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就提高立法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谈四点想法。第一,立法是否可以更好地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过去一直讲,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一个时代的烙印,现在讲立法与改革相结合,立法引领、推动和保障改革,这是树立法律权威的一个重要基础。关于这个问题,讲得很多,但久而久之变得习以为常了,违反的情况多了,公信力就会受到影响。今年全国人代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发言,讲到徙木立信的典故,说明树立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政治权威与法律权威和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现,法律权威的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首要命题,就是政治权威与法律权威是否和谐的问题。当前我国政治权威与法律权威和谐问题研究的方向应该在于:分析现实中二者的不和谐因素,排除这些不一致的因素,由不和谐走向和谐。本文通过对党的权威与法律权威、党的政策的权威与法律权威的比较分析,认为党的权威与法律权威不能用谁大谁小一言概之,作为法治权威的构成要素,二者既要结构合理,又要功能互惠;一方面要明确政策对立法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在法律的实施中,政策的指导作用有一定的法律限度。  相似文献   

3.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11):F0002-F0002,F0003
<正>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是一所超规模的综合性合伙制律师事务所,荣获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湖北省十佳律师事务所、3A信用等级律师事务所、省级文明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今天律师事务所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品牌化、专业化的队伍,有律师员工240余人,专业部门18个,全所有多名律师分别具有注册会计师、土地评估师、财产拍卖师、医师、心理咨询师、注册税务师  相似文献   

4.
法律至上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特征。法律是否享有至上权成,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实现法治的一个基本尺度。因此,努力树立起法律的至上权威,是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应予实现的目标。在建设法律权威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学习、借鉴西方法治理念,在立法当中体现公平、正义、权利、自由、平等等价值。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接受法律的至上权威观念。  相似文献   

5.
孙聚高 《理论月刊》2001,3(3):33-34
树立和维护法律至上权威,是贯穿于法治化过程的一根主线,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极大权威,是依法治国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6.
许娟 《湖北社会科学》2006,3(2):144-146
法律权威是基于法律的合正义性、法律的合理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获得社会主体信服并一体遵行的至上性体现,法律的实质良善性是法律权威形成的伦理基础,法律的工具性是法律权威形成的效力根据,法律的社会性是法律权威形成的事实根据。根据法律权威的运行状态和形成机理,说明法律权威形成的内在根据是法律的合正义性、法律的合理性、法律的规律性;法律权威的外在根据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和国家强制力。  相似文献   

7.
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威,权威的生成离不开信念支撑、规则尊崇、裁判者信奉、仪式膜拜、成本考量和强制程度,它们在纠纷解决机制的权威形成和延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塑造或破坏一种纠纷解决机制的权威必须从各种要素着手,尤其是要根据不同要素在权威生成中的不同作用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警察权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权威的要义在于公众对警察的信服和警察顺利有效实施警务行为的能力,其本质在于公众对警察权力和警察行为的认可和服从关系.正确认识警察权威对维护转型期的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对警察权威的维护应当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建立在警察主体自身的正当警察行为以及管理对象认识水平的提升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法律必须具有权威,否则便是毫无疑义的游戏规则。在追求法治的今天,法律权威是其应有之义,也是法律至上的一种表现。这是一个基本性的问题,理解这一点才能更好的理解第二部分法律权威的结构类型的内容。最后本文从与西方比较的角度阐述了中国法律权威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法治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各行业都开始关注法律的建设。但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规避法律、如何走法外道路,而不是怀着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依法行事,使自身的行为时刻符合法律的规范。法律不权威的现象在社会广泛存在,本文从对当事人明示法律依据、分阶段违宪审查、建立案件抽评制度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树立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法律权威的缺失已成为培育良好公民法律意识的最大障碍,国家在法制合理性上的问题是其明显的表征。要通过法治力量来培育良好公民法律意识的当务之急在于推行立法和执法的合理性,以消解法律的局限性、滞后性和疲软性而增强法律的神圣性、权威性和必行性,为良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石。本文结合商业贿赂的问题谈谈法律权威对于培育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戴立兴 《政策》2003,(3):42-43
党的十六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了党的最高领导机构的权力平稳过渡,形成了新的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一致。"他进而要求全党"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认真学习领会这一重要思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人才队伍建设、武器装备研制、编制体制改革和军事训练转型等都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诸多法律问题。而法律的指引功能、评价功能、教育功能、强制功能、整合功能等与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实践需求天然契合,法律可宣示标准指引战斗力生成方向,设计程序规范战斗力生成流程,整合力量催生体系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亮 《前沿》2010,(8):20-23
对于法律权威来源问题,需要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加以考察。在西方文明进程中,宗教神学理念和独立的人类理性都曾被当做法律权威的主要来源。而就中国社会历史演进过程来看,伦理道德和专制君权是中国传统法律权威主要来源。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法律权威的来源愈来愈趋于多元化。可以认为,要想在历史和社会变迁中把握法律权威的来源,必须从主体性、时间维度和多元性三个角度对法律权威来源问题进行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治安秩序依赖于警察权威,而现代警察的权威植根于警察的执法过程中。愈益严重的袭警事件之所以受到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普遍关注,就是因为其严重地弱化了警察的执法权威。实现警务法治化不能通过弱化警察执法权力和治安控制职能来实现,更不能以牺牲警察合法权益来换取。法条原则规定与司法实践操作的背离,更使得袭警违法犯罪行为与立法保护之间凸显法律真空。警务活动缺乏足够立法保障、对于袭警行为惩戒不足、袭警违法犯罪成本过低,已成为违法犯罪行为人缺乏法律敬畏、肆意侵犯警察合法权益难以推卸的主要原因。不能简单用警察权弱化或警察权强化来评判设立袭警罪的必要性,最合理的解释是限权与扩权并重,使得警察权的赋予与使用更加规范。当前应当制定覆盖警察执法各个环节的严密警察法律规范体系,为警察权力的滥用筑起牢固的篱笆,为警察正当的执法行为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法律权威是指法律作为社会行为规范在社会中具有崇高地位和庄严力量,守法者能得到法律保护,违法者也能受到法律制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成了社会大众自觉或不自觉的普遍选择。法律权威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步产生的,并且受制于诸多客观或主观因素。众所周知,法律内容实质正义是法律权威的源泉和基础。但是,法治实践表明,法律内容无论实质正义与否,保持法律内容的稳定和法律实施的统一则是确立法律权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甄惠 《前沿》2005,(12):146-148
苏格拉底在自己的生命与法律发生冲突时,坦然选择了死亡,以自己的生命维护了法律的权威。个人与国家之间具有一种类似于契约的关系,因此个人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我们要遵守善法,对于恶法,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改进,但首先必须遵守它,只有这样才能使法律的权威得以树立,才能使国家得以安定。  相似文献   

18.
邵自红 《人民政坛》2012,(10):10-11
宪法与权利之间紧密联系。宪法以保障公民权利为主要追求目标,多数宪法均以“权利和自由”为名单独设章或节,保障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同时公民权利又必须借助宪法才能获得保障。要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就需要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19.
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对法治化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司法公正对公民树立法律权威的观念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一个法治国家里,法律能否发挥作用、能否被严格地执行和积极地遵守,重要的是看它能否为人们所接受和拥护,取决于公民对法律的拥护、认同和归依等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0.
"辱母杀人案"一审判决书公布的法律事实及判决结果引发公众强烈质疑,暴露出了当前公众法律信任与司法权威之间存在的严重断裂现象。公众判意中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复杂交织、当下司法无法胜任适格的权力信源角色是形成信任断裂的内在原因。司法要回应公众质疑、赢得公众信任,重接与维续司法权威和公众法律信任的正向联系,需纾解公众判意中的非理性因素、努力构建与公众的"重叠共识",同时要提供具备技术理性与经验理性的司法产品以提振智识权威;公众则要对司法形成理性的法律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