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婕 《世纪桥》2010,(14):17-20
<正>李富春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迅速开展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迅速开展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及时落实毛泽东的批示三线建设牵动面广,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从科学规律角度而言,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和筹措资金都需要一个必要的过程。三线建设进程缓慢。毛泽东对三线建设的进度不尽满意,他要求立即把三线建设好,把大工厂和科研机关搬进去。  相似文献   

2.
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酝酿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过程中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三线建设堪称西部大开发的先行 ,同时也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西部大开发 ,不是三线建设简单的重复和延伸 ,不能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相似文献   

3.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始至80年代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实施的一项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建设为中心的重大战略决策。周恩来总理作为三线建设的主要组织者,从决策到实施,始终关注和指导着三线建设,并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1964年6月,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毅然作出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并雷厉风行地指导实施,这是新中国建设史上的重要篇章。邓小平是三线建设重要决策人和组织实施的重要领导者之一。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庆祝三线建设决策50周年之际,联系当前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冷静回顾、认真研究中国经济建设史上的空前壮举,我们不能不为50年前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宽阔厚重的政治胸襟、力握乾坤的巨大权威所折服。为此,特邀本刊特约撰稿人,三线建设研究分会的主要倡导者之一、首届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副巡视员宋毅军,撰写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今天的题目是“湖南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上个世纪60年代党中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湖南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重点地区。今天党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我们湖南湘西地区又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在座的几位有的是当年湖南三线建设的领导者、亲历者,有的对三线建设有很好的研究。请大家谈一谈,向读者介绍当年湖南三线建设的一些情况,一些经验,或者说是总结某种教训,我想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霞飞 《党史纵横》2008,(1):42-45
毛泽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就是搞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使中国有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战略后方,同时也形成了中国的威慑力。中国的三线建设在世界军事史和经济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7.
风云壮举     
正三线建设,是党中央在1964年作出的以备战和改变西部落后面貌为中心、在中西部地区开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到1983年三线建设基本结束后,按照国家部署,党中央又实施了三线企业调整改造战略,到2006年基本完成。三线建设和调整改造,前后长达40年。全国有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的民工投身到三线建设中,在祖国大后方建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与此同时,三线建设者用汗水和生命谱写了无数动人篇章,孕育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三线精神与建党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一脉相承,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上世纪60年代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就是搞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使新中国有了一个安全的战略后方,同时也形成了一定威慑力。建国60年来,我们国家能有几十年的安全,不能不说是享受了三线建设的好处。三线建设,在世界军事史和经济史上也是前无古人的。  相似文献   

9.
夏飞 《党建》2009,(9):54-55
毛泽东在上世纪60年代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就是搞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使新中国有了一个安全的战略后方,同时也形成了一定威慑力。建国60年来,我们国家能有几十年的安全,不能不说是享受了三线建设的好处。三线建设,在世界军事史和经济史上也是前无古人的。  相似文献   

10.
韩洪洪 《党的文献》2005,2(4):97-101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基于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党中央决定进行大规模的三线建设.邓小平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参与了三线建设的决策.在三线建设实施过程中,他多次到西南、西北三线工程较多的地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许多重大项目的决策都与他有关,许多困难是在他直接过问下解决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三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邓小平和党中央作出了"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战略决策,使三线军工企业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三线建设是中国西部开发史上一部气吞山河的史诗,是一曲改天换地慷慨激昂的宏伟交响乐,是祖国强盛履历中重要的一步,它对贵州,对中国西部,对整个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流动的时间,凝结为历史。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和国家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做出实施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备战出发,建设以国防工业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贵州地处西南腹地,是三线建设重点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12.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充分展示传承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和国缔造者为捍卫国家安全而进行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备战决心与大无畏斗争精神,展示反映三线建设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开展科技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勇于创新精神,展示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成为全国三线建设主题博物馆的优秀典范。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中西部进行了一场跨越三个五年计划长达近20年的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邓小平作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三线建设的重要决策者和组织实施者.后来,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决策推进了三线建设的调整改造,为三线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夏飞 《党的建设》2009,(11):59-60
毛泽东在上世纪60年代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就是搞"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使新中国有了一个安全的战略后方,同时也形成了一定威慑力。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国家能有几十年的安全,不能不说是享受了"三线建设"的好处。"三线建设"在世界军事史和经济史上是前无古人的。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周边局势。1960年中苏两国关系急剧恶化,苏联在中国北部边境陈兵  相似文献   

15.
陈晋 《党的文献》2015,(4):96-102
经略西部,解决东西部地区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难题,近代以来已逐步凝结成为一种"西部梦",成为了中国梦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经略和开发西部的梦想开始变成现实。特别是1964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西部地区的建设和开发得以加速。三线建设这根"扁担",确实挑起了国防战备和发展西部这两个战略要求的重担。改革开放后,随着"两个大局"战略构想、西部大开发战略,直至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近代以来积累的西部梦想,就这样一步步向我们靠近,一步步在我们眼前落实。毛泽东等在50多年前提出和实施的三线建设战略,恰如西部梦想实现途中承上启下的里程碑,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牢牢记住了。  相似文献   

16.
重庆地区的三线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重庆作为三线建设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建设和调整改造中受益匪浅,甚至有论者认为,三线建设是自重庆开埠以来的第三次(重庆开埠、抗战时期、三线建设)大的发展机遇。2006年11月17日,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就重庆三线建设有关问题,专门采访了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马述林。他原任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长期在发展改革系统从事国民经济管理工作,是重庆经济界的资深专家。  相似文献   

17.
经略西部,解决东西部地区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难题,近代以来已逐步凝结成为一种"西部梦",成为了中国梦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经略和开发西部的梦想开始变成现实。特别是1964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西部地区的建设和开发得以加速。三线建设这根"扁担",确实挑起了国防战备和发展西部这两个战略要求的重担。改革开放后,随着"两个大局"战略构想、西部大开发战略,直至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近代以来积累的西部梦想,就这样一步步向我们靠近,一步步在我们眼前落实。毛泽东等在50多年前提出和实施的三线建设战略,恰如西部梦想实现途中承上启下的里程碑,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牢牢记住了。  相似文献   

18.
<正>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营造了中国战略大后方,改善了全国生产力布局,为21世纪的西部大开发奠定了工业基础。重庆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1964年,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毛泽东一直在思考如何防御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问题。6月6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决定战争最后胜利的不是原子弹,而是常规武器。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  相似文献   

19.
<正>1964—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在共和国历史上写下艰苦创业的光辉篇章,为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三线建设重大决策出台实施55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军民  相似文献   

20.
陈立旭 《湘潮》2023,(3):8-11
<正>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作出了搞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实行这个决策,中国有了安全的战略后方,同时也形成了中国的威慑力。中国能有后来几十年的国家安全,其中就有三线建设的因素。回顾历史可以更深刻认识到,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在核威胁下形成的新思路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严重的国家安全威胁。首先威胁中国的是苏联。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苏联在中苏两国边境挑衅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