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少奇是我党我国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事业,一生曾六次前往莫斯科。他的每一次莫斯科之行都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当时的中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第一次到莫斯科是在1921年春天。那是他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同行的还有任弼时、肖劲光、罗亦农等几十个青年团员。他们首先从上海乘船经日本长崎,稍做休整后抵达海参崴,再乘火车到伯力,在伯力居住了一段时间后,改乘小火轮船沿黑龙江到海兰泡,又从海兰泡乘火车到赤塔,经伊尔库茨克,最后到达莫斯科。前后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李文东 《党史文汇》2008,(10):26-34
刘少奇一生曾六次前往莫斯科求学、工作、出访,他的每一次莫斯科之行都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都显示了当时的中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都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1965年,刘少奇在与苏联驻中国大使的一次谈话中详细地叙述了他第一次去苏联的经历。 1921年列宁还在世的时候,刘少奇和几个朋友偷偷跑到莫斯科去学习。刘少奇说:“从那个时候即从1921年起,我就一直关注着苏联所发生的和在报刊上报道的一切事件。所以我可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一生中先后六次到莫斯科,他在那儿学习过,也在那儿斗争过:他曾令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气急败坏,恼羞成怒,也曾令苏共政治局委员苏斯洛夫无言以对,张口结舌……伟人逝去,风范长存,追寻邓小平在莫斯科的历史足迹,使我们更加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怀念他睿智果断的政治家、外交家风范。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一生中先后六次前往莫斯科。他在那儿学习过,也在那儿斗争过。他曾令赫鲁晓夫气急败坏恼羞成怒,也曾令苏斯洛夫无言以对张口结舌……伟人逝去,风范长存,追寻邓小平在莫斯科的历史足迹,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也是对这位中国人民的儿子的一种纪念。  相似文献   

8.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正在长沙市私立育才中学读书的刘少奇得知这一消息后,参加完毕业考试,没等领取毕业证书,便匆匆忙忙和几名同学来到北京,投身到这一学生运动之中。  相似文献   

9.
在共和国成立之前,周恩来有过三次莫斯科之行。这三次充满曲折、惊险和艰辛的莫斯科之行,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极为凝重的一笔。 出席六大 一行莫斯科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为了能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且比较充裕的时间里,认真总结国内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经共产国际同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之一,刘少奇在他位于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的20余年中,出访的国家甚少,但其中出访苏联则有3次之多,而且他的每一次衔命访苏,对于国内局势的演进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开国在即,刘少奇秘访苏联 1949年,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国共两党两军进行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命运大决战,其规模与气势令世界为之瞠目。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覆亡。东方欲晓,新生中国的开国筹备工作必须大大加快了。 正当此际,毛泽东将刘少奇自天津召回北平,要他率中共代表团秘密出访苏联,向“老大哥”通报国内情况,并就建立国家机构、管理经济等工作,同斯大林和苏共中央交换意见,为开国作准备。  相似文献   

11.
我父亲生前六次去莫斯科。从寻革命真理求救国之路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和帮助苏联处理波匈事件。他见过列宁,同斯大林进行过会谈,也同赫鲁晓夫争论过。  相似文献   

12.
一、风尘仆仆赴天津 1949年4月10日,七届二中全会结束不久,刘少奇奉中央之命风尘仆仆赴天津。这距他随同中央从河北省平山县进驻北京(当时叫北平)只有半个月。什么事情使他席不暇暖,匆匆离开北京直驱天津呢?  相似文献   

13.
黄海 《世纪桥》2010,(10):43-46
<正>从中央档案馆近两年解密的部分中央高层领导档案中获悉:1959年11月,61岁的刘少奇在海南岛住了近一个月。当时,他患了严重的肩周炎,党中央特意安排他去那里休假疗养。然而,刘少奇没有休息一天,他在海南留下了读书学习、理论探索、深入调研、关心民生、关注海防和华侨工作等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  相似文献   

14.
1959年11月,刘少奇在海南岛住了近一个月。当时,他患了严重的肩周炎,党中央特意安排他去那里休假疗养。自担任国家主席后,刘少奇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这次可谓机会难得。此时的海南岛,温暖如春,真是度假的好时光。然而,刘少奇在海南却一天也没有闲着。一、海南读书会在海南,刘少奇集中精力读书,留下了不少认真读书,深入探索的佳话。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天津之行是指1949年四五月间,刘少奇受中共中央的委托到天津宣传贯彻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天津实际情况,先后对天津的党政干部、职工代表、工商业资本家、国营企业职员等作了10余次报告和谈话。后人将刘少奇天津之行的报告和谈话总称为“天津讲话”。刘少奇此行绝非简单的视察,这是新中国成立前夕能否稳定北方重镇、保证平稳过渡的关键。同时,刘少奇的“天津讲话”对解放初期天津工商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然而这也为他此后的政治生涯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6.
朱洪 《党史文汇》2000,(5):23-23
192 6年 7月 2 7日胡适到达莫斯科。他去英国参加中英庚款委员会全体会议 ,同时到伦敦、巴黎国家图书馆查阅有关禅宗的敦煌古写本资料。不满国中“新政客”的胡适之所以绕道莫斯科 ,是因为他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 192 5年胡适的许多朋友要他加入“反赤化”的讨论 ,他迟疑没有加入 ,是考虑到国内对于“赤”的传统见解是狭窄的。苏联的政治试验和自己试作白话诗、美国试验委员会制与经理制的城市政府一样 ,都是正当的 ,是符合实用主义精神的。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到莫斯科后的几天 ,胡适同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一起参观了苏联的监狱、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生中极少出国。他对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的访问也仅有两次,却迭生误会,颇多不快。  相似文献   

18.
刘伯强 《党史博采》2006,(12):13-16
首赴苏联,艰苦的学习,让刘少奇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人生观;二赴苏联,作为赤色国际执行局委员的他,由于坚持正确的己见,而被扣上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帽子;新中国即将成立,刘少奇再度赴苏,一篇书面报告,让斯大林连批15个“好”,新中国寻求到了最强有力的支持;第四次赴苏,刘少奇带回斯大林关于“尽早召开人代会和制定宪法”的建议并为中央所接受,为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五次赴苏,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对解决波匈事件提出的客观而理智的建议;为缓和即将崩溃的中苏关系,刘少奇第六次赴苏,其功劳之大,由毛泽东亲赴机场迎接并亲自为其打开车门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王平将军从普通宣传员干起,直到兵团政委、志愿军政委、大军区政委、总后勤部政委。近七十年的戎马生涯里,曾经参与组织指挥了许多有名的战役,创造了有声有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范例,受到毛泽东和军委多次嘉奖。更为可贵的是,十年动乱期间,王平面对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大义凛然地进行斗争,表现出罕见的气魄胆识。王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20.
陈昊 《党史纵横》2010,(7):8-11
高岗曾是陕北红军和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了不小的功绩;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一度是毛泽东的接班人。虽然两人都是新中国建国的功臣,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却在建国不久产生了很深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二人同访莫斯科期间明显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