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锡恩 《人民论坛》2012,(21):40-41
官员的职能权限没有严格的规制,也就是制度不完善或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力,这种制度环境风险是最大的潜在风险官场潜在风险如何应对《人民论坛》2010年4月(下)推出"特别策划"《当官也高危》,44%的受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当官高危"成为媒体热词。当期策划深入探讨了官员面对的显性的权力风险等,实际上,人在官场,除面临显性风险外,更多的是潜在风险。新媒体时代,官场潜在风险有哪些?如何应对?这是每位官员必须直面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正>周永康被立案审查,各界深为震动。其身后盘根错节"朋友圈"勾勒出的别样政治丛林,更是引起公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竟有官员感叹,在官场中保持清廉也是一种巨大考验,这令人扼腕。近日,中央提出,"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在厉行反腐的同时,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  相似文献   

3.
为官杂谈     
为官杂谈周健行官者、领导也,公仆也。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偏激心理,认为清高者不屑于为官从政,不屑于与官为伍,认为官场多龌龊,为官多不廉。但也有另一种偏向,伸手要官脸不红,跑官闹官。C不跳。现实官场中“清官”、“好官”不少,但也确实存在“贪官”、“庸官”。...  相似文献   

4.
<正>我曾说过中国官场多演员,而官场中人表演最出色的又数贪官,他们能将假话说得跟真话一样富有感情。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受贿金额高达数千万元,主持修建的高铁有段时间事故不断,最近他托人带话给自己的女儿,嘱咐她"千万不要从政"。显然,刘志军认为是现在的官场环境害了他。被人讥称为"许三多"(钱多、房多、女人多)、贪腐金额过亿的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则觉得自己的垮台是因为朋友不仗义。他在忏悔书中说:"我总以为朋友靠得  相似文献   

5.
从政与读书,就其情状和境界而言,介乎有无之间,是一种出有入无、因无致有的关系和过程。首先,从政与读书,是一个出有求入无求、因无求而获有求的过程。从政,就其本意而言,是一种有求、且有功利之求的活动。从公而论,励精图治,求国泰民安,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相似文献   

6.
网络新媒体时代改变了公众诉求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使得政府的执政环境发生变化,同时也给官员们带来了一种新媒体环境风险随着媒介化社会趋势的确立以及风险社会的到来,政治沟通的基础性功能日益显著。面对这种新的环境,一些政府官员不能与时俱进,使自身陷入网络风险的漩涡中,不仅给个人发展,而且对政府形象都造成负面影响。有鉴于此,网络流行着所谓《中国官场的新十大警示》:"接受采访不讲胡话,开会发言不抽名烟,商务应酬不戴名表,公务活动不开名车,基层视察不打雨伞,发表大作不抄名文,与人约会不发微博,寻花问柳不写日记,灾难发生不露笑容,突发事件不  相似文献   

7.
兰荣禄 《新东方》2013,(4):64-68
从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看,我国改革关键期从政者中出现的"双重人格""权力期权化"及"裸官"等偏差的价值取向,既是受传统社会关系结构及现行政治权力结构的影响,又是在现代化特征影响下对知识的反思性运用,也是群体文化心理认同偏差的结果。因此,矫正这一偏差要强化廉洁从政的思想教育、规范廉洁从政的制度约束和优化廉洁从政的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8.
与温暖民心篇的"十条惊人之语"相比,瞠目结舌篇这十条"惊人之语"可真是"惊人"。之所谓"惊人",是因为这些官员的话语有着如同哈哈镜般的黑色幽默效果——尽管扭曲,却能透露出来自一些官员的让人吃惊的内心世界,有意无意的折射出了官场生态。剖析一下这些真实到令人惊诧的言语,其所折射出的官场陋习不难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岁敬"是中国官场上千年的恶习和潜规则,卢爱英所谓的"少吃多餐",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受贿方式。值得人们警惕的是,至今还有很多官员像卢爱英一样,仍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年年岁岁下面上贡的"岁敬"。  相似文献   

10.
廉洁从政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是党性纯洁的诠释;是道德高尚的体现;是人民群众的期盼。领导干部要“身在官场志守廉,敢为苍生质昊天”,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防微杜渐,让名、利、欲在人生大智慧面前黔然失色。  相似文献   

11.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3,(19):59
面对公众和面对媒体时,一定要去说真实诚恳的话,一定要像爱自己的老公或者爱自己的媳妇一样爱他们。——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谈官员在微博上的说话之道"带病提拔"的危害很显然:"带病"官员在某个岗位上,这个岗位就处在权力行使的危险状态。甚至可能将一地官场搅得一团糟,以致出现窝案、串案,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相似文献   

12.
本期"从政论坛"发表的六篇文章均是我院第2期党外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学员的学习体会。欢迎党外领导干部为本刊撰写从政体会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本期"从政论坛"发表的六篇文章均是我院第2期党外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学员的学习体会。欢迎党外领导干部为本刊撰写从政体会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本期"从政论坛"发表的六篇文章均是我院第2期党外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学员的学习体会。欢迎党外领导干部为本刊撰写从政体会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本期"从政论坛"发表的六篇文章均是我院第2期党外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学员的学习体会。欢迎党外领导干部为本刊撰写从政体会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参政体会     
本期"从政论坛"发表的六篇文章均是我院第2期党外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学员的学习体会。欢迎党外领导干部为本刊撰写从政体会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正>党员干部为官从政必须处理好"无我"与"有我"的关系,时刻持有"无我"的清醒清白,坚守"有我"的责任与担当。当官发财"无我",但为民造福必须"有我"。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出来做官,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逍遥做官,一种是踏实做事。党员干部绝对不可以为了个人功名利禄、荣华宝贵而做官,而是为着更好地做事,为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  相似文献   

18.
人民论坛杂志12月上期推出了"‘弱势’心态蔓延"专题,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引发一大批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强烈共鸣。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广泛转载,《新华每日电讯》、《扬子晚报》等近百家报纸摘编评论反响热烈。不少读者纷纷给人民论坛来电反馈,另一个与弱势群体有些类似但又有区别的群体——"边缘人"群体同样值得关注。边缘化是一种客观现象,有中心必然就存在边缘。在职场,有默默无闻的"职场边缘人",在官场,有人微言轻的"官场边缘人",在一个社会,有被时代渐渐冷落的边缘群体……您是否感觉被边缘化了?"边缘化"感受来自哪里?国外有没有"边缘群体"?  相似文献   

19.
<正>雷云同志在《观察与思考》2012年第4期上发表的《评所谓"马克思、恩格斯自我否定"说——对一个离谱故事和怪诞神话的剖析》一文,就辛子陵所谓恩格斯1886年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美国版附录中所写的"93个字"颠覆了《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20.
官场"弱势"群体从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之为官场边缘人。在社会转型期,"弱势"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转型人格,是现代生活转型和多元文化冲突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