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少奇一生中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总司令部——共产国际有不解之缘,他曾经亲自参加过一次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这就是共产国际执委第十一次全会。   早在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刘少奇就已熟悉共产国际。这年夏天,前往苏联留学的刘少奇到达莫斯科,恰逢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刘少奇前往旁听,见到了共产国际和苏俄的领袖列宁。他是为数极少的见到过列宁的中国革命者之一。会后,他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2年春离开莫斯科回国。   8年后,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的刘…  相似文献   

2.
1965年,刘少奇在与苏联驻中国大使的一次谈话中详细地叙述了他第一次去苏联的经历。 1921年列宁还在世的时候,刘少奇和几个朋友偷偷跑到莫斯科去学习。刘少奇说:“从那个时候即从1921年起,我就一直关注着苏联所发生的和在报刊上报道的一切事件。所以我可  相似文献   

3.
通过“红色丝绸之路”前往莫斯科 1928年5月,周恩来装扮成古董商人,在邓颖超的陪伴下,经大连、长春、吉林、哈尔滨前往莫斯科,参加将要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这是周恩来第一次去苏联。  相似文献   

4.
刘少奇在世时,他的子女没有高干子弟的优越感,而且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人民做出了贡献,这是与刘少奇对子女严格要求分不开的。在教育于女方面,他坚持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无私奉献的价值观、艰苦奋斗的苦乐观,培养孩子们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规范他们的行为。刘少奇常常教育孩子们说:“爸爸是人民的儿子,你们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儿女。”“不要因为是我的文儿,而对地迁就”1949年8月,刘少奇的长女刘爱琴从苏联莫斯科通讯技术学校毕业后回国,不久,有关部门把她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担任俄语教师,一边教俄语,一…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与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红色丝绸之路”前往莫斯科1928年5月,周恩来装扮成古董商人,在邓颖超的陪伴下,经大连、长春、吉林、哈尔滨前往莫斯科,参加将要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这是周恩来第一次去苏联。1927年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于1928  相似文献   

6.
《党史文苑》2013,(12):27-27
1947年12月,毛泽东根据人民解放军已经转入全国规模的进攻、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形势,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它必然走向全国的胜利”。为了及时向苏联通报中国人民粉碎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必胜信念和建立人民政权的构想,争取苏联的理解与支持,毛泽东曾多次考虑去莫斯科,“就政治、军事、经济和其他重要问题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商量和请教”。但由于中国革命的迅速发展,毛泽东一直不能脱身成行,中共中央遂决定由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代表于1949年5月秘密访问莫斯科。  相似文献   

7.
周霜梅 《党史天地》2007,(12):42-45
1957年莫斯科会议上,中国共产党首倡“以苏联为首”,经毛泽东的努力,获各国党的支持,这一观点写进了《莫斯科宣言》。然而,因中苏矛盾的激化,到1960年的莫斯科会议,“以苏联为首”就再没有出现在《莫斯科声明》之中。这一政治术语成了过眼云烟。  相似文献   

8.
刘少奇没花一个戈比1960年,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团团长,率团去苏联参加81国共产党会议。按规定,国家发给他5000卢布的零用费。但到了莫斯科后,他没花一个戈比(1卢布合100戈比),而是把钱全部交给了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刘少奇还从不接受馈赠。外宾送了礼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党内有5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徐特立、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谢觉哉被人们敬称为“五老”。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国内白色恐怖严重,这些知名老同志无法在国内坚持斗争,党决定派他们到苏联去学习。“五老”中的徐老、董老、吴老、林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先后到苏联,进入苏联和共产国际专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著名学校莫斯科中山大学的。 他们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时候都已四五十岁了。然而,他们并不因年事已高而在学习中有丝毫松懈。相反,由于在国内斗争时过忙而无暇学习,他们深深感到能聚集在莫斯科学习实在难得,特别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格外刻苦学习和钻研革命理论,给青年人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徐老:不怕学得少,就怕不坚持 徐老是1928年6月抵达莫斯科的。他进入莫斯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3,(2):27-29
1939年8月,延安。周恩来伤臂缠着绷带,正在办公桌前与邓颖超、孙维世谈论去苏联莫斯科的事。孙维世说:“爸爸、妈妈,毛主席批准我跟你们一起去苏联了,可以见到斯大林,去莫斯科红场,瞻仰列宁墓,还要去莫斯科小剧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学校,可看好多好多戏……”  相似文献   

11.
中央领导提出“拜师”请求 1949年6月下旬至8月下旬,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在介绍中国情况的报告中,刘少奇提出苏联帮助中国的一些具体方式,其中就包括“由中国派一些参观团来苏联参观与学习”. 当时,斯大林几乎答应了中共代表团提出的有关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所有要求.毛泽东对此十分满意,并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明确宣布实行完全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外交方针.而且,毛泽东在7月25日给刘少奇等的复电中也提到了赴苏参观团的问题,指出:“同意在目前就开始派遣各种参观团到苏联去参观和学习各项经验.”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名绍选,字渭璜,1898年11月24日诞生于湖南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因族中平辈排行,被称为九满.少年时的刘少奇、勤奋好学,嗜书如命,被誉为“刘九书柜”.辛亥革命时的先驱者孙中山、黄兴是刘少奇崇拜的偶像.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刘少奇受到了进步思想的更深刻影响,向往红色苏俄.1920年刘少奇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夏抵达莫斯科.不久,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是年冬,转为中共党员.1922年夏,刘少奇回国.从此,他长期从事白区工作.建党初期,他主要从事城市职工运动,先后参与领导了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和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5年5月,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参加领导了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以及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成为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  相似文献   

13.
李琦  陈晋 《新湘评论》2020,(4):54-56
1949年6月26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率一个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他在苏联呆了足足50天,此行的目的,是争取苏联在政治、经济、外交各方面的支持。刘少奇还向斯大林提出,想利用“在莫斯科的短短时间学习苏联”,并列出了一份庞大的学习清单,包括苏联各种国家机构的设置、苏联经济的计划与管理、苏联的文化教育政策、苏联共产党的组织与群众团体之间的关系等,几乎囊括了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刘德喜 《唯实》2000,(3):67-69
一、联合苏联的决策取得成功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就确立了外交上的“一边倒”政策。毛泽东在1949年6月 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所谓“一边倒”,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①。“一边倒”政策确立后,毛泽东立即派遣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启程赴苏联,进行秘密访问,争取苏联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理解和对即将建立的新中国的支持,并通过他们争取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对新中国在政治上、道义上的同情和声援。刘少奇一行在莫斯科期间同…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九年冬周恩来去苏联就医这是他在此期间与邓颖超到国际儿童院看望中国学生时的合影周恩来去苏联治病,飞机里多出了几个孩子。孙维世策马找毛泽东拿到“通行证”。连3岁的小老虎也用哭声赢得了出国的机会1939年9月,周恩来和邓颖超来到莫斯科。这次他们不是来开会,也  相似文献   

16.
朱洪 《党史文汇》2000,(5):23-23
192 6年 7月 2 7日胡适到达莫斯科。他去英国参加中英庚款委员会全体会议 ,同时到伦敦、巴黎国家图书馆查阅有关禅宗的敦煌古写本资料。不满国中“新政客”的胡适之所以绕道莫斯科 ,是因为他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 192 5年胡适的许多朋友要他加入“反赤化”的讨论 ,他迟疑没有加入 ,是考虑到国内对于“赤”的传统见解是狭窄的。苏联的政治试验和自己试作白话诗、美国试验委员会制与经理制的城市政府一样 ,都是正当的 ,是符合实用主义精神的。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到莫斯科后的几天 ,胡适同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一起参观了苏联的监狱、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我应俄罗斯联邦科学院邀请,最近去莫斯科参加了讨论中华文明的“国际汉学家大会”。开会只3天。其余时间我在莫斯科与彼得堡访问、考察,与各界人士交谈。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向往苏联,梦想有一天去看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如今梦想实现了,但是我看到的是一派破败景象。十月革命胜利后,经过70多年奋斗,苏联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我这里特意加上“富裕”二字。因为剧变前的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早已超过“小康”,达到相当富裕的程度。每个人从娘肚子里的胎)L到出生,从幼)L园到大学毕业,直到老死进坟墓…  相似文献   

18.
1928年,中共中央决定在6月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鉴于国内形势紧张,最后确定把这次会议安排在苏联首都莫斯科举行。会议之前,全国各地的代表将分批前往莫斯科参加会议。对此党中央研究了行走路线问题,认为已经形成的通过中东铁路这条红色之路是可行的。于是决定,代表去莫斯科的路线,除一部分由上海乘轮船经海参崴外,其余大部分将由上海经大连到哈尔滨,然后由哈尔滨护送到满洲里或绥芬河出境。  相似文献   

19.
1922年夏初,刘少奇同志离开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回到上海,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一段时间后,被派到湖南领导粤汉铁路工人的罢工和长沙泥木工人斗争.9月,他又受中共湘区委员会和毛泽东派遣,奔赴江西安源煤矿,协同李立三等,领导安源路矿工人罢工.1 1922年9月,刘少奇来到罢工前夕的江西安源煤矿.善于调查研究的少奇同志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他认真听取了李立三的介绍,又来到工人之中,了解安源的斗争形势和工人的发动情况.在较为翔实地掌握情况后,他建议立即召开安源党支部紧急会议,让党内同志共同研究罢工之大举.  相似文献   

20.
1949午9月至10月.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西蒙诺夫一行43人在中国刮起了一阵又一阵狂飙式的“苏联旋风”。当时,一位新闻工作者这样写道:“没有10月1日这一天再能使人这样感动。这不但是因为看到人们纵情狂热欢呼自己新国家的诞生.而且。还因为看到从遥远的莫斯科来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给我们直接带来了伟大的、光荣的友情。”法捷耶夫、西蒙诺夫率领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在新中国诞生前夜来到北平,这是在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年代里中苏邦交的一支美好序曲,惊动了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为首的中共高层。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时至今日仍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