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资源短缺与浪费日益突出 ,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我国和茂名地区的实际 ,搞好治水规划 ,实施可持续发展水利 ;强化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水利灌区网络建设 ,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突出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大水的管理体制改革力度 ,提高用水效率 ,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浪费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治水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实践"三个代表",建设乐山现代水利,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治水思路。建设现代水利,体现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水利工作坚定不移的前进方向。按照中央的治水方针和部、省厅的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乐山市今后一个时期的治水思路。即: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以现代水利为指导,以防洪保平安,抗旱夺丰收,造就秀美乐山为核心,以优化水利结构为主线,以推进四大体系建设为起点,以改革、科技进步和  相似文献   

3.
跨入新世纪,水利面临新的发展时期。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实现四川发展新跨越的新目标,乐山及时调整了治水思路和工作措施。始终围绕“治水兴市,绿化乐山”,把乐山建设成为四川“经济强市、国际旅游城市”的总目标。青衣江灌区作为全市最大的水利工程,应该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挑重担,必须为实现乐山“经济强市,国际旅游城市”提供必要的供水安全和防洪安全。必须为“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努力奋斗。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我们必须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灌区水利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南华县为解决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把“五小水利”建设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以山区小水窖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了“示范引路,点面结合,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水利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加快发展水利,着力改善民生,对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意义十分重大。作为地处“三江”流域的乐山市,水资源分布不均,渠系配套较低,骨干水利工程不足,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等困难和问题成为制约水利发展的“瓶颈”。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力度,推进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强化水利管理和改革,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才能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实现构建和谐水利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论坛》2005,(1):68-68
为充分发挥水利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不断夯实水利基础,增强发展后劲,镇雄县水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当前正在实施的“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县情和水情.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水利发展.提高用水效率,努力实现水资源的科学使用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7.
64岁的林文清是当阳市黄林支渠农民用水者协会主席。16年来,她带着乡亲们挖沟修渠,探索用水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模式,把小农水利设施管理得井井有条,让饱受干旱之苦的黄林岗基本实现旱涝保收。去年,在她的协调下,黄林岗又有800亩干旱地改成了水田。乡亲们都说,林婆婆管水,老百姓无忧。  相似文献   

8.
2000年中共济宁市九届三次全委会决定,用五到十年时间把济宁市基本建设成为经济强市、文化大市和组群结构大城市,并对如何建设文化大市提出了基本要求。2001年召开的济宁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又提出了“十五”期间建设文化旅游大市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同时制定了《济宁市建设文化大市纲要》,并着手实施。这是济宁市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先进文化铸造城市之魂,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把济宁建设成为既有古老文明又具有时代风采的文化大市的明智举措…  相似文献   

9.
王桥村用水方式的历史转变使得我们清楚地看到,农村基层组织逐步地退出了乡村水利的供给、组织与协调工作,与此同时也呈现出村庄水利日益严重的危机。要解决这个困境不仅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更亟须我们在水利建设和维护中使集体强力回归,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我们在以往的水利建设中对水利的社会组织基础是有所忽略的,而这正是今后水利建设中必须加强的。王桥村基层组织的现状不能适应乡村水利发展需求,要找回水利中的集体,加强农村的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在基层工作中的全面指导和领导,此外还要恢复村民小组长,同时加强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0.
荆州供电公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按照“深化、完善、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和“商标准、全方位、重质量”的原则,把文明建设贯穿于电网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收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良好效果。近几年,荆州供电公刮先后获得“全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犍为县水利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兴水治水,水利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08年,全县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460多处,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15座,小(二)型水库57座,山坪塘1864口,石堰319道,提灌站148处,  相似文献   

12.
荆州供电公司是湖北省电力公司直属大型企业,负责荆州、天门、潜江、仙桃四市供电区域的电网建设、电力经营、技术管理和供电服务,供区国土面积2.13万平方公里。管理用电客户292万户,2010年售电量103亿千瓦时,输变电设施规模居全省前列。近几年来,公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科学发展总战略,大力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湖北地处长江中游,雨量丰沛,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湖库棋布,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思想为指导,切实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各个方面和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让"千湖之省碧水长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中国水利思想形成的基础来自于“富国利民”的必然要求,而水利思想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就这些特点进行了论证。此外,古人在治水方法上也形成了一系列思想特点,即任何一种技术或是方法都来自一定的思想认识,这些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进程的加快,水利建设项目由完全依赖国家财政的投融资体系向公益资产或公共产品资本化运营体系的转变,已成为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和有机组成部分。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政策方面和操作方面都已逐步成熟,但因为经济运行体系的专业化要求,整个体系的全面推行也还处于发展的前期。结合云南水利工作实际,笔者就如何搭建水利投融资平台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浅谈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主要是东营市和胜利油田)的水利工作建设、水资源、水利经营管理现状分析,揭示了本地区在水利系统工程建设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发挥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全局的、整体的、战略的高度,结合实际,阐述了明确的治水思路和本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水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事业,在农业、农村、农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五”以来,平塘县认真贯彻国家水利建设方针,立足县情,紧紧围绕“水利兴县、治水富民”这一目标,以解决农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前20年奉节县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服务湘鄂渝陕边区经济中心的主题,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高唱治水兴夔、工程兴水主旋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深化改革,聚集全社会力量,采用超常规举措,走大中小微并举之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成全市水利强县。新世纪前20年奉节县水利水电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实施:“123456”工程,构建现代水利网络,实…  相似文献   

19.
荆州市审计局党组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净化心灵、重铸灵魂的工程,作为全面推进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紧贴机关实际,紧扣时代发展脉搏,求新、求实、求进,取得了丰硕成果。1996年以来,连续6届被荆州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和文明系统;2000年以来,连续4届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多次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文明机关;局机关综合科被省文明委和团省委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称号;市审计局和下属8个县(市)审计局,个个都是市级以上的文明单位,其中省级最佳文明单位3个、省级文明单位4个、荆州市级文明单位2个。  相似文献   

20.
李冰治水使四川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治蜀兴川的光辉典范。其治水蕴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鲜明科学性,敬畏生命、仁民爱物的显著人民性,因势利导、因时制宜的突出实践性,是传统文化历史与现实贯通的具象呈现。李冰治水充分反映了实践与认识、整体与部分、对立与统一、联系与发展的哲学思维,正确把握了尊重自然、综合治理、趋利避害与治蜀兴川的科学方法,与新时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美好生态环境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核高度契合,深刻诠释了新时代生态哲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底层逻辑。传承中华文脉,要不断推进以“李冰治水”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和时代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转化和新发展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