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的干部考察工作存在着“四难”,即真实情况了解难、考察对象把握难、考察内容量化难及考察不全定论难。而要完善干部考察工作,必须严格落实《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着力在“深、细、实”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莫锋 《现代领导》2014,(10):30-31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按照“看平时、重实绩、听口碑”的要求,积极探索实施“4W”(WHEN时机、WHERE场合、WHO对象、WHY理由)日常考察法,大力选用能挑担、敢担当的好干部,取得了较好成效。一、突出“WHEN”,精准把握考察时机。积极运用“干部工作观察员”制度,将重点工作、突发事件处置等情况纳入干部日常考察监测网。准确把握干部考察时机。一是平时工作定期考察。  相似文献   

3.
黄达明 《现代领导》2008,(11):28-28
当前,在干部教育管理中,“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传统观念仍相当普遍,有的领导往往只重视干部考察选拔,而忽视在干部长期教育管理上做文章。实践证明,发展越是处于关键时期,干部能力素质培训就显得越为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4.
干部考察是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确定的考察对象进行全面了解和公正评价,为干部的选拔、任用、升降等提供依据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环节。“知人”才能“善任”,只有考察准确,任用才能得当;考察失真,任用必然失误;任用失误,则贻害无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地方由于机构职能配置不科学,造成了纪委、监察部门的权力过大。因此一部分人忽视了自我监督,总认为自己是“钦差大臣”、“见官高一级”。特别有一些人自我感觉良好,只乐意检查别人,而不乐意接受别人的检查,造成权力滥用,影响了纪检监察干部的整体形象。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党校 中央党校是培养中高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机构。正常的班次有: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地厅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县委书记进修班.选调干部进修班。金融企业干部进修班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进修班等。它的功能不仅限于教学.还为党的重大战略和方针提供理论依据,并对一些策略和政策的制定提出参考意见。如今有国外媒体将其视为“中共智库”。  相似文献   

7.
王用兵 《当代广西》2005,(17):36-36
现实生活中,有极少数干部思维独特,个性凸出,言辞出挑,在常人眼里属于直言不讳,特立独行的“另类干部”。在考察过程中,如何慎重地对待“另类干部”,取得考察工作的实际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见其人。考察中,被考察单位往往安排那些“听话”的同志参加“座谈”,而对那些常会“言差语错”的“另类干部”则尽量“靠后排”,甚至有意支开。作为考察组同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存在着一种“通病”:只重视干部的工作实绩考察,轻视干部的平时管理监督,特别是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更是无人问津。而一些干部“八小时之外”的交往活动很多,活动的内容也良莠交织,这个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的重视。我们认为,在考察干部时,既要考察了解干部“八小时之内”的工作实绩,也应了解干部的“八小时之外”。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认识一个干部的全部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9.
郑建忠 《传承》2011,(4):31-31
干部考察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第一道关口,是综合了解干部的关键环节,不但需要坚持原则、严格程序、不断畅通渠道,而且还要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学会在科学鉴别不同“声音”中考察识别干部,以保证十部考察工作的质量,避免带病提拔或者老实人吃亏等现象的发生。那么在于部考察中应如何倾听、如何识别不同“声音”呢?  相似文献   

10.
梁胜利 《当代广西》2004,(18):28-28,32
近期,我在调研中多次听到群众反映:我们是既怕“政绩”,又盼政绩。怕的是个别干部只为自己升官需要不顾百姓需要的“政绩”,盼的是为百姓实实在在办好事的政绩。群众的反映,值得深思。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进展,政绩在干部的升迁去留中日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重政绩、创政绩,成为领导工作的一大热点。但是,由于政绩观的偏差以及虚假政绩等问题的出现,政绩的声誉一度遭受很大损害,致使一些领导干部不敢谈政绩,甚至连“政绩”二字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人的心目中都成了  相似文献   

11.
苏伟 《群众》2013,(9):I0025-I0025
民主测评作为各级党组织考察衡量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在干部评价考核中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表现。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群众对测评标准不熟悉、对测评对象不了解等因素,造成“弃权票”在一定程度存在。“弃权票现象”,不但降低了广大群众的主体地位,还会影响测评结果的客观公正。这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2.
干部考核,是选拔干部的前提和基础,是落实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如何准确地考核干部,准确地看清一个人,是当前人事、组织部门需要认真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全面科学考核干部过程中,应该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做到“细致观察,见微知著;仔细鉴别,去伪存真;推本溯源,全面了解”,提高考核工作的准确性。 一、细致观察,见微知著。 事物的本质总要通过一定的现象反映出来,有的现象是典型的、鲜明的;有的现象却是隐蔽的、含蓄的,无论多么复杂多变,事物总是有规律的。考察一个干部也是如此,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洞悉被考核干部的思想本质。 首先,观察被考察人的言谈。不仅要注意一般的言谈,还要注意言谈话语间的弦外之音;不仅要被动地听、被动的观察,还要选择时机主动调研,在被考察对象没有做好充分  相似文献   

13.
凌玉强 《当代广西》2005,(22):49-49
一些平时就有不廉洁行为的党员干部,在组织部门进行考察时未能及时发现,结果仍能得到提拔和重用。如何防止这种干部“小病不医”、“带病提拔”的现象,为党的事业选准人、用好人呢?本文作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党管干部”的一些认识误区 近年来,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遗憾的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们“党管干部”实践出现了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从观念上讲,归根结底是由于对党管干部原则的认识不正确、不科学、片面狭隘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现在,一些干部在职务升迁上心态浮躁。3年以上的科级干部、5年以上的处级干部,被提拔了认为是“该得的”,没提拔认为是组织“亏欠”他的。这种现象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6.
时代的发展变化为我国的干部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是党中央对干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培训对象素质的变化给干部教育带来了新问题,三是培训市场的多元化给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增加了压力.当前,一些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还难以满足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需要,教师与学员之间在知识、能力方面已出现了"倒挂"现象,授课内容和方法的吸引力也不够.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应对好这场挑战,必须树立"教师为本"的观念,建立激活教师的机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选拔干部也是如此。如何把最佳的干部人选选拔到最佳的岗位上?中共湖北黄石市委立足于得经验、出成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使干部差额考察工作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实现由定性为主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转变。过去,黄石市干部考察多以定性为主,对考察对象的评价都是抽象的概念性的评语,观点多,数据少,难以准确反映考察对象的真实特点。现在,中共黄石市委在进行必要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把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五方面进行百分量化,再细化为若干方面,定出相对分值,…  相似文献   

18.
根据干部的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可以把干部的“不舒服”“不适应”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种:“面具型”干部和“走秀型”干部,表态多、调门高,实则行动少、落实差,形式主义倾向严重;“懒惰型”干部和“佛系型”干部,对新形势、新变化和高标准新要求认识不到位,思想懈怠,习惯于“等靠要”;“焦虑型”干部和“蛮干型”干部,因能力不足或对工作过于自信而致工作方法不得当,达不到上级和人民群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激发社区干部内驱力、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和促进发挥“免疫系统”功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笔者就如何健全社区干部激励机制谈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20.
现在拟任干部考察,考察者和反映情况者,大多对被考察对象平时生活中的一些细小表现不太在意,认为这是小事情,即使注意到了也不愿讲出来,以为讲出来别人也不在意,反而被认为是抠人家小节。其实,有些小事并不小:比如,有的干部报销市内公出交通费,几乎每次都要多弄出些公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