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约定     
“咚,咚咚咚,咚咚-”他有节奏地轻敲着门。这是他和她约好的,这个敲门声就表示是他来了。门却没有立即打开。这可是少有的。以前,只要他轻轻地一敲门,门就打开了,好像她一直就等在门后似的。这一次,却没有动静。“咚,咚咚咚,咚咚-”他又有节奏地敲了一次。她是他的老客户了,差不多每隔五六天,她就会有一件快递。都是网上买的东西。他很惊讶,她都那么大岁数了,竟然还是个网购达人。  相似文献   

2.
神秘“货郎”突遭“绑架”现年56岁的陈源新家住广西北海市公馆镇沙垠村。2003年8月10日下午5点多,陈源新正在打扫院子,只见一位货郎挑着担子向他家走来。因上门推销小商品的货郎司空见惯,陈源新没有在意。谁知那“货郎”在门口警惕地扫视了周围环境后,见只有陈源新一人在家,竟上前叫了一声:“爸!”陈源新还没反应过来,“货郎”一把抓住他的手将他往家里拉,边走边说:“别出声,是我!”一进房门,陈源新细细打量了一番乔装成“货郎”的小儿子陈东平,发现几个月不见,小儿子瘦了许多,面容憔悴,但眼神游离不定,像只狐狸。“娃儿,你不是说夜晚回来…  相似文献   

3.
正"我绝对不会变成你。"伊森·霍克对着容貌与他一样,却是"未来时间"的他(样貌似流浪汉的炸弹客)这样说,并且把他枪毙了。他杀了自己,也创造了自己。他与好几个自己相对应谈话,找到他(她),并且跳跃时空,奋力寻找炸弹客,是为了挽救世上更多的人。当鼓声咚咚咚、隆隆隆以弹跳或波动的旋律响起时,是这些人物的心绪:面对破碎的时间记忆,以及追寻毁灭自己的人。当线索随着一个个自己心理的人物出现时,已  相似文献   

4.
哈尼族有自己的历法,农历十月间第一轮属兔属龙日为新年旧岁交替的时间,哈尼人称之为“扎勒特”,外称“十月年”。节日期间,哈尼小伙们昼夜敲响挂在寨边鼓架上的大鼓,“咚咚咚”的鼓声悠扬不绝,传得极远。哈尼大鼓,有的连年长的男子双手都抱不过来,鼓身缠满了牛筋绳,那牛筋绳和敲击面外的地方,束束牛毛竖立而存,看上去古朴、厚实,且像有生命一样,让人敬畏,跟一般乐队里的鼓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哈尼人看来,大鼓是神圣之物,制作和打击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禁忌,平时,村寨里是听不到大鼓声的。先说制作。来年要制作大鼓,头年就要选定吉日,去山林里挑…  相似文献   

5.
怀念可以穿越岁月,这8年的光景,竟然就在转身之间。人世间可以封存在记忆的密室里的,几乎都是美好的和哀伤的。无论过去多久,怀念是打开这个密室无所不能的钥匙,伴随着多少欢笑和泪水,在每一个恰当或者不恰当的时候。今年的这个春已经悄然来临,似乎真的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约定,我用我的文字怀念着一个人。他叫杨钢林。  相似文献   

6.
《春秋》2016,(4)
正名画大多是画家的心声表达。载入中国美术史的南宋著名画家李嵩的《货郎图》(绢本手卷淡设色25.5cm×70.5cm故宫博物院藏),表达了画家的什么心声呢?我们似乎可以循着这幅经典名画所呈现的两大创意表达,寻找答案。第一,《货郎图》中对货郎担的创意表达。《货郎图》这幅已经805岁(作于1211年,即嘉定辛未)高龄的著名风俗画,画的是晴朗温暖的某日,一位50岁左右的乡间货郎,挑着装满货物的货郎担,来  相似文献   

7.
祖母     
周欣 《人民公安》2008,(8):62-62
祖母并未仙逝,只是她的背影悄悄消失。 今年恰逢祖母15年忌辰.我的脑海里不由产生一片空白,一丝怅然,记忆的扁舟载着我掠过了漫漫的岁月之河……  相似文献   

8.
童年琐忆     
正我家在横七间竖八间的四角土楼里,记忆中比较温馨快乐的事,是骑在父亲脖颈上到邻村象湖赶墟。我们乡一年到头只有两个圩天,一个是大年三十前10天,另一次是清明节。当时还没有修公路,所有东西都要肩挑背扛的,父亲赶圩当然不可能空着手去,可我清楚地记得自己骑在父亲宽厚结实的肩背上,两只小手由父亲攥着走一段上坡路,父亲一边走一边还吭嗨呼气叫号。也许当时父亲背上还挑着东西,或者是别的亲人暂时替了他一程。那时父亲心情很好,我骑在他背上感到很惬意,这个情形在记忆中非常清晰。  相似文献   

9.
新学期开始了,孩子们好像懂事多了,是因为又大了一岁?从开学到现在虽然仅仅十几天,可他们的点点举动,丝丝言行都令我这个当班主任的每天都在感受着为人师的幸福与快乐。 早晨,我还赖在床上想今天的课,“咚咚咚”就有人来敲门了,极不情愿地穿好衣服起来开门,一看,是班上有名的调皮蛋张丽,正想问出了什么事,她  相似文献   

10.
害怕敲门     
读书写作之余,我喜欢约三朋四友到家里喝酒呀、谈天呀、博弈甩老K呀。所以,我一直是有敲就开门的。一边跑出采,一边喊:“来了来了!”门一开,哈哈笑语,好不快活。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我真害怕有人敲门了。有一个星期天,早饭过后,把妻哄上街.然后关了门,坐下来想写点乐西。不大一会儿,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我起身去开门。门一开,-只黑乎乎的手伸到我胸前——是一乞讨者。我立即掏出两毛钱给了他,嫌少,我又给了他一毛。“人家至少给我五毛!”“要饭还讨价还价!”我说着缩回身体,关门时我分明听到地骂了声:“穷鬼!…  相似文献   

11.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漫步在挪威的沙滩上,望着遥远的东方,歌声随着起伏的海浪在我心中久久激荡。海岸上一颗不起眼的贝壳,洒落在我人生的沙滩上,流淌在我岁月的脑海里。那是我当年漂洋过海,远离祖国的记忆。当年的我中年力壮,漂移他乡只有一个简  相似文献   

12.
金丝雀·银丝面那天,我拖着疲惫的步子迈进家门,来不及喘口气,就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哦!是我的一个学生,而且是一个曾经多次受到我严厉批评,并在背后诅咒过我的顽皮学生,后边还跟着一个姑娘。多年不见,他已长成一位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男子汉了。我把他们让进屋,心头总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还是学生先打破沉寂。他好象很坦然,说了一些感谢我过去对他严格要求的话,然后从女朋友手里拿过一只雕刻精巧的鸟笼,里边是一只五彩羽毛的金丝雀,那样小巧玲戏,我心里一阵高兴,一身的疲劳消失了许多。“老师,这…  相似文献   

13.
在人生的旅途上坎坎坷坷地走来,不觉人到中年。在军人堆里和民政战线工作生活,已有不少年份。然而最使我对人生有深切感悟的,却是我上山下乡当知青时,那位普通实在的农民、我的房东林昌盛老人。1968年秋,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我来到了距天往县城60公里处的地湖公社。公社干部组织我们学习了两天后,永兴大队李家团生产队来了一个黑墩墩的壮年汉子,把我的行李挑着引到他家落户。初来正值秋收打谷。第二天,他挑~对大箩,安排我挑一对小箩。烈日当头,他挑着100多斤的稻谷走在我的前面,我挑着60来斤粮…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希望工程20年.在爱中行走的印记.有无数的人和事感动并深深影响着我们。刘伟岸就是这样一位让我们从心底里敬佩的好心人。十几年前的一个炎炎夏日,北京希望工程接待室的门被推开,一个身形瘦弱、穿着破旧、满头大汗的盲人走了进来:"这里是资助学生的地方吗?"我们赶紧请他坐了下来,只见他从兜里摸索着掏出一个手绢包,里面是厚厚的一沓人民币,"我要捐款,资助13个学生,我终于实现我的目标了。""什么目标?"大家好奇地问道。"我要资助100个学生,加上这13个,我就完成了我的目标了"。他微笑着说道。  相似文献   

15.
在我为第一作者的新书《我这60年——与共和国同行的岁月记忆》里,一开篇我就叙述了一个关于俩“司徒”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重走母校     
<正>大学毕业多年来,我从未回过母校。金秋十月,当我带着怀念与希冀走进母校校园时,记忆随着回忆在脑海里碾转,昔日校园的点点滴滴,清晰而真实地浮现在眼前,触景生情的心里,深深地感慨着岁月的消逝。  相似文献   

17.
我不知道,千百次在梦里重逢的青岛,如今清晰地见着她的容颜,是如此的不知所措。有一些说不清的东西在我的生命里逐渐鲜活,久远的记忆缓缓流淌而出。行走在这里,我知道,这儿的草木、山墙、门楼、街道、海水,会不知疲倦地把珍藏的记忆,从容地交付给一个寻找往事的我。带着陌生的熟悉,徜徉在青岛的路上。明净的天空下,一种沉静安然,浮上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8.
建筑是有“人格”的,因为他里面沉淀着丰富多彩的岁月记忆。像海秀路上的望海楼、乐普生、海口饭店、原海南广播电台楼址、农垦医院等在海南建省前后建成的一批当年傲视群楼的老建筑,都是海南崛起的“见证人”,是海南现代的活化石。这不仅仅在于它们的兴衰运转和海南近20多年的繁荣昌盛休戚与共,还由于他们里面有着许多在岁月里沉浮的名人轶事。这,就是建筑特有的一种“身份”。  相似文献   

19.
周末的晚上,灯下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午夜时分,我揉了揉略感疲倦的眼睛,顺手拉开窗帘朝外张望。这是巴黎近郊一处偏僻的街区,临窗的小街一片寂静,只见一个人影从远处缓缓走来,从我的窗前经过,又缓缓向前走去。这是一位老人,路灯下拖着长长的身影,在他的身前身后,地上的落叶在风中飞动……面对此情此景我忽然想起了几十年前在故乡常常见到的馄饨担。馄饨担的主人也是一位老人,夜间他挑着担子在大街小巷行走,在他的身后,秋风卷起的落叶在地上滚动……  相似文献   

20.
我想这个遥远的国家———中国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每当我的父亲打开他那个放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带回的盛满中国物品的盒子时 ,我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他会从盒子里拿出他在任主治大夫的那个部队的指挥官给他颁发的奖章 ;他会从盒子里拿出象牙筷子 ,并且给我们示范如何握着和使用筷子 ;他还会从盒子里拿出刻有他名字的狮型玉石图章 ,然后写给我们看如何用两个中国字“扬”和“库”来写我们的姓。他会从盒子里拿出许许多多东西 ,每一件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我能亲眼看到我父亲讲的故事里的地方。这些地方曾经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