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以来,钦州市浦北县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积极响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口号,深入到千家万户中,带头发展集体经济、化解矛盾纠纷、建设美丽乡村,为全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开创新的局面。集体经济发展篇"刚开始种5亩百香果,我心里真的没底,但在张书记的帮助下,学会了百香果种植管理技术,感觉好像吃了颗‘定心丸’。"浦北县乐民镇金康村贫困户韦大烈笑呵呵地说。产业兴,则乡村兴。为了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六秀村这两年找到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了!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村里成立了百香果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种植,通过村口的农村淘宝服务站在网上为贫困户销售百香果等农产品,去年,村里52户贫困户全都脱贫了。横县陶圩镇六秀村是当地一个贫困村。自2016年年初六秀村引进百香果种植后,一亩地能给群众带来6000多元的收入。"从百香果的收益中,我们看到了脱贫希望,就鼓励贫困户种植百香果,扩大种植规模。"南宁大地飞歌文化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驻六秀村委第一书  相似文献   

3.
<正>车辆行驶在盘旋的村道上,透过车窗远远望去,映入眼帘的是翻滚的稻浪,山里的清新扑面而来。2016年10月17日,笔者跟随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坛西村包村工作队前往坛西村开展"农家饭票"体验游。工作队副队长、邕宁区人民法院驻坛西村第一书记钟晓玲告诉笔者,坛西村目前正在倾力打造"农家饭票"精准扶贫乡村旅游项目,主要由农家乐、体验式果蔬采摘、体验式自行车游三部分组成。"前段时间,我们还结合村民在百香果地里放养土鸡的情况,将种植和养殖结合,推出了百香果鸡,反响不错,现在已经有人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笔者走进岑溪市水汶镇云会村,只见连片农田上一排排百香果藤架整齐地排列着,绿油油的一片,一个个鸡蛋大小的百香果垂吊在绿叶下,散发出诱人的果香。"我种的百香果现在一个月可以采摘3次,一次可以卖7000多元钱,一年纯利润可达到20多万元。"云会村的百香果种植大户黎义金说,近年来,云会村大力发展百香果种植,很多贫困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黎义金是云会村引进百香果的第一人。2015年3月初,他从北流引入果苗,在  相似文献   

5.
谢夷珊 《当代广西》2012,(22):23-24
北部有鲜蔬菜、梅菜干、法国豆、甜玉米种植和三黄鸡养殖,中部有荔枝、龙眼、百香果等水果种植,南部有香蕉种植、林化产品为主要产业;上规模农业基地200多个,花卉业、香蕉和优质提子种植成为发展迅速的高效产业……  相似文献   

6.
中方县     
《小康》2019,(10)
正(图1)脱贫致富在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脱贫致富成为了家家户户的流行词汇。"艾草基地建在家门口,每月可赚4200元,比外出打工收入还高。"在中方县泸阳镇下坪村艾草种植基地,脱贫户纷纷感慨地表示。(图2)收获望着贫困户廖开付的黄桃基地里长势喜人的黄桃树,中方县县委书记姜耀文露出了笑容,产业扶贫在中方县大有可为。(图3)产业发展贫困,"贫"在产业,"困"在发展。脱贫攻坚中,中方县坚持以"四跟四走"产业扶贫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图为铁坡香菇基地辛勤劳作的当地民众。  相似文献   

7.
正百香果的枝叶爬满了架上的网格,绿意盎然;一些藤蔓已开始挂果,似一串一串绿灯笼,惹人喜爱……7月20日,记者走进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东和村百香果种植基地,看到了这喜人的场面。"家里3亩地都种上了百香果,并另租了3亩地扩大规模,每亩地每年至少收果2000斤,每斤最低能卖1.5元,一年保守有1万多元的收入。"百香果种植户梁火连笑着说,种上了百香果,脱贫增收就有了盼头。此前,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百色市西林县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使有能力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户有稳定收入,实现长效产业脱贫目标。在脱贫攻坚中,产业发展是关键。为了让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西林县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依托山区资源,发挥生态优势,创新模式,精准施策,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全县扶贫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正一条新修的水泥路,从山脚蜿蜒至大山深处,村民种植的1000多亩中药材厚朴正长得郁郁葱葱,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房映衬在绿树翠林间。这里是钟山县两安瑶族乡沙坪村委的大桶山自然村,山上林,山下果,厚朴、罗汉果、吊瓜(瓜蒌)等一个个标准化种植基地,让今年大桶山自然村7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有了坚实的产业基础。钟山县在实施产业扶贫工作中,紧盯贫困村、贫困户生产发展需求,根据产业分布特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对每个贫困村引导发展1~2个优势产业,同时创新精准帮扶举措,大力实施"造血"扶贫。  相似文献   

10.
"党建+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新模式,使产业扶贫策略更好地适应了深度贫困地区的需要,提升了扶贫的精准性。目前"党建+产业"的精准扶贫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对党建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进行实践性的探索,确保该模式的精准扶贫效果能够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正>一蔸小小的麻竹能产生多大的效益?博白县浪平镇引进麻竹种植,带动2000多户群众种植2.5万亩,每亩年收入3000~5000元。群众高兴地说:"种植麻竹一百蔸,柴米油盐不用愁;种植麻竹一千蔸,致富小康有奔头;种植麻竹一万蔸,买车买房乐悠悠……"近年来,玉林市把产业扶贫作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着力点,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深入实施特色产业富民行动等"十大行动",着力增强贫困地区的  相似文献   

12.
为改变扶贫单一的"输血"模式,提升"造血"功能,针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宣恩县近些年来强力推进产业扶贫,不断完善产业扶贫服务体系,积极摸索多样化的产业扶贫方式,成效明显。但是,宣恩县产业扶贫仍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报告通过对各扶贫相关单位、企业、合作社、乡镇、村组进行走访,详细调查了宣恩县在产业扶贫中的发展模式和实施机制,评估产业扶贫产生的效果,分析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反思其中经验教训,进而提出政策建议,力争达到带动农民增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产业扶贫是带动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支撑,是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首要方式。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聚焦产业发展,坚持发展"短平快"扶贫项目与支撑"中长远"脱贫成果主导产业相并重的发展路子,抓好稳定脱贫,使贫困户"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做",基本实现了扶贫产业全覆盖。入夏,正值雨季,在青山环绕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南社区上里屯,有一间蓝顶钢架结构的大棚点缀其中,显得格外亮眼。棚里几位村民正忙着焊接栅栏和安装铁窗,雨点敲打顶棚的滴答声与焊接捶打发出的声响交织在一起,在空旷静谧的大山里显得格外清晰。  相似文献   

14.
<正>产业扶贫,关键在精准定位,难度也在精准定位。如何"嗅出"贫困地区的特色与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产业?这就需要贫困地区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深入调研摸清家底,立足各自的实际和资源禀赋,开对产业发展"药方子",找到适合的产业发展路子。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产业扶贫成效明显的贫困村都发展了产业,都在"认清自己"的基础上选准了产业发展方向。八步区步头镇善中村人均耕地少,山区耕地呈碎片化分布,大规模  相似文献   

15.
《前进》2019,(11)
正广灵县是革命老区、偏远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叠加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省深度贫困县。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产业扶贫"扶什么""怎么扶"两个问题,通过"三个突出、四个着力",在全县范围内打造了17个产业引擎项目,全面构筑起产业扶贫发展新格局,探索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新模式,走出了具有广灵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一是突出组织引领绘蓝图。广灵县委、县政府在扶贫产业的发展上突出组织引领作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该县建立了由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牵头总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产业扶贫因受忽略后续跟踪、扶贫资金专款专用的限制等一些因素影响,贫困群众积极性难以调动,个别扶贫项目并未真正发挥作用。为彻底破除产业扶贫的尴尬窘境,博白县浪平镇从本地实际出发,把找对产业扶贫路子摆在首位,自2000年起开始种植麻竹笋,并迅速铺开,逐步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全镇有3000多户农户种植麻竹,3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16户,2015年较  相似文献   

17.
正嬗变"以前小打小闹种几分地的百香果,仅够补贴些油盐酱醋。如今加入合作社,规模扩大到了700多亩,我去年的收入有20万元。"岁末年初,在天峨县都隆村挂满果实的百香果基地里,果农宁莉瑛正忙着采摘和装箱,这些果实将由货车从村里运往县城,再销往广州、上海等地。宁莉瑛的百香果产业由小做大,主要得益于广西2011年以来实施的特色名镇  相似文献   

18.
正贫困村脱贫最难的就是村集体经济收入达标。为了啃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桂林市兴安县以发展农副产品电商销售+洗果保净服务+光伏产业三大实招,让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有了依托。国家扶贫政策出台时,兴安县有60%的贫困村属于无产业、无收入的"空壳村"。3年过去,这些村华丽蜕变:在28个贫困村中,发展光伏产业并获得稳定收入的20个;建起以"邮乐·乡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经济综合服务站的18个;发展柑橘、葡萄等种植产业6个;有村办产业服务型  相似文献   

19.
<正>贫困村产业如何发展?读了《当代广西》2017年第10期由熊千梅所写的《贫困村产业发展有绝招》一文,不但深受启发,而且也找到了答案。贫困村产业发展多离不开种养业,而种养业风险是很大的。因此,贫困村产业发展除采用"产业+扶贫"这个模式外,还可以通过"基地+合作社+产业+到户扶贫资金+政策性保险"的方式,重点对种养业在生  相似文献   

20.
沙洲 《今日民族》2021,(6):24-26
现代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在不久前召开的"回眸'十三五'奋进彩云南 "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胡波宣布了这一成果.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关于"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的重要指示,紧扣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全面提升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切实让发展产业成为各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加快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努力走出了一条边疆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精准扶贫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