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 2003年,有关各方为巴以和平做了不少的努力,从由联合国、欧盟、美国和俄罗斯四方共同制定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到沙特方案,再到巴以民间的《日内瓦倡议》。国际社会关注巴以和平问题,并为之作不懈地努力,然而,事与愿违,这些努力最终都可能化为一纸空文,不过给巴以和平进程增加几份文牍而已,这并不奇怪,扔进历史的垃圾堆的计划又何其少呢?幸运的是,巴以双方不同程度地认识到它们谁都吞并不了谁,都在寻求通  相似文献   

2.
各得其所 巴以临时和平协议是巴以双方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相互妥协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是:巴勒斯坦制定一个安全计划时间表,并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监督下,逮捕恐怖分子,收缴非法武器。以色列不再要求引渡这些恐怖分子;以色列在12周内撤出约旦河西岸13.1%的土地,并将目前巴以共管的14.2%的土地交还巴方;巴勒斯坦删除其宪章中的反以条款;以色列释放关押的3000多名巴勒斯坦人中的750人;允许巴勒斯坦在加沙和西岸地区修建机场和建立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3.
卫灵 《人民论坛》2020,(11):130-134
特朗普政府于今年年初推出"中东和平新计划",使巴以问题再次成为中东政治焦点。国际社会纷纷做出反应。巴以冲突症结何在?美国的中东政策为何偏袒以色列,年初抛出该计划欲意何为?深入分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考量。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该计划再次激化了矛盾,无助于推进巴以问题的解决。中国支持"两国方案",愿本着发展促和平的理念,与巴以开展互利合作,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4.
一.奥斯陆协议1993年9月13日,巴以在华盛顿签署此前在挪威奥斯陆达成的《关于临时自治安排的原则宣言》,又称《加沙─—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确定了分三阶段实现巴以和平的设想:第一阶段,巴以相互承认,以方在协议生效后4个月内从加沙和杰里科撤出军队和行政机构,巴勒斯坦人在该地实行自治;第二阶段,协议签署后9个月内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选举产生自治委员会,取代以色列机构在当地行使行政和司法权;第三阶段,在协议签署后两年内,双方开始谈判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最终归属、耶路撒冷地位、巴方自治区…  相似文献   

5.
两德统一 1990年10月 3日,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经过谈判宣布统一,结束自二次大战以后两个德国并存的局面。两德统一是全体德国人民的向往和希望。图为柏林市民聚集在勃兰登堡门前庆祝德国统一。巴以和平协议签署 1993年9月 13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政府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在美国白宫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巴以和平协议。图为以色列总理拉宾(左三)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右三)在协议签字后相互握手致贺。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再加上西方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唐继赞 《时事报告》2010,(12):57-59
今年9月2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全力撮合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华盛顿恢复了“直接谈判”。从而,中断了近20个月的巴以和谈艰难重启。主持会谈的美国国务唧希拉里称,重启的巴以和谈将在一年内结束,并签署巴以和平协议。  相似文献   

7.
中东问题不仅涉及到复杂的军事、政治、经济因素,而且还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这一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已成为影响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的不稳定因素。自从2006年哈马斯战胜了执政多年的法塔赫组阁以来,巴以关系陷入了更深的僵局。2007年11月,巴以双方虽然在美国举行和平谈判,开启了中断7年之久的巴以和谈,也达成了为期一年的和平协议。但2008年12月19日,哈马斯与以色列签署的停火协议日刚到期,哈马斯便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和迫击炮弹。虽然没有造成以色列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5,(2):43-44
旨在推动巴以和平的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四方领导人峰会2月8日在埃及的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举行。这是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倡议下,巴以双方最高领导人近4年来的首次会晤。经过数轮双边会谈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当日宣布,他已经同以色列总理沙龙达成协议,正式结束巴以暴力冲突。沙龙随后也宣布结束以方针对巴勒斯坦人的军事行动。近4年来的首次巴以最高领导会晤为艰难曲折的巴以和平进程带来了一线曙光。  相似文献   

9.
2006年新年伊始,以色列总理沙龙严重中风后一病不起。由于脑部受损,这位政坛宿将的政治生命注定完结。沙龙时代,正如以主流大报《国土报》评论的那样,也在1月4日悲剧性地宣告结束。沙龙在中东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近年来,他主导了巴以关系的发展。在他毁誉参半的一生中,沙龙同时扮演了巴以和平的破坏者和建设者。他曾经主张在巴勒斯坦的领土上强行修建以色列人定居点,蚕食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他坚持在约旦河西岸地区修建隔离墙,试图造成事实上的巴以边境线。他还发动了针对巴激进派领导人的“定点清除行动”,围困阿拉法特两年多。同样也是他,在…  相似文献   

10.
今年高考政治试题第4题的B肢是正确选项,其内容是“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全面自治”。我认为B肢中应去掉“全面”二字,或者把“全面”改成“有限”。第一,“全面自治”的提法是没有根据的。在1993年9月14日《人民日报》第1版题目为《中东和平进程的里程碑,巴以签署和平协议》中称:“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平协议——巴勒斯坦有限自治原则宣言的签字仪式,今天上午11时在白宫南草坪隆重举行,这是中东和平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该报9月15日第6版题为《巴以和平协议要点》一文中也无“全面自治”的提法。《半月谈》杂志1993年…  相似文献   

11.
1999年9月5日巴以双方刚刚签署了执行怀伊协议备忘录,13日又开始了最终地位的谈判;三天后,阿拉法特于16日夜秘密访问了特拉维夫,与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就争取在明年9月达成一项永久和平条约问题进行了长时间会谈。巴以双方紧锣密鼓的活动使许多人感到,持续半个世纪、搞得全球不宁的巴以争端已接近尾声。但中东问题观察家却认为,巴以争端的形成和演变提醒人们不容过早乐观,还是要冷眼静观事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曾积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也一度视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为该地区实现和平与稳定的关键人物。为促使巴以达成历史性协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于2000年7月把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和阿拉法特主席一同邀请至戴维营,亲自主持谈判。克林顿对待中东问题的态度是积极的,对巴以双方领导人都是热情的。但其继任者布什却在中东问题上拉开与克林顿政府的距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采取相对超脱的中东政策,对阿拉法特的态度颇显冷淡。布什上台后从没有会见过阿拉法特,也没有与其通过电话。随着巴以冲突的不断升级,巴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平民的…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的敦促和推动下,中断了近4年的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谈判于1999年12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这是继巴以就巴勒斯坦最终地位问题进行谈判之后,中东和平进程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强调,会谈主要围绕以色列从戈兰高地撤军、以色列的安全、和平的内容和性质、和平进展时间表4个问题进行。叙以和谈的核心是1967年“六五战争”期间,被以色列占领的叙利亚领土戈兰高地问题。1991年,叙以、黎以、巴以及约以之间的和平谈判同时起步。在以色列先后同巴勒斯坦和约旦达成和平协议后的1994年7月,叙以双方就执行联合国安…  相似文献   

14.
9月底以来,中东和平进程出现严重危机,日见升级的流血冲突大有毁灭人们翘首以盼的巴以和平进程之势。在此危急关头,国际社会进行了积极的斡旋。10月1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分别向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巴拉克致口信,对当前的巴以冲突深表关切。10月17日,由巴、以、埃、美、约及联合国和欧盟等各方参加的沙姆沙伊赫首脑会议就停火问题达成协议。但是,暴力冲突仍在持续。 目前,有关方面对于巴以和平进程中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尚未找到解决的办法。要彻底打破中东和平的僵局,尚需有关各方做出艰苦的努力。 世纪交…  相似文献   

15.
2003年6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沙龙在阳光灿烂的约旦红海岸城市亚喀巴举行三方会晤,正式启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路线图”的实施,不仅为结束已持续32个月的巴以暴力冲突、重启中东和平之路带来了新曙光,也使因伊拉克战争暂时降温的以巴问题,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何谓“中东和平路线图”所谓“中东和平路线图”,是指由美国倡导、中东问题四方委员会(联合国、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共同制定,旨在结束2000年爆发的“自发起义”,保障1993年奥斯陆协议顺利实施的一项巴以和平协议。因其像一幅地图,将2005…  相似文献   

16.
问:九月五日,巴以就执行去年十月签署的怀伊协议及恢复巴最终地位谈判达成一致.并签署了备忘录。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答:九月五日,巴以经过认真谈判,就执行怀伊协议及恢复巴最终地位谈判达成一致并签署备忘录,这是中东和谈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对此,我们表示欢迎和祝贺。中国政府支持巴以双方以及中东和谈有关各方为推进中东和谈所作的积极努力。中国始终认为,尽早实现中东和平是地区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是阿以双方现实和长远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一个名叫丽莎的小女孩随父亲到耶路撒冷参加抗议沙龙提出的从加沙全部撤出的单边行动计划。2月 8日,在拥有“和平之城美誉的埃及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沙龙经过会谈后正式向世界宣布“双方已就停止针对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的各种形式的暴力冲突达成一致”。这一停火协议受到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人们 认为,巴以僵局终于迎来了新的和 平机遇。 自2000年9月巴以爆发新一轮 武装冲突以来,已有约4500人死于 双方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暴力流血冲 突,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更是难以 统计。4年多来,以…  相似文献   

18.
19岁的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决定中东地区战争与和平的“关键人物”。6月25日,沙利特被通过地道潜入以军哨所的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劫持。27日,以营救沙利特为由,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批准了代号“夏雨”的军事行动计划,大举进攻加沙。这一行动宣告了巴以领导人去年2月达成的停火协议失效,巴以武装冲突骤然升级。很多专家惊呼“一名人质引发了又一轮巴以战争”。就在以军“拯救大兵瑞恩”行动陷入僵局之时,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在黎以边境突然发动袭击,又打死8名、抓走2名以色列士兵。对于真主党的行动,哈马斯…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一年里,人们曾看到过和平的曙光:“路线图”计划推出,《日内瓦倡议》(以下简称《协议》)出台。这曾一度让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为之振奋。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中东和平进程的主要倡导国,又是以色列的主要战略盟友。世界上只有美国握有能迫使以色列撤军的“魔杖”。欧洲议会已于4月10日通过决议,呼吁欧盟成员国对中东冲突地区实施武器禁运,迫使以色列停止对巴勒斯坦的侵占。如果美国能仿效欧盟的做法,对以施加足够的压力,是能够起到应有作用的。 正是在国际国内的强大压力下,布什决定加大对巴以冲突的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