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晓寒 《学习月刊》2013,(16):11-13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围绕中国经济发展道路问题.开展了持续的“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大论战.进而推动工业化思想的嬗变.留下了宝贵的经济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40年代,苏联作为一个完全不同于欧美的政治符号,在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吸引了各国的目光。来自东西方不同国家的文化人士成为访苏现象的创造者和"红都"印象记录者。在他们的笔下,展现了苏联迥异于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也反映了这一时期苏联政治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初,法西斯主义传入中国,并在30年代逐渐形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中国共产党人自其传入之初即对其进行了深入、持久的批判.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法西斯主义的批判侧重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和镇压工人运动,以及实行特务统治等法西斯主义的行为,并不局限于是否宣扬法西斯主义,是否受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劳动群休的互助互利1950年土改以后,互助组——这一自愿互利的劳动群体便应运而生。互助组是集体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最初形式。它主要包括临时性互助组、季节性互助组和常年性互助组。互助组一般规模较小,由3-5家农户组成。参加互助组的农民仍然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其成员各自拥有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土地经营不统一。互助组采用以工、粮、技术换耕畜、农具、种子,或以工还工、以工还粮、以工还钱的等价交换方式,发挥协作生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出场,尤其是“学术中国化”运动的开展,由中国共产党建构的“中国化”概念愈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面对来自国民党人、自由主义者等对“中国化”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质疑和歪解,中共着力从“异质还是同质”“虚假还是真实”“复古还是创新”三个维度与之展开了话语论战,由此形成一幅“争”与“辩”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后期,新中国掀起了一次农村建设的高潮。这次农村建设以《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为指导纲领,以农村人民公社为组织形式,进行了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工具改革与农业机械化以及兴办农村工业等农村经济建设,还进行了包括大办公共食堂、托儿所、幸福院等福利设施,兴办文化教育、卫生医疗事业以及建设共产主义新村等农村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这次建设以美好的愿望开始,但是由于指导思想的失误,最终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回顾这一历史过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可以为21世纪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遭遇了严重的灾害,除了自然环境恶劣外,还有来自人为方面的原因.灾害的频发,对边区经济的破坏力度很大,而且直接导致了灾民、流民的增多和治安的紊乱,人民的生活极度困难.边区党和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救灾方针政策,以积极预防、科学应对为长远目标,并将直接赈济与灾民自救相结合,实施了卓有成效的救治措施,不仅保证了边区人民的正常生活,而且加强了人民对共产党的信任,提高了党的威信.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掀起了学习苏联军队的活动,对于加强自身的正规化、现代化、革命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全军甚至全党内,对这一活动自始至终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并且引起了公开争论。由于受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左”的思想的影响,人民解放军没有正确认识这些争论,没有认真地总结学习苏军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仅缺乏正确引导,而且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反复走极端,交替展开了对所谓“保守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批判。最终,学习苏军的活动被终止,与此有关的人员受到批判、降职等处分,刚刚起步的“三化建设”遭到严重干扰。掀起学…  相似文献   

9.
徐世强 《党史博览》2010,(11):54-56
上世纪20年代初期,国共两党共同创办了一所著名的文科学校。当时,社会上曾流传有“五四运动有北大,大革命时期有上大”、“北有北大,南有上大”、“文有上大,武有黄埔”等。这个“上大”,即指被国民党右派称为“赤色大本营”的“红色学府”——上海大学。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进一步传播,而且深入渗透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其中尤以唯物辩证法的风行一时为最.究其缘由,这首先是理论自身整体性和逻辑发展的要求,其次是出于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具体说来,当时的"唯物辩证法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唯物辩证法的经典原著被大量翻译出版,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超过从前;第二,有关唯物辩证法介绍与研究的著作和教科书也被大批翻译出版;第三,中国学者自己撰写的介绍唯物辩证法的论著也日益增多,其中李达、艾思奇等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和中国化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并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故宫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破四旧”开始后,故宫被批判为封建主义的堡垒,红卫兵要冲入故宫内砸烂“封建余孽”。得到消息后,1966年8月18日,周恩来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关闭故宫并停止开放。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军事文学?简单地说,军事题材的文学,就是军事文学——凡是与军事、军队、军人的活动有关的文学,都可以叫军事文学。20世纪40年代前后,苏联军事文学名著如《前线》、《日日夜夜》、《恐惧与无畏》等,对人民军队治军、作战、整风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在20世纪40年代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3.
社会习俗是指历代相习、积久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的总和。它具有相当大的稳固性,但并非静止不动,尤其是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社会习俗的兴衰生灭表现尤为激烈。如对五四时期的社会习俗变迁,就已有史者作了深入探讨①,对建国初期的社会习俗变迁也有触及②。本文所要探讨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的社会习俗变迁。之所以把探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30—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运动中,艾思奇、胡绳和陈唯实等人作为代表人物,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通过各自的著作表达,展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独特理念和深刻思想,而其所形成的共识是使广大知识青年能够最大限度地解除知识饥荒,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改变社会生活的思想利器。同时,他们在哲学和生活的关系、哲学与认识真理的问题、思想的问题等方面也有相同的看法,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作出了共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成立于1941年的国立第一侨民师范学校(简称侨师),后定校址厦门,是一所专门培养海外侨校师资的公立专业学校。发生在1947年的厦门侨师"倒陈学潮",影响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兴起了一场名为“漫画战”的影响广泛的抗日漫画运动,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抗日“漫画战”中,数量可观的漫画家群体开展地域广泛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呈现出一定的时空特点。时间上,抗战初期应运而生,抗战相持阶段深入发展,抗战后期开辟抗战建国的新主题;空间上,在国统区曲折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则持续走向高潮,“极一时之盛”。抗日“漫画战”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值得当前在开展社会动员和宣传教育工作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大体上可以有三种选择:1.放弃对中国的控制和介入,让中国独立发展;2.投入无限制的资源和军队打败中共,从中国驱逐苏联势力;3.给予国民党政府有限援助,帮助蒋介石确立对全中国的统治①。美国政府选择的是第三种,结果卷入了中国内战。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战略遏制的政策,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把台湾作为牵制中国的一张牌,先后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政策,造成中美关系的长期紧张和尖锐对抗,使台湾成为长期以来妨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顺…  相似文献   

18.
宋湛 《北京党史》2008,(3):49-50
电影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娱乐功能,又可以使观众受到教育,起到移风易俗、转变观念的潜移默化作用。解放前的北平,广大劳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极少看到电影。解放后,党和政府的关怀使京郊农村的电影放映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逐渐普及开来。  相似文献   

19.
20.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一段曲折、不平凡的历程,农户家庭重新获得独立的土地经营权利是这一阶段改革的最大成果。改革以来的实践证明,家庭承包经营是最受生产者欢迎、最适合我国现有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土地经营方式,而且从世界农业发展史和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农户家庭经营并不构成农业现代化的障碍。未来的政策取向,当是在坚持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在加速推进城市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背景下,通过产业化和土地使用权流转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