达已是中国文化界不大不小的名人,他曾在北平带头掀起一场具有全国影响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新启蒙"运动,并担任中共北平市委"三人委员会"成员之一.陈伯达到延安后,人生地不熟.  相似文献   

15.
吴珏 《湘潮》2011,(7):4-7
1936年12月底,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在形成,中共中央即将面临指挥全国各抗日根据地的抗战,于是决定迁往一个离抗日前线更便利一些、群众更集中一些的地方去。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和中央各机关来到延安。  相似文献   

16.
<正>1.毛泽东与黄炎培的"延安对"1945年7月初,为巩固民主团结、促成国共谈判,黄炎培等6名国民参政员造访延安。虽然只有5天时间,但中共领导人的朴实稳重,红色延安的民主祥和,让黄炎培不禁感慨:"延安五日中间所看到的,当然  相似文献   

17.
吴正裕 《党的文献》2014,(2):113-117
美国斯图尔特·施拉姆教授和日本学者武田泰淳、竹内实分别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到,1946年,诗人佩恩在延安访问期间曾听说编印过一本收录有70首毛泽东诗词的诗词集。这一信息受到了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追根求源之后,终于在《林伯渠同志诗选》中发现了《读〈风尘集〉有赠》诗二首,经过研读与分析,可以推断出诗中提到的《风尘集》就是毛泽东编印的第一本个人诗词集。据考证,佩恩关于这一诗词集的说法,有的是正确的,有的存在讹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诗词集的名称应为《风尘集》,而不是《风沙诗词》或《风沙集》;第二,诗词集应是毛泽东1935年12月至1936年1月之间在瓦窑堡编印的,而不是在延安;第三,收录的诗词篇数应为7首或17首,而不是70首;第四,印数极少这一说法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8.
"你为人民做了好事" 1942年2月20日,延安.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的给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及华中局的电报中说:"除吕振羽、贺绿汀外,其他高级文化人亦望抽一批来延安从事学术研究,他们在苏北游击环境无研究学术可能,不如来延安成就较大."后来,在党的安排和保护下,吕振羽与贺绿汀等同志辗转来到延安.  相似文献   

19.
延安行     
谢斌 《共产党人》2008,(24):51-52
要去延安了,从小就神往的地方,宝塔山、延河水、杨家岭、枣园、瓦窑堡会议、延安保卫战……这些耳熟能详的地名和名称每每召唤着自己,约略读过毛泽东著作,领略了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和指挥若定的气魄,他在延安窑洞挥笔写下指导全国抗战的《论持久战》的那张照片深深地印在脑海中。这次终致成行,心中难抑一种兴奋和激动。  相似文献   

20.
<正>延安时期,随着毛泽东逐渐赢得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爱戴与拥护,以及全党对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认同,以歌颂毛泽东、宣传毛泽东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热",在根据地内外兴起,到党的七大达到高潮。《红星照耀中国》在国外的出版热销是延安时期"毛泽东热"的起点延安时期"毛泽东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内容以歌颂毛泽东、宣传毛泽东思想为主。当时,国民党在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经济封锁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