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的二十年     
20年,对于没有尽头的时间来说,宛如流星一闪而逝的短暂;可对一个生活艰难的残疾人来说,又是多么的漫长。坦率地说,如不是在《中国残疾人》杂志上看到,我还真不知1988年3月15日这天是令所有残疾人感动的日子。我现在记下了,就终生难忘了。我是在上世纪70年代修铁路时因事故致腰脊骨折下肢  相似文献   

2.
让爱飞翔     
看了近期《中国残疾人》杂志才知道,中国残联成立于1988年3月15日,我刚好是在那年结的婚。如果不是后来出生的智障儿子,怎么也不会对残联、残疾人事业有这样的认识、理解和感激。  相似文献   

3.
我和郭建模相识在1988年3月15日,中国残联成立,我和他同为执行理事会理事。5年以后,郭建模任副理事长,我作为理事协助他工作。又5年之后,郭建模任理事长,我作为理事在他领导下工作。我和建模同志一起工作了15年。在这段日子里,建模同志为残疾人服务的一些事情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4.
雕刻人生     
我出生于1963年,老家在浙江东阳。1988年我来到海南,先当工人,后来自己创业办了家具厂。2003年,我的家具厂成为了残联的残疾人培训基地,我开办残疾人技能培训班,免费教授残疾人雕刻技术。培训完,学员愿意在厂里千的我就留下。现在厂里100多人中有10多个残疾人,大多都是当初参加过雕刻培训班的学员。残联很支持我,常来看望我们这里的残疾人。特别是海南省副省长,也来过好儿次,还特别关心我们残疾人企业发展得怎么样,问长问短的。那年刮12级台风,厂棚都刮掉了,省残联又给资金又慰问,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残疾人工作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到1987年,容我将其概称为“初期阶段”;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作为一个里程碑,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征程.随着国家日益强盛,残疾人工作取得了大突破、大发展,容我概称为“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自1949年至今,中国残疾人社会政策经历了三次变化:第一阶段自1949年至1988年,这一时期的残疾人社会政策建立于仁政思想基础之上,以建立居养机构为主,保障水平较低,保障人数少,保障效果差;第二阶段自1988年中国残联成立至2008年,这一时期的残疾人社会政策建立于人道主义思想基础之上,以残疾人自立为目标,建立了一系列的庇护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残疾人的保障水平,但是残疾人自立的目标远未达到;第三阶段自2008年至今,这一时期的残疾人社会政策以社会权利为基础,建立发展性社会政策,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7.
2009年9月1日我当上本乡残疾人专职委员。我深深知道农村残疾人经济来源少,生活困难。上任后,在完成上级残联下达的任务之外,还订下了促进我乡残疾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7月16日,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京与中外记者交流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张海迪介绍,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自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尤其是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以来,残疾人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张海迪以亲身经历向中外记者介绍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并从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社会服务、教育、就业、无障碍建设、平等参与、文化事业发展等七方面介绍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她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保障残疾人的各项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残疾人事业的公共财政投入逐年增加,残疾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  相似文献   

9.
《中国残疾人》2008,(6):50-51
时间的沙漏,无声地流逝。1988年6月14日,在大连,全国第一个市级残联诞生了。每一种事业,都有自己的灵魂。残联的成立,使"残疾人"与"事业"这两个原本难以关联的词语紧密连接起来。把残疾人的事情当作一种事业来做,意义深远。毫无疑问,人道主义是残疾人事业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东阳素有“歌山画水”之称,汉献帝时建县,名汉宁,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建东阳县,意寓如东方初升之朝阳,1988年撤县建市。 东阳有3.5万残疾人。1991年,东阳始建残联;1998年,残联单设,是年5月,51岁的金寿昌出任残联理事长;2001年4月,东阳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市”称号。 6月12日,我在浙江省残联听到对东阳评价最多的一句话是“那里的工作近几年发展很快”;6月15日,当我完成了对东阳的采访后,窃以为找到了其“发展快”的原因。不错,正如我们通常总结一个先进地区的经验时所常常见到的,东阳也有政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2月3日,一年一度的"国际残疾人日"又到了,我作为渝中区化龙桥街道的残疾人工作专委,忙得不可开交。年初制定的"三元钱助残"活动资金将兑现到每一个参与活动的残疾人手中。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下简称《残疾人保障法》)自1991年5月15日施行以来,对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残疾人保障法》确立的基本制度是正确的,有关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的规定也是确切可行的。同时,随着我过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残疾人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关心残疾人劳动就业,相继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政策,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特别是从1988年起国务院先后批转了三个残疾人事业五年计划及配套实施方案,推动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经过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残疾人劳动就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集中就  相似文献   

14.
2015年8月10日,到今天,我做助残志愿者整整一年了.一年的经历让我永远不能忘怀. 我叫陈永,是一名肢体残疾人,来自辽宁美丽的煤炭之都——阜新,目前就读于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学业安排,我需要有一年的社会实践,为此,我选择了来到阜新市太平区残疾人联合会,申请做一名残疾人志愿者.刚到残联,啥也不懂,每天早早来到办公室,拖地、抹桌子、烧水、沏茶这几项内容便是我这个志愿服务第一个月的主要工作.尽管如此,但我仍乐此不疲.可我实在渴望能为我们残疾人兄弟姐妹做点什么.我开始关注身边的残联工作人员都在做什么,都是怎么做的,也开始慢慢学习一些残疾人工作的知识.后来还参加全市残疾人工作者的培训.  相似文献   

15.
一个残疾人一生中会得到许多人的帮助,这些帮助大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但10多年前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至今令我难忘。那是1988年9月的一天,我当时在一家福利工厂工作,单位为了赶任务加班,下班时已经很晚了,出单位时天已完全黑了。我驾驶着残疾人车急急地往家赶,然而半路上车突然熄灭了,怎么打也打不着,我修了半天也修不好。附近也没修车的,甚至连路灯  相似文献   

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修订草案)》作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下简称《残疾人保障法》)自1991年5月15日施行以来,对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残疾人》1999年第8期上我读了雷小建写的《受骗上当的滋味》一文,作为《中国残疾人》的忠实读者,又是一个听力残疾人,我愿与雷小建说几句话。你认为,价钱涨了,《中国残疾人》,肯定有新的内容出现在面前,元月15日接到刊物后,就大失所望,暗叫“上当了!“,小建同志,你上了什么当?我一看到1999年《中国残疾人》第一期就高兴得跳了起来,我越读越爱读,以至第二期到第十二期,我越读越感觉到刊物的分量沉甸甸的,10月初,我就早早去邮局订阅了2000年的《中国残疾人》杂志,而你,需要的却是一本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月14日)刚才,刘涛、嘉庆同志分别对2009年民政和残疾人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既全面,也客观;对2010年民政和残疾人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既合理,也周密。我都赞成,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2012年,重庆市渝中区残联共推荐了113名残疾人成功就业,其中有23人是由化龙桥街道残联所推荐的,作为街道的残疾人专职委员,我得到了区残联领导的表扬。可在这丰硕的成果背后,却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2011年"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渝中区化龙桥街道的655名残疾人每人收到了这样一  相似文献   

20.
省级残联康复中心建设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296万,大多数残疾人通过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功能。专业康复机构建设对于有效实现残疾人康复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残疾人康复工作,陆续制定颁布了促进残疾人康复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法律与规划,残疾人综合性康复医疗机构的建设有了很大进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朴方同志就努力筹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该中心于1988年10月28日落成,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现代化残疾人综合性康复医疗机构。“八五”以来,各地残联艰苦创业,因陋就简地兴办了一些康复机构。2002年8月国务院转批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提出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对康复机构建设提出进一步要求。去年国务院批准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提出“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专门机构和康复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和省、市(地)级康复中心的功能与条件”。本文就省级康复中心建设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特此编发,以引起各地残联对于康复机构建设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