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权利与宗教权力、经济权力、政治权力的制衡关系是政治学说中重要的议题。社会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协调个人权利与社会整体利益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洛克较早的论述了个人与社会制衡的思想。个人权力对宗教、政治、经济三方面因素产生制约和平衡 ,从而使整个社会与个人达成一种平衡态势。其中 ,个人权力的至上性和不可取消性不仅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 ,也是整个社会存在的根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的时代主题下 ,重温他的思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权力是人们各项权利实现的保障。在代议制的条件下(我国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们的政治权力实际上是两权分离的。弄清楚政治权力的两权分离问题,对于保持国家政权的人民性,对于选择合理的政治权力运行模式,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政治民主化是政治权力两权分离的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岁月中,被强行垄断了的国家权力形成了个人权威至上的专制制度。在这种政治制度下,皇帝或国王是社会一切权力的最高主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人民大众没有任何政…  相似文献   

3.
一 腐败是掌权者出于私利而滥用权力造成的权力越轨。这种人格化的权力越轨行为固然涉及到道德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涉及到法律问题,但其实质是政治问题。这与普通社会成员越出道德和法律的界限谋取私利的越轨行为不同,那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行为。比如一个窃贼偷东西,这不能说是政治问题,因不涉及权力的运用。而一个掌权者利用社会公共权力侵吞占取国家或公民的财产,因事关公共权力的非公正运用,当然属于政治问题。 因此,尽管权力腐败大量地是以经济违法的形式表现出来,却不应仅从经济上分析,还必须从政治上分析其实质、认清其  相似文献   

4.
盛寿河 《求实》2004,(6):82-85
20世纪以来 ,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深入 ,全球网络化的社会互动模式已成普遍现象 ,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社会的权力和权利观从社会学和政治学转向法理学视野审视和论证的新变化。制约权力 ,实现政府分权制衡 ;保障权利 ,提高公民合法权益 ;维护权威 ,实行国家法治方略 ,是现代政治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经济市场化、政治法制化、权力制约化、社会生活 (权利 )现代化与“解神圣化” ,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5.
政治生态视角下的反腐败:兼论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均衡",有均衡就有和谐,没有均衡则会出现问题。因而政治生态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政治均衡问题,而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平衡或者说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均衡是这一问题的核心。从政治生态视角来看我国的反腐败,其长远目的和最终归属必须要关注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力求达到二者的均衡。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反腐败才能真正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才能实现整个政治生态的平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些人以为"讲政治"就是重复过去"文革"期间的"突出政治",弱化经济工作,否定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认识根源就在于没有正确地理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为了从理论上搞清这个问题,本文试图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政治经济关系的分析,揭示当前"讲政治"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讲政治"提供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分析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不是简单地被经济所决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政治…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60年政治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太 《前线》2009,(12):18-21
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四个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建设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人民民主要制度化和法律化,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共识统领政治制度创新。由此,我国的政治建设要把主要着力点放在解决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现实问题上。人民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既要对权利、权力加以规范、制约,更要用制度和法律把政治制度创新成果确定下来。我国各项基本政治制度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党的领导和执政包含在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之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框架中,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共识,使我国的政治制度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论政治资源的科学配置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是实现政治资源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所谓政治资源,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政治制度,二是政治权力,三是政治意识。政治制度资源配置的关键是以健全的政治运行机制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政治权力资源配置的要害是解决由于权力的二重性而带来的权力腐败现象。政治意识资源配置的核心任务是深入改造社会成员的小生产政治心理,提升人们的现代民主政治素质。而要切实实现以上三方面政治资源的科学配置与使用,必须把工人阶级执政党自身政治文明建设提到重要位置,注重制度建党,推进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又是领导党,因此,党权、政权与民权的关系就构成了中国政治的基本权力结构,所有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都建立在这三者关系基础之上,所有的政治功能都围绕这三者关系展开。可以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及其功能的每一项重大变化都是在党权、政权与民权的关系基础上发生的。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表明,随着党的角色与功能的改变,党权领导政权的方式、党权实现民权的方式必然会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新的形势下,围绕着党权、政权与民权关系而进行的各项改革将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10.
政治权力是政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共意志的象征。监督的缺失,是政治权力经济化的原因。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要完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政治制度文明;要科学构建政治权力运行机制,以权利制约权力,建设政治权力文明;要把对政治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以德制权,建设政治意识文明。  相似文献   

11.
朱庆跃 《探索》2012,(6):31-35
如何预防、遏制党的权力运行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和行为,在十八大政治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除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既继承之前相关成果又立足于新阶段新情况的基础上,就反腐政治体系深度化构建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从党的权力运行秩序视域来解读,这种总结与展望表现在政党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行为等诸多层级上:政党文化层面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属性,以保障新阶段党的权力运行真正实践人民性宗旨;政治社会化层面必须充分实现政党文化的行为规范功能和人格塑造功能的"合一";政治制度层面必须继续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以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政治关系层面必须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行深度调构,以促进党的权力运行方式的科学民主化和法治化;政治行为层面必须继续坚持反腐认识方面由自在向自为的转化,以及群众参与反腐的渠道拓宽和权利保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实现自身的功能价值,在其内容的设定上必须具有合理性。这一合理性包括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两个向度。形式合理性的主要表征是满足社会的价值期待、符合具体的国情、具有完整性与和谐性。获得实质合理性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权利和义务、自由和责任、实现个人价值和满足社会价值期待、内在美德和外在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施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寿林 《新视野》2002,19(5):38-40
一在社会政治发展史上有两种革命,一种是解决基本制度问题的革命;一种是解决具体体制问题的革命。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属于后者。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政治主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政治体系、政治结构、政治机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变革,以便调整政治关系,优化政治制度,巩固政治统治。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是层次不同的两个概念。政治体制改革对自身来说,是一场革命;对政治制度来说,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其目的是理顺党政关系,优化权力结构;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民主法制,焕发政治活力;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简…  相似文献   

14.
论"权力"政治向"权利"政治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政治向"权利"政治转变是政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实现这一转变,需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权力"政治向"权利"政治转变的经济前提,逐步形成良好的法治秩序是"权力"政治向"权利"政治转变的根本途径,建设以契约精神为核心的权利文化是"权力"政治向"权利"政治转变的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15.
《求实》2015,(3)
政治价值的实现即主观形态或应然形态的政治价值成为客观形态或实然形态的政治价值,至少需要在选择民主政治制度、制约政治权力机器、培育先进政治文化等方面来努力推进。第一,在确认民主政治制度是实现政治价值的"最不坏"的制度载体的前提下,需要从根本政治制度体系、完善具体政治制度机制与操作程序、强化民主政治制度运行实践等方面完善民主政治制度。第二,需要从政治权力体系的内部制约、公民社会的外部制约、公民权利的价值制约等方面制约政治权力机器。第三,需要从培育先进政治价值体系,吸取传统政治文化和不同国家民族政治文化的价值理念,寻找培育先进政治文化的合宜路径与合宜方式等方面培育先进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又是领导党,因此,党权、政权与民权的关系就构成了中国政治的基本权力结构,所有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都建立在这三者关系基础之上,所有的政治功能都围绕这三者关系展开。可以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及其功能的每一项重大变化都是在党权、政权与民权的关系基础上发生的。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表明,随着党的角色与功能的改变,党权领导政权的方式、党权实现民权的方式必然会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新的形势下,围绕着党权、政权与民权关系而进行的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17.
政治生态的实质是要维持政治权力和个人权利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研究政治现象、政治问题及其政治规律。党员往往担任领导干部和基层公职人员,由于其手中公共权力缺乏制度监控和制约,导致政治腐败现象,严重破坏政治生态的平衡性,既不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悖于我们党的"初心",有损于"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不利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只有正确把握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党纪反腐与国法反腐、党员干部权力与群众民主权利、党员干部权力与责任、从政风险与良性政治生态等一系列辩证关系,才能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构建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政治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历史进程逐步展开,在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以及相关体制机制建设方面都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成功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得到发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国家权力结构日趋合理,人民民主的权利得到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完善。政治建设的有序推进和深入发展,有力地保证了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项事业的正确政治方向,为其提供了有效的政治支撑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私权内涵应该突破民事权利的苑囿,作扩大意义的解释,界定为个人权利,即以个人为目的应该享有的各种权利.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人们的权利意识得以提升,政治法律制度日益完善,私权保障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政治合法性实质上体现了政治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当前中共政治合法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增强中共政治合法性,应重在实现权力制约权力与权利制约权力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