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劫持人质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暴力手段更多样化,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警犬作为一种警用装备,具有许多人类本身甚至科学仪器也无法达到的优点。文章分析了室内劫持人质案件的特点、模式,制定出应用于该类案件相应的警犬使用方案,同时也提出用于警犬携带的监控设备的研发,希望通过此方面的研究,扩大警犬使用领域,为成功有效地解救人质、制服犯罪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劫持人质案件具有公开的暴力性、对抗性、残忍性和处置结果的不确定性。警方在处置这类突发案件时,成功、顺利、安全地解救人质是根本目标。警方在处置劫持人质案件过程中,处置难度很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人质的伤亡。为了达到制服犯罪分子,成功解救人质的目的,现场参与处置的警方人员应当遵守安全第一,统一指挥、协同作战,武力与谈判相结合及智取"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狱内劫持人质是一种利用暴力挟制人质,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犯罪行为。它直接影响了监管改造秩序,而且社会影响恶劣。通过对劫持人质的心理活动以及相应各阶段对策的分析,综合运用警戒布控、反劫持人质谈判、武力处置等方法,以达到解救人质、惩治罪犯的目的,而且平时要加强狱内劫持人质的防范工作,维护监狱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4.
保证人质及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乃警方处置劫持人质案件的最高指导原则。自“慕尼黑事件”以来,反劫持人质谈判作为避免冲突升级的首选径路渐渐为人们所采纳。人质成为劫持者与警方对峙的“工具”后,有可能会对实施者产生强烈感情依恋(即人质情结),此种形成机理可从需求层级、防御机制以及认知失调理论视域予以探究。在反劫持谈判推进中,科学运用人质情结可有效保护人质安全,积极引导劫持者共商“非零和博弈”的和平方案。同时,警方也应注重危机落幕后的人质心理重建与完善,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的“七步疗法”来消弭劫持事件所造成的认知障碍和不良反应,增强其重启生活的信心与复原力,以助其逐步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  相似文献   

5.
使用罐装液化气劫持人质案件,这几年在我国频频发生,因处置方法不当,曾造成严重后果。文章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分析罐装液化气对人体伤害的特点,提出了处置使用罐装液化气劫持人质案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劫持人质案件,是指犯罪分子以暴力手段控制一人或多人的人身自由,并以残害、折磨被控制者相要挟,强迫第三方或被控制者本人满足其某种要求的犯罪行为。 劫持人质案件有公开型和隐蔽型两种。本文只论及对公开型劫持人质案件的处置。针对该一类型案件的特点,通常可以采取劝降谈判的和平处置模式,也可以采取武力强制的处置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我国的持刀劫持人质案件大多是因感情纠纷、债务索要或勒索钱财等问题引发,因此,民警在劫持现场大都应无条件地将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反劫持案件的成功标志就是"人质获救",即劫持者与反劫持者都安然无恙,现场无任何伤亡代价视为成功,劫持者被警方击毙、人质的生命得到保障视为胜利,相反,劫持者被警方击毙或被逼自杀而人质被劫持者加害即视为失败。案件处置"失败"是警方乃至社会大众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对于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劫持人质案件的发生明显呈上升趋势,对社会和谐、公民生命安全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劫持人质的犯罪行为只是一种手段,其实质是用人质的生命权利作为对第三方要挟的条件,若劫匪的不正当要求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发生间歇或持续的伤害人质行为,甚至发生人质死亡的恶果。一旦发生劫持人质案件,公安机关通常采用先与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在反劫持人质的案件中,劫持犯劫持人质大多都是为了达到要威胁有关部门答应他们的各种条件。虽然人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但是杀害人质并不是劫持人质犯罪分子的目的和追求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反劫持斗争既然首先是力求人质生命不受到伤害,那么,同劫持人质犯罪分子谈判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劫持人质的暴力性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使被劫持的人质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其社会危害性极大,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政治的稳定。所以,对这类案件的处置,已成为当前公安机关打击刑事犯罪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武警部队处置突发性暴力案件中的一种特殊的战斗类型。本文通过对这类战斗的几种基本战法的研究和探讨,将自己的有关思考试陈于下,以就正于各位领导、专家、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