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法治中国的时间维度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经济建设的成就,中国法治建设相对滞后。法治建设的相对滞后不仅影响到经济发展,甚至会从根本上掣肘经济的发展。中国法治的发展也需要经历一个“时空压缩”的过程。中国梦内含了法治梦,法治中国是中国梦的题中之义。中国要辉煌,离不开法治的新元素,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法治中国是文艺复兴后的深刻启示,是古代罗马帝国辉煌的启示,是日本向近代社会成功转型的启示。法治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者认为法制与法治是治国的一种方式,是国家实现目的的工具,将法制作为法治的前提;西方学者认为法制与法治是对国家的限制和对公民的保护,将法制作为法治的一个环节。中西方对法制与法治理解差异是社会发展程度差异在观念上的反映。法制与国家有必然联系,贯穿于国家的始终,不反映国家形态;法治和国家有必然联系,又和民主有必然联系,反映特定的国家形态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内在逻辑统一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法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已经不能回避,能否将法律体系转化为有效法治体系,关系到推进依法治国的广度与深度。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培育民众的法律思维,树立全社会对法律信仰与法治精神的认同,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最终归宿,同时也是培育与践行以“法治”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将党内法规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使党内法规成为一个重要的法治概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理、法理与实践逻辑,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最具原创性的理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体现。在建党一百年的重大历史节点,应该旗帜鲜明地将党内法规作为新时代中国法学的新范畴,理直气壮地将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之"法"作为新时代中国法学的研究对象。这是法学领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时代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新时代法治人才后备力量的必然要求。中国法学界应深刻把握党内法规作为新时代中国法学新范畴的变革性意义,积极将党内法规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话语体系,积极推动党内法规学理研究和人才培养事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报告是一篇洋溢着民生幸福与法治尊严的纲领性文献。本质上,追求民生幸福与法治尊严是十八大报告的核心共识,具有深远意义,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执政理念、执政目标和趋向。  相似文献   

6.
不同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基于本国实际存在差异,进而塑造相应的本国法治话语体系。经典法治概念在法治国家得到传承,但法治现代化需要在经典法治概念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拓展和延伸。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实际构建,根植于中国法治伟大实践,汲取和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先进成果,展现时代特色和显著优势,是法治现代化的代表性模式。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发展框架内涵包括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强国为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和以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总体任务。  相似文献   

7.
法律评价活动与法治文化的相互关系是法治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法律评价活动与法治文化的关联性的研究意义在于,其是努力争取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在我国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利,更在于其是实现法治中国化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话题。我国当下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司法案件揭示出,法治时代的法律评价活动必须反映法治文化的要求。法治中国化理论需要区分中西方法治文化的不同理念和作用机制,并在法律评价活动中藉此指导我国的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法治”和西方语境中的“法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比西方法的概念,中国的“法治”和西方语境中的“法治”蕴有诸多的历史性和文化性的因素,其概念有更为鲜明的中国元素,也构成了中国元素法治探索与实践的一项独特内容。总结并坚持中国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中国法治建设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以及其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经由对古今中外法治建设的辩证分析与合理扬弃,中国的法律体系日渐合理化、科学化;注重法治建设对民生保护、和谐社会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9.
自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以来,其理论内涵和思想体系就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治国理政思想、法治思想、精准扶贫思想、对外开放思想和全球治理思想。其中,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是指导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方针,也是我国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的重要方法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根本上说囊括了法治指引理念、法治人民理念、法治道路理念、法治治国理念和法治治理理念等多个理论架构,坚持专注体系建设这个核心要素;坚持牢握制度建设这个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这个本质特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当代价值不仅体现在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还体现在对法治人才培养的引领,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儒学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传统法文化是在中国具体的民族环境和地域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已成了民族的法文化。在21世纪中国迈向法治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中的许多观点并没有过时,我们将其与现代法治原则进行创造性的对接,就可能形成在一国两制格局下中国四地区不同法域都愿接受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1.
法治思维在本质上与法律思维的含义是一致的。法律思维的要义是对法律方法的把握。法律方法论的核心是法治原则之下的法律思维规则。然而,人们主要是从政治功能意义上界定法治思维,而对法治思维的法律方法论基础视而不见。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改变偏重权力政治的思维方式,这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组成部分。在推进法治的战略措施中,法律思维水平的提升相对容易做到,这是搞好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法治思维被确定为领导干部基本素质的要求后,确定法治思维的定义,对训练法治思维和提升法治能力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对法治思维定义需要在对政治理想与法治现实、法治的历史与未来、政治功能与专业素养、法治理念与实现方法关系的思考中把握。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始终重视法治建设,迈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一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发展的新常态。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梦,根据中央四个全面思想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法治中国进程,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法治体系的现代化程度,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程度。法治作为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理论创新。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当中,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准确把握执政规律的现实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新的视角来探析现代法治,剖析法治理念为法律统治,灵魂为民主理性,论述法治是手段和目的、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对中国来说,不但应注重法治基础工程建设,也应注重法治目的工程建设,因为法治本身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看,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具有历史合理性、形式合法性、实质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的执政权是一种国家权力,凡是国家权力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中运行;依法执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路径;依纪依规治党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犯罪本质理论研究应当在中国法治的语境中进行,并着力解决中国法治对刑法学提出的突出问题。社会危害性理论是在社会政治论域中对犯罪本质的认识,无法适应法治的要求;法益侵害说也不符合中国法治的实际;犯罪本质的规范违反说才是当下中国法治建设中的有关犯罪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有着千年之久的“法治”,语义纷呈。在近代,奠基于西方人文理性精神之上,以“自由、平等、人权”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法治”理想深入人心,和宪政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法治在当今中国是最好的选择。中国的法治之路,必然深受传统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首先要扬弃传统文化中假“法治”行“人治”的工具论。要结合传统文化的有益部分,在借鉴吸收西方法治内涵和精髓,并努力营造“中国政体型法治”生存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
潜规则的存在及其影响是时下社会中的一个现实问题,它漠视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与法治追求,是中国走向法治过程中必须破解和消除的一个难题,也是老百姓关心并深恶痛绝的敏感问题,更是当下中国行政体制内必须着力解决的困境。从法治的维度出发,消解潜规则,应该树立起程序正义的理念和法治权威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中国包括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而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依法执政具体通过依法治国来实施。本文通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这三者关系来说明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性,以及建设法治中国应解决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的30年就是中国行政法治发展的30年。平稳的动力机制之下,行政法治稳步推进。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法治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基础上,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可以引起学术界对中国行政法治更广泛和深入的思考,从而为21世纪中国行政法治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法治作为主题,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加快法治建设的步伐就成为现实所需。但在笔者看来,对于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中国而言,正确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不仅是推进当代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必要前提,同时对于进一步加快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步伐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