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6月,环江喀斯特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为环江的发展打开了一扇世界级窗口,赋予环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环江阔步迈入了"世遗时代"。以此为契机,环江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奋力创建生态宜居、休闲养生、文化绚丽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发挥"世遗"名片优势推进国际养生旅游目的地建设事实证明,在世界众多旅游胜地中,世界自然遗产地广受欢迎。环江要充分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环江申遗成功后大步迈入了"世遗时代",即将于今年开工建设的南宁-贵阳高速铁路又将把环江推向"高铁时代"。既已具备赶超跨越基本条件的环江,正意气风发地踏上"十三五"发展新征程,科学谋划与全国、全区各族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最近,本刊记者专访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黄荣彪,让他告诉我们"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环江的科学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3.
<正>素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全国唯一毛南族自治县""中国菜牛之乡""中国兰花之乡"等美誉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禀赋,却一直鲜为外人知。近年来,通过拓展外宣载体,打造"世界自然遗产"和"神秘毛南文化"两张牌,环江这些"荣誉"和"名片"为更多的人所知,在世界范围内有了相当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世界看见了环江,环江走向了世界。2014年6月,环江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意味着,环江拥有了一张世界级的名片。同时,环江又是毛南族的发祥地,全国60%的毛南族人口居住在此,是  相似文献   

4.
正既有展现毛南族爱情文化、弘扬传统古朴爱情观念的"千人花竹帽姻缘会",又有凸显毛南族原生态气息的同填、同背、同拼、同顶、马革球和抢"飞鸟"等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活动,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神秘的毛南万人傩面舞汇……此外,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让人回味无穷的环江香系列特色美食——这是6月18日至6月26日举行的2016广西环江·毛南族分龙节暨第二届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旅游节向嘉宾和游客献上的"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1月18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隆重举行,向世界展示了"世遗环江多彩毛南"风采。县庆期间,由环江县委、县政府总策划,环江县委宣传部参与组织协调的音、视、文、画"四重曲",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了环江30华诞新风采。"音",是指"hello环江——来自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歌声"音乐专辑。专辑收录环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6月,环江喀斯特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为环江发展打开了一扇"世界级窗口"。如今,环江乘势而上,全力推进"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富县、文化活县"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宜居、休闲养生、文化绚丽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迈开坚实有力的步伐阔步走向世界。科学规划提升景区"硬实力"环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拥有木论和九万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与黄果树瀑布媲美的牛角  相似文献   

7.
正"昼观荔波大小七孔,夜宿环江毛南农寨。"坐拥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和毛南神秘文化的名片,环江正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向往。然而,在知名度高、开发前景大的"面纱"之下,环江同样面临起步晚、基础设施落后、旅游接待能力弱等现实窘境。如何才能进一步打掉发展"桎梏",将旅游打造为优势产业,通过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等带动旅游资源、相关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升级?3月24日,带着问题,记者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进行了实地走访。  相似文献   

8.
正全球化使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也将文化发展推向了一个多元化的新高潮。立足于中国文化发展,以提升文化自信为旨归,我们应在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民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方面下功夫。在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方面,城市公共文化建设是重要的一环。大数据时代,如何打造具有"文艺范"的城市,是现代文明城市的必然追求,也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目标之所在。在丰富的精神食粮方面,历史节庆是一个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但关注略显不足的问题。如何让人们更  相似文献   

9.
在"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的当下,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肩负着什么样的时代使命?如何看待和发挥好人类学的作用?这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简言之,人类学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至少有三个明显作用:人类学能够提供一种"和"的思想与观念;人类学能帮助我们了解和认识自己,也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人类学是我们与世界沟通对话的重要学科领域。以当下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与发展现状而言,人类学的基础作用不容忽视。人类学的基础性乃由文化的基础性所决定,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正如习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人类学是一门强国之学,我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需要大力发展人类学这门具有世界眼光和人类视野的人文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10.
<正>环江是毛南族的发祥地和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群众自古就有勤学苦读的优良传统,毛南族"晨读"千古传颂。2014年以来,环江传承民族美德,积极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环江",在全县掀起一股读书热潮,有效推进全县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文化软实力。完善阵地,让读书有"处"。要让群众多读书,就必须有地方、有图书。为此,环江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在资金和制度上提供支持。如完善县、乡图书馆,  相似文献   

11.
正神奇雄美的喀斯特地貌、神秘的毛南族文化,历经岁月的打磨,闪耀出愈加迷人的光泽。这是毛南族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环江发展的文化底气。文明的温度明媚的三月,浅浅的阳光下,环江的各族男女老少聚集在大才乡三合村的广场上,踏歌而舞。4月9日的环江"壮族三月三"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吸引着八方宾朋。梧州来的旅客李璐羽为拍照留影穿戴上了民族服饰,她对表演的毛南族演员头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文化往哪里去?"新传统主义"给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体传统而用现代"、从"坐而言"转向"起而行"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必须立足优秀的中华文化,把开放创新的时代精神与爱国敬业的民族精神契合来,丰富和完善人们的精神世界,推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素质能力现代化、行为方式的现代化以及社会关系的现代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建构中华文化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走进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环江高中),一股浓厚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墙壁在说话,伟人在告诫;主题鲜明的楼道文化,拼搏进取的体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餐厅文化,让人目不暇接。环江高中创建于1937年,在校学生近4000人。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夯实活动阵地,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年底,学校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改变时代,互联网改变生活。"互联网+"让我们看到了三农发展的新动力、新活力和新希望。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如何应对挑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21,(6)
正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两汉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文化认同,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作为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徐州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遗存灿烂,在国内外广泛享有"两汉文化看徐州"的美誉,也构筑了江苏"南有吴韵、北有汉风"的鲜明资源禀赋和文化发展版图。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把两汉文化中蕴藏的优秀文化基因激活,成为徐州肩负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0,(8):59-60
<正>承载着千年历史禀赋与文化积淀的古城,如何在时代浪潮中,保持风貌、彰显特色、传承文明,进而满足身居其中的百姓的现代生活之需?这是一道摆在古城决策者与规划者面前的现实难题。古城保护要凸显"旧",时代发展却指向"新",苏州古城核心区的沧浪区,对破解这一"新""旧"矛盾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7,(15)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江苏作为文化大省,自古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应因时代发展,对优秀历史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新江苏、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正能量,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在"为我所用"、为当今现实服务的根本理念下,探讨如何古为今用,如何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如何重新  相似文献   

18.
唐踔  林明 《理论月刊》2012,(7):15-20
马克思交往理论突出强调了"世界交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揭示了"世界交往"背景下人类文明的相互借鉴和效仿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加速作用,从而说明在"世界交往"时代,跳跃性发展已成为人类历史的常规和普遍的现象。这就为合理解释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能够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以及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9.
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源头活水,是理解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重要的方法论指南。具体而言,“中国之问”的实质是“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应这一问题必须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自信;“人民之问”的实质是“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回应这一问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朝着更为实质的方向前进;“世界之问”的实质是“如何深入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应这一问题必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之问”的实质是“如何深入推进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回应这一问题必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波川村谭丽婧,虽然是毛南族人,但父母在外打工,从小在都市长大,以前对毛南族文化一无所知。三年前,由于各种原因,她回到了家乡下南中学就读,现在她既会讲毛南话、唱毛南歌、跳毛南舞,还对毛南族文化如数家珍。她说,现在自己才是"真正的毛南族人"。而这正是环江近年来开展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成果。环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是毛南族的发祥地,也是毛南族文化的代表和集中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