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立法上对于人工授精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做出规定,笔者认为有必要确立异源人工授精生育子女与父母之间属于一种新型的、不可以通过人为方式解除的父母子女关系。对于人工授精生育子女知情权的问题,有必要在保证捐精者隐私权的前提下赋予人工授精生育子女知情权,这也是对其人身权的尊重。  相似文献   

2.
根据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婚生子女除包括在父母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胎或出生的子女,还指经父母双方同意,依法采用人工生殖技术生育的子女,包括人工授精、试管婴儿、代孕母亲等人工生育子女。所谓人工生殖技术,它是指不同于人类传统基于两性性爱的自然生育过程,而是根据生物遗传工程理论,采用人工方法取出精子或卵子,然后用人工方法将精子或授精卵胚胎注入妇女子宫内,使其受孕的一种新生殖技术。它与传统的自然生育过程不同,生育与性行为无关,且人工生育的子女可能有两个以上的父母,因此它是对传统父母子女关系的挑战。人工生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工生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适用范围的扩大,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问题日益凸现,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引起了人们关于伦理道德的思考。关于我国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我国法律并没有明文确定。本文指出鉴于当前关于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纠纷日益增加,亟需我国法律对此进行立法规范。  相似文献   

4.
闫静 《法制与社会》2013,(12):181-182
当前,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已被广泛运用,而目前我国法律立法相对滞后。本文从一起人工生育子女继承权纠纷案展开,分析了人工生育子女的概念、种类以及由此所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人工生殖子女父母身份之认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燕玲 《法学论坛》2005,20(5):66-75
传统民法中父母子女关系的建立,血缘与怀胎是母亲同时具备的要素,法律上兼以二者作为认定母子关系的指标。随着医学科技的发达,人工生殖技术使得血缘与怀胎间的相连性不再理所当然,不孕夫妻可以借用他人的精卵通过体内或体外受精,使妻孕育分娩子女,甚至可以将不孕夫妻的受精卵植入他人的子宫怀胎分娩,使得人类的繁衍可以在血缘之外的母体进行。生殖科技对现行法律制度提出了诸多挑战,人工生殖子女之父母身份的认定问题尤为突出。为避免因采用特殊规则形成人工生殖子女为特殊子女的不当认识,立法上应力求采用与自然生殖同样的父母认定标准确定人工授精子女的亲子关系,即依据出生事实确定谁是母亲,根据婚生推定及否认制度确定谁是父亲,丈夫的术前同意限制其对子女的婚生否认权的行使;立足于有限性开放代理孕母的观点,确定代孕子女的父母身份时,法律应突破传统的分娩者为母亲的观念,通过特殊立法规定遗传父母为代孕子女之法律父母。  相似文献   

6.
姜柏生 《证据科学》2004,11(4):253-256
现代生殖技术的问世大大冲击了人类传统的自然生殖方式,与此同时,也冲击了现代伦理观念,并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随着人工生殖子女数量的增多,相关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因此,本文对于人工生殖的一个基本问题——人工生殖子女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着重论述了人工生殖子女的分类,相应的父母子女关系的确定及权利义务关系。同时对代孕母亲所引发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婚姻家庭领域中各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都是以特定的亲属身份为其发生依据的。没有身份,就没有身份权,亲子身份的确认是亲子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对如何确认父母与子女的身份,法律内容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难免发生一些问题,使得子女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本文以非婚生子女为研究视角,对如何确认父母与子女身份关系进行探讨,以实现子女最大利益为核心,以期保障非婚生子女合法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涉及许多法律问题,本文主要关注人工授精技术所生子女在家庭中的法律地位,其中详细分析了如何确定不同情况下同质授精所生子女的亲子关系以及异质授精所生子女的亲子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丈夫向妻子隐瞒情况,对妻子施行人工授精,在离婚时争养人工授精所生女儿的具体案例,分析了人工授精的概念、种类,以及人工授精所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同时,本案的处理中,应如何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问题,文中将结合本案具体情况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10.
供精人工授精生育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供精人工授精是一项成熟的人工生殖技术,但亦引发较多的法律问题。本文就单身女性能否采用供精人工授精生育、供精人工授精中的同意原则、供精人工授精中的亲子关系及对供精者的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生育婴儿,事实层面客观存在由该夫妻精卵结合(夫妻亲生子女)和采用他人精液如精子库供精等生育情形——与该妻为“亲生”,与该夫为“非亲生”的父母子女关系两种情形。因父母子女亲权关系建立以事实层面亲子血缘关系为基础,对“血亲关系”事实(精卵来源及其体现的“生育意志”)判断“真”或“假”即同时指向当事人法律层面权利义务“应当”或“不应当”。本文拟通过对父母子女“血亲关系”性质的分析,并对一起亲权纠纷在亲子关系事实“悬疑”情形下,一二审法官对父女是否具有“血亲关系”作截然相反推定的案件进行剖析,说明树立婚内父母子女关系适用推定以“儿童利益最佳保护原则”为核心价值基础的司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生殖技术的问世大大冲击了人类传统的自然生殖方式,与此同时,也冲击了现代伦理观念,并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随着人工生殖子女数量的增多,相关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因此,本文对于人工生殖的一个基本问题———人工生殖子女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着重论述了人工生殖子女的分类,相应的父母子女关系的确定及权利义务关系。同时对代孕母亲所引发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论述供精人工授精技术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尤其是应用供精人工授精技术所生子女的亲子关系、AID子女是否享有知情权以及使用该项技术的主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自然直系血亲和法律拟制的直系血亲。自然直系血亲包括婚生的父母子女关系和非婚生的父母子女关系,法律拟制的直系血亲包括养父母子女关系和形成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家庭关系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在1991年7月8日作出的司法解释《关于夫妻离婚后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如何确定的复函》中认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一致同意进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应视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父母子女之间权利义务关系适用《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可见,小孩应视为婚生子。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父母子女关系之法律比较陈佩群父母子女关系亦称亲子关系,是指基于父母子女的身份,依法律规定的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亲属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样,它也是台湾亲属法、大陆婚姻法的重要内容。海峡两岸法律受同一伦理道...  相似文献   

17.
本案涉及的问题,不是去适用既成法律,而是去制定相关的法律。从法理学意义上讲,“婚生子”或“拟制血亲”概念中不可能隐含任何关于“人工授精”方面的含义。因此,处理人工授精的案例,不应象学究那样迂腐地去追究所生育的小孩是“婚生子”或“拟制血亲”。 就本案而言,我认为通过人工授精所生育之子女,同正常生育的子女一样,离不开夫妻双方的密切配合,同样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胚胎的形成到婴儿呱呱落地,男方要付出其他“正常”男方同样多的艰辛,特  相似文献   

18.
收养,是将他人的子女作为自己的子女,使原来没有父母子女关系的人之间产生法律承认的父母子女关系。近年来,由于实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原因,收养子女的人增多,随之,因收养而引起的纠纷也有所上升,诉讼到人民法院的收养案件呈上升趋势。在收  相似文献   

19.
人工授精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同质人工授精,即使用丈夫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简称AIH,适用于男方反向射精或精子稀少者;另一种是异质人工授精,即使用供体精液进行人工授精,简称AID,适用于男方精液中无精子、患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等情况。同质人工授精并不产生重大的法律问题,它与正常怀孕的区别仅在于授精的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因而,子女作为婚生子女的地位也不会发生问题。纠纷的出现,往往因异质人工授精所生子女而产生。根据现有的法学理论,亲子关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血亲,二是拟制血亲。拟制血亲最普遍的被法律认可的…  相似文献   

20.
新生殖技术为不孕夫妇带来了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随着人工授精婴儿的降临和试管婴儿的问世,与此相关的法律问题也接踵而至。本文拟从人工授精、体外授精两个角度,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人工授精的法律问题 人工授精是医学飞速发展的产物,自1799年英国的John Hunter 首次试验成功之后,这一新生殖技术已被英、美、法、意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我国在人工授精方面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自1981年以来,我国相继有17个省市建立了人工冷冻精子库和人工授精门诊,因而人工授精的法律问题也就不能不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