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玉华 《当代广西》2013,(18):48-48
7月23日,田东县2013年村民自建新农村示范点竞选汇报会现场——"下面我宣读,这次村民自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通过实地考察和汇报,第一名巴鲁屯93.39分,第二名那必屯84.2分,第三名江南屯83.1分……分数是实地考察得分与竞选汇报得分的总合。"最后,巴鲁屯、那必屯、江南屯、塘行屯和那恒屯5个屯获选全县2013年村民自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近年来,田东县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中虽然取得较好的成效,先后打造祥  相似文献   

2.
2012年4月16日星期一阴天下村第三天,在我迫不及待地央求下,村两委干部带我走访了村辖的那老、安马、巴鲁、那房、百路和六坚屯。说是屯屯通公路,但从巴鲁屯到六坚屯大约6公里的路上,人骑车、"车骑人"的情景相互交替。村支书是我这次走访的"车夫",他开摩托车的技术不太好,一路埋怨老天爷不长眼,偏偏在这几天下雨,还不停提示我抓稳车架。我心想,只要车子  相似文献   

3.
大盘屯,这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这里有元宝山重峦叠翠的厚重,这里有香粉河飞花溅玉的娇俏,这里竹海绵延梯田满坡笙歌悠扬鸡犬相闻;一条条整齐洁净的巷道,一家家忙碌的竹制品作坊,一张张洋溢着喜悦和热情的纯朴笑脸,让人仿佛来到一个电影城的布景当中。大盘屯是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古都村的一个苗族屯,共有99户人家、400多人口,小屯子以盛产毛竹扬名。而说到竹子,大盘的父老乡亲不禁说到带领他们大做竹文章的屯党支部:“百姓要致富,党员来引路。有了好头头,群众不发愁。”这好头头就是大盘屯党支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尽管大盘屯已有竹林30…  相似文献   

4.
<正>"黄凌燕、黄陈斌快点,要不然迟到啦……"早上6点多,天刚蒙蒙亮,石黄军就叫上其他两位同学一起上学了。这三个孩子住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琉璃村木洞山屯,这里海拔1260米,长年云雾缭绕,又因山高路远,被当地人称为"云山之巅"。木洞山屯是一个瑶族居住的小山寨,距村委的教学点约8公里,又全是泥石路,他们只能骑马上学。三年来,一座座大山、一条条泥石路、几匹乖巧的马,承载着山里孩子的梦想,也寄托着他们无限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屯目前发展的重点是抓好旅游开发,群众致富的希望也在旅游开发。"9月25日,笔者随大新县全茗镇驻顿周村干部到顿周村古光屯采访时,屯小组长梁胜英说。古光屯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条水面宽15米左右的河在屯前缓缓流过;山上溶洞众多,洞内钟乳石林立,造型奇特;屯周围山高林密、常年碧绿,可以说是鲜花四季有、鸟语时时鸣。游客来了,既可乘舟泛游、戏水垂钓,也可钻洞欣赏钟乳石、  相似文献   

6.
<正>位于丹峨二级公路旁的南丹县吾隘镇同贡村同贡屯,是南丹县生态乡村示范点之一,也是该县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这里空气清新,四周绿树葱茏,一条水质清澈的小河从屯前流过,放眼望去,宛如一幅绝美的丹青画卷。屯里77户农户依靠120亩连片的农田,每年按照"菜-稻-菜"模式,种植质优价扬的无公害蔬菜,家家户户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过上了丰衣足  相似文献   

7.
正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筑牢党的执政根基作为贯穿农村基层治理的一条主线,创新实行"1+3+X"基层治理模式。"1"即一个"支部建在屯上"的党组织网络,把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从村延伸到屯,将支部建在屯上,全区1286个自然屯共组建屯党支部844个、屯委会1229个,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屯委会在屯(组)全覆盖;"3"即由屯委会主任、综治协管员、妇女委员组成的工作团队;"X"即由老党员、种养大户、合作社负责人等志愿  相似文献   

8.
正"哇,这个村子真漂亮啊!要是我们村子也搞得这么漂亮,估计娶媳妇都不愁啦。"3月5日,在大新县恩城乡陆榜村苏屯,来自该县桃城镇宝新村新屯的村民冯梅凤高兴地说。"苏屯是生态乡村建设做得比较好的一个屯,今年1月份的‘美丽崇左’生态乡村示范带建设现场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今天我们桃城镇宝新村新屯的22位村民代表来这里学习取经。"桃城镇镇长周瑞伟对前来迎接的恩城乡副乡长杨兰平说。  相似文献   

9.
难忘两所屯     
正我家住顾府街"两所屯",一"所"是曾经生意红火后来却"自取灭亡"的工人诊所;另一"所"是臭名昭著的公共厕所,不过现在,它已经干净无臭、堪称星级了。经常会有人问我:你家住在哪里?我绕来绕去讲不清楚,直到有一次开了窍,灵机一动,便说:我家住顾府街"两所屯"。这下好了,别人一听就明白了。以后,我就沿用了这样的说法。这里说的"两所屯",一个是工  相似文献   

10.
灰瓦白墙的新楼掩映在群山叠翠中,宛如乡村"别墅";甘甜澄净的山泉水引到了家里,瑶民称之为"幸福泉";活蹦乱跳的小豚狸啃着青草……好一幅美丽的山村画卷。这里是凌云县沙里村弄怀屯,一个纯瑶族屯。曾经,这里"无水无路无土地,木房四面透寒风。"2011年,全屯30户156名瑶胞还"蜗居"在山沟沟的破瓦房里,人均年纯收入仅1500元。缺粮食、住房差、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求医难是弄怀屯  相似文献   

11.
黄福盛 《当代广西》2009,(20):44-44
新农村是什么样子?如果你还没有比较清晰的认识,那就到忻城县古蓬镇的板岑屯、红渡镇的北河屯、城关镇的中才屯、马泗乡的果内屯、大塘镇的古王屯、思练镇的板石屯走走。步人这些村屯,映入你眼帘的将是一幢幢漂亮整齐的农家楼,一条条整洁的水泥村道和满脸笑容的村民。村中点缀崭新的灯光篮球场、漂亮的戏台,具有壮族特色的科技文化卫生综合活动室更是锦上添花。入夜老人小孩阅览图书,青壮年乒乓球、篮球齐齐上,妇女们在戏台上尽情高歌“在希望的田野上”……这就是当代新农村真实缩影。  相似文献   

12.
廖萧 《当代广西》2013,(10):40-40
据说,武宣县二塘镇双桂村在新中国成立前叫"双贵",因为用水贵、用油贵,之后才改名为"双桂"。但是改名后的双桂依然"双贵",因为"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从二塘镇到双桂村的路,真正数起来,不止18个弯,光是双桂岭那两个"Z"字形弯路,就有4个弯道。双桂村是武宣海拔最高的一个村,共有双桂、屯头、屯浪、古远4个自然村,属  相似文献   

13.
一排排装饰一新、造型别致的"务工楼"掩映在竹林和绿树丛中;一条条屯内道路干净平坦;一辆辆摩托车、小轿车来回穿梭;一条清可见底的小河横穿村中央,或有小鸭戏水,或有村妇在浣衣……笔者走进天等县天等镇荣华村伏内屯,见到了一幅新村美景。在天等县,这样的新村并不少,"天等人民不等天"。近年来,天等人民不等天不怨天,自奋扬蹄,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了脱贫致富的幸福新生活,新村新貌正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外出"淘金"谋出路秃石荒山一座座,"九山一分地",缺水少粮闹饥荒,这是以前天等偏远山区恶劣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正阳春三月,走进田东县江城镇江城村江南屯,与清洁、美丽不期而遇——一条舒坦的大水泥路缠绕着村庄,一条条小水泥路蜿蜒伸向家家户户,每家的庭院都硬化,每个房子四周都有排水排污设施,整个村子干干净净。据介绍,2013年,江城镇开展清洁活动评比,江南屯荣获最高奖。谈起村里的变化,屯长黄植理感慨万千地说,过去污水横溢,到处是禽畜粪便和垃圾,偶尔清扫一下,不到半天,又脏了。于是,大家懒得扫  相似文献   

15.
8年艰苦奋战穿山隧洞一朝开经过8年的艰苦奋战,陇文屯群众终于凿通了一条穿山隧道,屯中群众从此告别了出入肩挑背驮和逢雨必遭洪涝灾害的历史。陇文屯隶属大新县那岭乡,地处丘陵山区,交通不便,村民每次外出都要翻越两座200多米高的大山,走1公里多的山路。农副产品难卖出去,日用品难买进来,屯里的小伙子找不到媳妇。更要命的是,陇文屯四面环山,每遇雨季就发生内涝,农作物常遭灭顶之  相似文献   

16.
<正>站在东兰县巴畴乡巴英村的崇山峻岭中,在悬崖峭壁间,一条崭新的路从巴英村委向东宁屯、弄南屯迤逦蔓延,为这两个深山中的小山村增添了别样的风景,也带来了无限的希望。路通之前,大山深处的东宁屯和弄南屯的生活是自给自足亘古如斯。然而,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甘落后的村民再也不能忍受阻隔他们走向富裕文明的重重大山,就是"啃"他们也要  相似文献   

17.
正2月21日,大年初六,春寒料峭。汽车沿着蜿蜒平整的柏油乡道在山岭间穿行,在近山顶处,往右一拐,沿着一条新修的水泥屯道行驶2公里左右,融安县东起乡崖脚村铜板屯,这个仿若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蓦然出现在眼前:漫山的李花迎春绽放,黄泥黑瓦红灯笼的农家房舍点缀其间,好一幅山间春居图。村头的平地上停满了车,大多是挈妇将雏一家出行。"路修好了,车子能开进来了,来的游客越来越多。"铜板屯屯长、贫困  相似文献   

18.
玉秀辉 《当代广西》2014,(12):35-35
正"这里还是农村吗?"最近,笔者前往崇左市扶绥县渠黎镇联绥村渠仔屯采访,所见所闻着实让人耳目一新。只见5米宽进村道路平直且整洁,农居白墙黛瓦错落有致,敞开式的铁栅栏围墙里绿树红花。"以前的渠仔屯真是有新屋而无新村!"屯长黄力保介绍:渠仔屯位于渠黎镇西南,距镇政府所在地11公里,全屯有202户736人,耕地1万多亩,以甘蔗、西瓜种植为主,每年入厂原料蔗3万多吨,年人均纯收入1.1万元,2010年前后全屯几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宽敞的楼房。但以前由于没有整体规划,缺乏对公共设施的管理。"以前,我们屯真的很脏,村道上的牛粪啊、小食品包装袋啊到处都是,厨房、猪牛栏乱搭乱建,柴火杂物等占道堆放,  相似文献   

19.
正从空中俯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集环村,一条条白龙般的水泥路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间,格外醒目。"条条水泥路通向各屯,真不容易!"集环村党支部书记吴才周高兴地说,这其中的每条路,都是小黄书记用心血和汗水浇铸而成。小黄书记是谁?他就是80后小伙子,2014年4月由河池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派驻集环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黄江山。用心用力带领村民修富路2014年以前,集环村仅有一条水泥路通至村委,距离村委7公里的岩洞屯还不  相似文献   

20.
正早春三月,细雨蒙蒙,柳州市融安县东起乡铜板屯300余亩李树在春雨的滋润下格外美丽,繁花点点、落英缤纷,让古老的壮族村寨变得如诗如画。近几年,铜板屯也因为这片美丽的李子花海成了"网红村"。每年春季,各地民众都会慕名来到铜板屯踏青赏花。难以想象,曾经的铜板屯是有名的"空心村""空巢村",全屯人丁最少的时候,仅有7个老人再加上一条孤独的黄狗,俨然一个即将消失的村庄。和许多农村一样,铜板屯曾经也十分热闹,那时有20多户、上百口人居住,村民以种植李树为生。但村里的日子太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