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浪艺人部落──圆明园“艺术家村”侧记佛光“圆明园有个艺术家村”。这作为一个新闻题材被各种传播媒介纷纷报道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于是圆明园开始有新的意义,诸如:中国的苏河区,中国的格林威治村,中国的拉丁村……等等。无论说它是偶然还是必然,反正,艺术家村是有了,各种报道、议论、评价有了。并且暂时还没有象前苏联斯大林时代那样用推土机将莫斯科郊外的艺术家村推掉的迹象。在圆明园附近租房进行创作和生活的艺术家在80年代初就有了。当时只是零零星星。他们租的房子大多在圆明园里面。因为比较安静,而且房租也低。不过他们在那里的居住都是暂时的,没有形成大的规模。而这些艺术家后来大多移居国外,留下来的也都搬出了圆明国。80年代末,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圆明园的围墙也越来越大,越来越严。居住在圆明园也不再安静,生活也不方便。从1991年开始,一些从事绘画、诗歌、摇滚乐甚至戏剧、影视创作的青年艺术家在圆明园西南角发现了福缘门村这块地盘,他们开始聚集,艺术家村就这样形成了。外界也叫开了,陆陆续续来过这里居住的“艺术家”已有上百位,而长期居住的目前也保持着10多位。对于圆明园艺术家村的关注,有很多种类。最敏感的首先是圈里的人。许多画画的在  相似文献   

2.
晓沙 《台声》2007,(12):73-81
圆明园包括圆明、长春、绮春(万春)三园,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陆续缔造经营的座皇家宫苑。盛时的圆明园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和丰富的收藏而闻名于世。她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和谐地集于一身,被诗化为“人间天上诸景备,移天缩地入君怀”。 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  相似文献   

3.
这件事发生在宋朝时期大文学家王安石身上。一天,王安石看到一首诗里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之句,心想:“明月”是不会叫的,“赞犬”又哪能躺到“花心”里去睡大觉呢?于是把它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很高明,殊不知这一改,却变成两码事了。因为原诗作者笔下“明月”是他家乡的一种小  相似文献   

4.
《人大研究》2000,(8):36-38
国内要闻中台办国台办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  5月 2 0日发表的这份声明指出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在 2 0日的讲话中宣布了对两岸关系的有关政策 ,在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关键问题上采取了回避、模糊的态度 ,其“善意和解”是缺乏诚意的。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础 ,我们有坚决阻止“台独”及一切分裂活动的坚定决心和必要准备。赵朴初在京逝世  5月 2 1日著名社会活动家、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北京因病逝世 ,享年 93岁。3件圆明园文物回到北京  5月 2 5日牛首、虎首、猴首 3件圆明园文…  相似文献   

5.
盛福海是黑龙江省依安县人,1950年10月,他为了保卫祖国,雄纠纠地走上了抗美援朝第一线。两年过后,他成了特残军人,被担架抬回祖国,不得不离开部队,返家休养,从此一躺就是40年。人们会问,40年中,盛福海起不了床,走不了路,日子怎么过?生活怎么办?记者采访看到的是,盛福海生活得很好,因为他有个好妻子。盛福海的妻子叫于淑华,从1952年则月至今,她对特残军人的丈夫倾注了全部的爱,奉献了全部心血,照料得无微不至。她只有一个心愿:一辈子守候在丈夫身边,多给丈夫一些欣慰和欢乐,少让丈夫受些苦。40年后的今天,于淑华已过…  相似文献   

6.
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明园不仅是一处被焚的皇家园林,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在她成为北京的一处旅游景点之后,“修复”、“利用”也随之而来。对这一集园林艺术、建筑艺术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于一身的文物,如何修复,如何利用是一重要课题。赵光华先生自七十年代初期便关注着圆明园遗址的命运,并为其免遭继续破坏奔走呼吁.他提出将圆明园放到重大政治历史背景中去认识的观点,提出先施行过渡形式、经过综合试点,达到完成“悲剧美”的修复思想,他的意见很值得有关部门认真考虑。不管怎样,“建设性破坏”应当立即制止,盲目的建设、投资也不可取,我们要珍惜这一份历史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的,是清朝修建的一座极其宏大精美的皇家宫苑,共占地350公顷。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帝王不断扩建和增修,形成圆明三园的格局。圆明园的修建长达150余年,动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集中了无数的精工巧匠,建造了举世无双的离宫御园。它不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天上人间诸景备”,“移天缩地在君怀”,而且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万园之园”,“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圆明园三园之内的景点有100多处。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同紫禁城的建筑  相似文献   

8.
红色新年     
《传承》2006,(Z1)
1919年末日的晚间,有一位拿锤儿的,一位拿锄儿的,黑漆漆地在一间破屋子里谈天。拿锤儿的说“:世间的表面,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着的、用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界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界上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他  相似文献   

9.
圆明园是一座废园,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废园像她这样受到如此持久的议论和关注。她留给人们的最后印象是一场冲天大火,纵火的是远道而来的英法侵略军。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这是一个巨大的耻辱。这场劫难虽然发生在一百多年前,但直到如今,人们依然能够强烈感觉到它的影响和存在。也许是因为发生在圆明园身上的故事太过悲怆,屈辱太过深重,还没有一个中国人用传统中的“凤凰”意象来呼唤她的重生与崛起。  相似文献   

10.
长长的起诉书,一件件罪案指控。中秋节那天,在江苏省通州市,涉嫌“79”购买、出售、使用假币的四名犯罪嫌疑人被移送起诉了。是谁害了他们?他们又害了谁?夜深人静时,笔者翻阅了警官丁华斌的办案手记,感慨万千。不孝之子的跪拜首先被抓获的是一个叫赵荣华的人,...  相似文献   

11.
最近,“圆明园事件”愈演愈烈。(见本刊2005年5月上期《“圆明园事件”波澜》)。湖底铺设防渗膜事件余波未平,又传出圆明园出租湖心岛“、万春园别墅”一系列事件,有关圆明园的园林、生态、文物保护问题,成为社会热点。今天,谁来呵护我们的圆明园以及撒布在广袤大地上更多的“圆明园”,这个历史课题,谁也无法回避  相似文献   

12.
田雨 《北京观察》1999,(7):44-46
圆明园是著名的皇家园林,自雍正帝以后,园居渐成宫廷风尚,尤其是咸丰帝更是常年在此,几乎以此为宫。因为住在集中西园林之萃、景色宜人的圆明园,要比住在宏伟壮观、气象森严,每日必须“正襟危坐”的紫禁城自在、舒服得多。无奈圆明园被英法侵略军焚毁时正值太平天国和捻军等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之际,清廷统治岌岌可危,当然顾不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     
最佳分析一个杀人案查了好久仍未破案。长官愤怒地问警探:“现在又有人被杀,你什么时候才能将凶手捉拿归案?”警探立正说:“又一个人死了,说明我们又多了一条线索,我们已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凶手有罪,只是还不知道凶手是谁。”死前的愿望法官:你就要被枪毙了,有什么最后的愿望?犯人:我希望穿上一件防弹背心。爱情历程你太太跟你刚认识时,她叫张惠芳同志;熟悉了就叫张惠芳;关系再进一步就改叫惠芳;接过吻后叫芳;上了床叫芳芳;蜜月时就心肝baby地乱叫。生过孩子又还原为芳;人老色衰叫惠芳;闹离婚时指名道姓叫张惠芳;法院判决…  相似文献   

14.
晓沙 《台声》2008,(1):72-79
作为盛世君主,乾隆自诩:“山水之乐不能忘于怀。”在完成了雍正时即已初具规模的“四十景”的同时,更于东邻别创长春园,于东南并入绮春园,后又扩建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创建万寿山清漪园(今颐和园),连同康熙时经营的畅春园,合称为“三山五园”。至18世纪中叶,京城西北郊形成了以圆明三园为核心的蔚为大观的风景园林之海,圆明园的声名远播四方,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中国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圆明园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毁于咸丰十年(1860年),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历时150年之久。住这漫长的岁月中,圆明园的规模和景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圆明园的鼎盛时期是在乾隆朝,圆明园三园的风貌,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三农”问题的症结“三农”问题的要害在于传统农业。传统的农业有“农”无“业”,不是现代的产业,必然没有竞争力,也就形成不了农民增收的机制。“三农”问题概括地说就是“人往哪去,钱从哪来”的问题。只有“人”和“钱”稳定结合,农民才能挣到钱、持续挣钱,这才叫真正的就业。事实证明,没有现代产业的发展,农民的就业不会持续稳定,也不能增加收入。这才是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因此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从培育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入手。这是当务之急。这样的产业包括两方面:一是现代农业产业,二是现代非农产业。农民在这两…  相似文献   

16.
日前,笔者去社区报刊阅览室,听到几位离逗休老火在谈论爱民模范——湖北宣恩县椿木营乡民政助理周国知的事迹。有位老人说,他从周国知平常的三件用品中品味出周国知的平凡而伟大.老人把这三件用品称为周国知的三件“宝”笔者听了周良有同感。周国知有哪三件“宝”呢?一是背筐。周国知中当干部20多年来,走村串户,总背着背筐。曾有人劝他,你大小也是个官,总得有个公文包。他憨厚地说,背筐就是最好的“公文包。”他当张长时,背筐里装的是农民急需的农药、化肥、种子和小农具,他当“计生”对象的红糖、挂面当民政助理时,背筐里装的是粮食、衣服…  相似文献   

17.
黄平初 《台声》2010,(2):38-39
在昆明时尚一条街,有一家玲珑精致的小店——“巧丽坊”,店内四壁和玻璃橱窗里,悬挂、陈列着色彩缤纷做工考究的各式各样的中国结编织艺术品。有“招财进宝”,“麒麟呈祥”、“彩蝶比翼”、“鱼跃龙门”、“十二生肖”、“福海无边”……看上去无不栩栩如生,让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8.
夏厦 《传承》2010,(4):48-49
2009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难149年纪念日,"寻找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系列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将对散失在国外的150万件圆明园文物进行影像资料的收集,以完善圆明园文物数据库建设。整个寻找流失文物活动的首站是美国,次站是欧洲  相似文献   

19.
殷俊 《今日广西》2008,(8):58-59
郑剑租住在“一亩园”的一间小屋里。“一亩园”位于圆明园和颐和园之间,是外来人口集中的“城中村”,郑剑的邻居绝大多数是外来务工者。  相似文献   

20.
传说中,上帝养了两只可爱的兔子,一个叫“事业”,一个叫“家庭”。一天,上帝问女人:你喜欢哪一个?女人左看看,右看看,任何一个都不忍放弃,于是她请求上帝:我可以都要吗?上帝说:可以,不过,从此你要学会奔跑了……事业和家庭,是生于现时代的女人们必定要追逐的两只可爱的兔子,哪一个都不能放弃,于是,呈现了一种“奔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有人脚步凌乱,顾了左顾不了右;有人疲惫不堪,却充满希望;有人还算闲庭信步,状似自由奔跑。而这其中的苦乐酸甜。绝非一个好或不好所能形容,那份心情和感受,绵长细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