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才是科技之基、创新之本,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第一战略性支撑。一个后发地区能不能把握住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发展契机,能不能有效转型为"发展高地",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洼地"的形成。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体量小、产业吸引力有限。如何让科技领军人才引得进、创新关键人才留得住、未来科创人才育得出,是推进科技创新过程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4月19日,杭州市举行第三届杰出人才奖颁奖仪式。研发出中国第一个自主创新、有自主知识产权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凯美纳"的浙江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等20位杰出科技创新人才获奖。"我从内心感恩浙江、感恩杭州。今年初,我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次又给我珍贵大奖,说明浙江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高度重视。"丁列明激动地告诉记者,无论"凯美纳"是研发还是审批阶段,都得到浙江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06,(2):5-5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广西科技财力投入的比较分析李德敏,胡多英科技投入既是科技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又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实践证明,没有切实可靠的科技投入,就没有科技事业的大发展;不依靠科技进步,经济振兴就难以有大的作为。科技投入有广大和狭义两种概念。...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传统思政教育机制落后于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致使大学生中难以涌现符合国际高标准的科技拔尖创新人才。有鉴于此,我们需着手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三大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创新,构建起适应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促使中国早日跨入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行列。  相似文献   

6.
<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我国科技强国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成果转化良性发展同时,依然存在"两张皮"问题,这已阻碍经济和科技长期协同发展,致使科技创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此我们对10个高校、科研院所和医院的成果转化人员进行访谈,总结分析出若干个重点突出、普遍共性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给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人才建设、专利质控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苏星 《当代广西》2009,(4):29-29
自治区科技厅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开展“我为广西科技发展进一言献一策”活动,征集群众对广西科技工作的意见建议。科技创新、安全、健康、环境、生态、富民等都是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而农村科技人才匮乏,懂技术、能科研的人才较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因此,坚持面向“三农”,以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快广西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覃茂鑫 《当代广西》2011,(11):30-33
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没有人才的风云际会,就难以形成发展的风生水起","广西的发展,资金重要,项目重要,人才最重要。输掉项目、输掉资金,可能会输掉一时一事;输掉人才,却会输掉根本、输掉希望、输掉未来。"  相似文献   

9.
正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广西"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广西要推动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须在以下五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正>5月20日至27日,以"科技强国,创新圆梦"为主题的第二十六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在南宁举行,全面宣传广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打造9张创新发展名片取得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发展、新成效。作为本届科技活动周主要内容之一的"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就展",集中展示了全区14个设区市以及一批明星高新企业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行业内高精尖的技术和产品,让前来参观体验的民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  相似文献   

11.
程文凤 《传承》2014,(11):46-47
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杰出人才的重要任务,高校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作用,以及探索基层高校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魁 《政策瞭望》2013,(2):43-45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没有强大的科技支撑.就难以真正迈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高校数量和在校大学生数量均居全国首位,高校专利授权数也全国领先,在苏两院院士数量一直名列前茅,是名副其实的科教大省。更好地开发利用和挖掘江苏科教资源富矿,最主要的是为高校院所做好"支前"服务,把高校院所科技创新的巨大能量进一步释放出来。进一步完善聚才用才机制,激发创新人才潜能。以靶向引才为关键,充分发挥战略科技人才的集群效应。以"链式反应"来形成人才持  相似文献   

14.
盈励 《当代广西》2006,(18):14-15
人才小高地是广西实施人才强桂战略的突破口。两年来,我区通过人才小高地建设,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精神、开放的眼光和务实的态度,建设起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造就了一支门类较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大军。这支人才大军在提高科技研发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显示了强大的示范和辐射效应,为建设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和平安广西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我们选择了中药材良种繁育、柴油动力、百色现代农业三个人才小高地,以展示人才小高地的建设成果,展现来自八方的科技英才在广西这片热土上施展才华、开拓事业的激情。  相似文献   

15.
戴元湖 《群众》2020,(3):44-45
当今时代,创新是主题词,人才是不可替代的关键字。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和创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创新驱动发展,人才驱动创新”。高校院所是创新要素集聚高地,拥有最高端的人才科技创新资源。长期以来,江苏与全国各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紧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创办各类创新平台载体,探索了校地合作、协同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子,为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广西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和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紧紧抓住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深化人才强桂战略,充分释放人才"红利",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做好人才培育使用的加法,着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着眼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区和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7,(10)
<正>3月下旬,省委书记李强在南京大学调研时勉励学子,"我们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年轻人创新创业,希望大家毕业后都留在江苏",为江苏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诚如李强书记所言,江苏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两聚一高"奋斗目标,关键靠人才。没有人才优势,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等就都不能实现。现在,各地政府都前所未有地将招才引智上升到  相似文献   

18.
无序的人才竞争造成国家科研资源的浪费,造成国家杰出人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大局,助长了不良的学术生态环境。只有建立良性有序的杰出人才流动机制,才能有效地按照十九大的要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为科技强国梦的实现贡献正能量。  相似文献   

19.
培养创新人才是地方高校寻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战略思路,以科研为助力,以教学为中心,以服务为旨归,在贡献中发展。构建"知识创新体系",以发展知识的创新体系取代知识传授体系。构建"考核创新体系",完善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管理创新体系",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在各项管理和制度建设之中。构建"科研创新体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构建"校风创新体系",努力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大力激活校园人文与科技的隐含因素。使地方高校努力为社会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20.
正读了《当代广西》第10期《激活战略资源为广西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一文,笔者深受启发。人才不仅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更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精准营造人才工作"软硬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形成天下英才聚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