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戈尔巴乔夫执政后,用新的政治思维观察、分析和处理对外事务和国际问题。引起举世瞩目。"新思维"使苏联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也给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带来明显影响。本文拟就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内容、背景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等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老师和学友们一起讨论。一、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主要内容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内容极其广泛,用他自己的话说,"包括了当代全部基本问题"。就其主要之点,我认为至少可以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当今世界。戈尔巴乔夫一方面仍然肯定当今世界分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对立的思想体系,但同时又强调世界是一个整体,所有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相互  相似文献   

2.
戈尔巴乔夫在他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提出了"人类的相互依赖性"和"世界的整体性"思想。这个观点实际上就是该书下篇《新思维与世界》的中心思想。戈尔巴乔夫是这样论述这一观点的:当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多维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实质上是一个整体的世界",人类进入了核一宇宙时代,就"第一次出现了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今天的,而不是遥远的全人类的利益"。因为,今天,整个人类"是同舟共济,是沉是浮,只能在一起",否则,就只能同归于尽,无一幸免。与此同时还产生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现在,"人类迫切需要把自己的力量联合起来,以便保护人类自身,造福……未来"。结论是:今天,全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利益,全人类原则大于阶级原则。据他说,"列宁曾不止一次阐述过全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利益的思  相似文献   

3.
为庆祝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于5月5日至6日联合举办了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系、所教师写的论文10篇,已毕业校友提交的论文5篇。我系兼职教授李正文、陈忠经、李新和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陶炳蔚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指导。来自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教育行政学院、四川大学、大连海运学院等院校的校友同本系、所的教师、研究生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正在北大和我系访问讲学的民主德国洪堡大学教授费路、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讲师郑宇硕也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发言。还有苏联、民主德国和非洲的几位留学生也自动前来参加会议。因而这次的学术研讨会具有相当的公开性。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分三个主题进行:(一)新思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和当前国际关系;(二)新思维与苏联当前的国内改革;(三)新思维与战争和和平问题。刘金质、黄宗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正以不同的心情注视着苏联改革的进展。这是可以理解的。比起除中国以外的其他任何社会主义国家来,苏联改革的成败的影响要大得多。不管苏联咄咄逼人的大国沙文主义恶习多么令人厌恶,苏联作为年龄最大、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最为雄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客观地位,使人不能不承认这一点。主要由于上述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的出版,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国际社会。一、决定苏联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从客观形势上说,苏联社会的发展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改革的形势是不可逆转的。苏联目前最大的威胁是经济发展的停滞状态。以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为例,八五计划期间是7.7%,九五计划降为5.7%,十五计划(1976-1980)又降为3.7%。81年为3.2%,82年只有2.6%。经济增长速度的明显放慢从经济本身上看,原因在于苏联长期以粗放经营为主,科技的发展抓得不得力。当苏联人津津乐道其科技发明占世界的1/3,其科学家占世界  相似文献   

5.
自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在短短的三年时间,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政治新思维"对苏联以往的政治理论、对外战略以及当今世界格局作出了根本性的重新评价,并推动苏联在广泛的外交领域采取一系列主动、灵活的行动,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苏联外交战略重心的苏美关系,近年来显示出有限的缓和,在某些领域还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本文将从试图分析戈尔巴乔夫政治新思维的内容入手,对苏美关系近年来的变化及其发展前景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戈尔巴乔夫对和平共处所作的分析和论断,是他运用新思维对当代世界进行分析和判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其重要意义的。众所周知,和平共处思想是列宁从策略原则考虑首先提出来的。如戈尔巴乔夫所说:"最初,和平共处的理由,首先必须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建设创造起码的外部条件"。在列宁当时的思想中,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共处是暂时的。"苏维埃共和国和帝国主义国家长期并存是不可思议的。其结局不是这个胜利就是那个胜利"。(《列宁全集》第29卷,第128页)其次,经过历史的考验证明,帝国主义不可能在短期被消灭,和平共处将是长期的。和平共处必须遭循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这些基本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国际政治经济的性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尽管全球化这一概念的概括性和内涵受到不少知识精英的质疑,但从目前来看,它的确构成了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的时代特征。面对新的形势,西方的国际关系学者开始了新的理论探索。中国高校中的国际政治研究是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球化的时代,高校中的国际关系研究在时代命题和基础研究两个方面均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中国国际关系的发展既要从西方国际关系学的发展中汲取营养,又要着力于发掘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还要总结新中国外交的经验历程并加以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8.
曾经以《第三次浪潮》和《未来的震荡》轰动了世界的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前不久接到了一封发自克里姆林宫的邀请信。于是他们夫妇来到苏联参加一次未来学者的聚会。当他登上飞机时,还不曾料到,这次欧洲之行的高潮竟是和掌握着苏联命运的铁腕式人物戈尔巴乔夫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会晤。谈笑风生话世界戈尔巴乔夫的言谈,很快就证明外国报纸的恭维没有错。他反应机敏,为人和善,知识渊博。而隐藏在此后面的,却是政治家坚韧、果断的气质。正如外界所评价的:“他的笑很和善,但他的牙齿是钢  相似文献   

9.
戈尔巴乔夫与德国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0年,德国问题成为苏联外交的中心内容.当这个问题已经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时,无论戈尔巴乔夫及操纵政治的领袖们,还是苏联全体公民,对此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0.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学界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一体化的理论视角"作为新的研究途径,逐渐被许多学者接受,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思路。角色理论就是其中之一,并受到了学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角色理论通过引进其他社会科学(如社会学、认知心理学和比较政治学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其他国际关系理论(如结构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视角,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切入点,而且还展现了理论一体化的途径。这一研究路径先后引起欧美学者的关注,在他们之间搭建了对话平台,而且将物质和理念两个因素以及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两个层次分析视角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回应了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争论。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学界对国际关系学科史上的第二次论战存在误解,实质上这场论战围绕如何对国际关系进行理论化概括展开,经典路径和科学路径的信奉者分别构建了不同形态的国际关系理论。经典路径构建的理论是一种哲理性思想,它由一系列有关国际关系且彼此间密切联系的普遍性命题构成,其重点是展示对国际关系中心问题的哲理思考;科学路径构建的理论是一种简洁的理论模型,它由一整套彼此联系且清晰扼要的假说组成,其重点是揭示特定研究领域的组织原则和内在逻辑。两种形态的理论各有特殊价值,难以相互取代。科学路径在理论构建过程中离不开经典路径的思维工具,这有助于破除以单一的实证主义标准来衡量理论合理性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策划人语在金融风暴面前,力图"化危为机"在复兴大道上更进一步的中国,对社会不稳定的焦虑成倍增长。为什么社会性暴力越来越常见?社会是否已经触到稳定状态的临界点?很长时间以来,政权机关在维护稳定方面得到了高度的强化。维稳工作也在2009年步入"后奥运时代",官员社会稳定的考核压力越来越大,地方政府在增强警力上更多的是"不吝编制",防暴演练层出不穷,动员群众"人人维稳"的做法在很多地方并不鲜见,特殊时间段的经验已经日渐常态化。两厢对比之下,值得追问的就是: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已经到了非暴力不足以解决的界点,还是我们原来的维稳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等方面撞上了边界?事实上,人们已经看到,从2008年以来,在交足了学费的同时,有关方面也认识到自我反省的必要——不要动不动就"别有用心",慎用警力,"谁让老百姓不好过,老百娃就不让他好过",政府工作离民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严肃处理信访案件特别是群体性事件背后的腐败问题"……这些都显示出现行体制自我调适的愿望与能力。办法总比问题多。关键是掩盖矛盾、拖延问题的解决,还是正视矛盾、勇揭盖子。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所言,我们应"及时总结改革的实...  相似文献   

13.
历史是一位钟爱回忆与反思的老人。在这位老人的心目中,前苏联、东欧的巨变真是够让他回味的了!1991年“8·19”事件发生时,苏联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成为“福罗斯囚徒”(他当时正在福罗斯度假,在那里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阎学通教授领衔的清华团队在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和东亚古代国际关系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引起了国际学界的重视,并被定名为清华路径。本文认为,清华团队的研究取向出现了历史与思想并重的现象,即一条路径,两种取向。本文试图对近年来针对清华路径的批评与评论作出回应,并探索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清华路径目前的问题在于如何将中国古代的思想和实践与当前的国际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实证研究;如何提炼一个或几个核心概念,以便在思想与历史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如何以概念为中心,将概念、思想与历史有机地整合成一套国际关系理论。最后,要想将清华路径上升为清华学派,清华团队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应当是将新型国际规范的设想系统化和理论化,尝试提出道义现实主义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5.
16.
今年以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再度升温,市场投机因素加大,导致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飙升,能源安全问题再次提上日程。随着各国对能源外交的强化,国际石油贸易领域开始出现“新”的地缘政治版图,加速了国际关系调整和力量格局变化。从长远看,国际能源合作是保障全球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但是,“石油政治”同时受制于国际战略格局,它对国际关系发展轨迹的影响并不确定。  相似文献   

17.
一、"大文化"视野的概念性研究近年来,"文化热"的兴起,必然带来对"文化热"的反思。笔者认为: "文化热"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对原有的僵化、片面,带有强烈公式色彩的理论模式的厌弃和突破。人们要求以一种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论视野,对所关心的课题进行全  相似文献   

18.
上台之初,戈氏对社会主义观念本身并没有新看法。他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在形势的推动下逐步明确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1)当前国际关系研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说方法论问题是当前国际关系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2)为什么在国际关系理论中要区分两类理论,即价值性理论与实证性理论?实证性方法对国际关系理论有哪些要求?(3)“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这一理论目标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有哪些?  相似文献   

20.
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政治思维"以后,苏联领导人和苏联理论界发表了大量言论和文章,对"新政治思维"作了阐述和补充,使之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新政治思维"作为苏联处理国际事务的一种新的方法论,已被运用于苏联的外交实践之中,并正在对苏联的外交政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从1986年至今,两年多来,苏联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十分明显的,也是全面的,现仅就其同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对"新政治思维"在苏联外交实践中的运用试作初步分析。 1.对美国-以前所未有的灵活性,频频发动和平攻势,既对抗又对话,力求改善关系苏联外交的主要对手仍然是美国。戈尔巴乔夫强调:"美国是一个强国,我们要同它一起生存,同它建立关系。这是现实。尽管我们两国关系矛盾重重,但很显然,在保障和平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