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理论》2014,(23)
1980年代以来汉语学界关于新加坡儒学与孔教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该国19、20世纪之交和1980年代两次儒学复兴运动内在理路的梳理和历史经验的抽绎。二是对儒家文化与新加坡现代化关系的探讨,文化论者着眼于从儒家文化中发掘那些支撑该国实现现代化的内在质素,制度论者则认为新加坡现代化的动力乃是先进的社会制度,而非儒家传统文化。三是对儒家文化与新加坡治国之道关系的省思,学界有将该国结合东方儒教传统和西方自由主义的执政之道称作"儒教自由主义"。四是对新加坡儒教发展脉络及模式的梳理,有学者认为该国孔教从未获得过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民间信仰中的孔子及其儒教早已完成了走下圣坛、迈入神坛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一、以复兴新儒学为基础,重构国家价值观由于新加坡人口中3/4有华人血统,以及儒家思想在东南亚地区历史上的影响力,建国之后,新加坡就以复兴新儒学为基础,来重构新加坡人的国家认同。但新加坡的复兴儒学是结合时代需求,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和扬弃,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3)
韩国影视产业近年来在中国不断取得成功,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蕴含的儒家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同源性,观众在观看韩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的魅力。从"忠孝""仁爱""以礼相待"等方面来阐述韩国影视文化中渗透的儒家思想,对当今时代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德治秩序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治思想作为我国儒家文化的政治理想,与儒家文化本身一样,有着其历史上的进步意义.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今天,它仍有存在的价值,用全新的视野审视它,它与当前的现代化进程并不相违背,追求民主政治并不妨碍我们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反而能使我们用更清醒的头脑反思自己的行为.面对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种种危机,我们更加需要对整个的思维模式和文化氛围做出必要而强有力的整合,新文化体系的构建势在必然.文化维新无疑是德治重建所期许的文化支持之道.  相似文献   

5.
赵虎吉  毛翔 《理论视野》2012,(12):40-42
民主与民主化是政治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建设民主被现代国家视为政治发展的根本目标之一。新加坡领导人将新加坡实行的民主概况为“托管式民主”,民主本身并不是目的,民主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实现能够为人民谋福祉的好政府。被西方认为是威权主义国家的新加坡走出了一条托管式民主之路。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被认为是亚洲地区最清廉的政府,但我们对新加坡高薪养廉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高薪这一物质激励在保持新加坡政府廉洁的诸多因素中确有一席之地,但它与内嵌于新加坡社会的儒家文化并由之形成的精神激励互为表里。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以促进中国廉政建设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3)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精神文化素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针对儒家思想在个人层面的渗透进行探析,体味儒家文化中丰富优秀的思想资源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生政治:国家治理体系建构的合法性向度与发展理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6,(6):30-34
民生政治是考量国家治理体系合法性的重要价值面向,在民生政治建设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主导者"和"协调者"的双重角色,政府围绕公共服务这一条主线,逐渐实现民生政治建设的整体性治理。民生政治是行政善治与国家治理合法性的价值诉求,善治回应是以民生政治为基础的国家治理程式。落实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现代政党的理性执政是国家治理体系合法性自身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民生政治发展理路,主要呈现为民主与民生的互动对公民理性的吸纳与塑造,在政治话语与法治论域中民生权利的调适与转换,民生建设与民权保障的价值寻绎与审视,民生改善与政治认同的治理导向和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新加坡也曾经历过腐败猖獗的时期。人民行动党执政后,经过卓有成效的反腐败斗争,新加坡已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之一,而且长期保持亚洲最廉洁国家的地位。新加坡反腐倡廉的基本经验是:核心政治领导人以身作则、铁腕反腐;不断完善公务员制度,严把官员入口关;实行高薪养廉和公积金制度以减少公务员的腐败动机;制定系统严密的廉政法制,规范公职人员的从政行为;建立系统完备的监督网络,堵塞行政管理体制漏洞; 建立直属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权威廉政机构,严厉执法,强力震慑。这些使人不愿、不必、不能、不敢腐败的措施的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当今世界一块难得的“净土”。  相似文献   

10.
自“五四”以来,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千百年来神圣的主导地位逐步动摇,作为一种延续千年、影响巨大的文化思想体系,儒家文化是否已经失去了它继续存在的合理性?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审视儒家文化这一母体文化形态,开发利用它,使它能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1.
王中汝 《理论视野》2011,(10):10-13
集体自由与国家自由优先于个人自由,起点平等与结果平等并重才是真平等,建立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良善政治,是孙中山在哲学层面审视、反思中国问题与独特道路的理论成果。中国现代化的目标还没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孙中山的政治哲学,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于冉冉 《侨园》2021,(1):72-73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华民族文明的影响非常深远,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尤其近年来随着儒家文化现代化转型问题的日益凸显,更是吸引大批专家学者对相关领域展开深入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主席江泽民11月8日至22日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行国事访问,对越南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于11月14日至15日出席在印度尼西亚的茂物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其间还将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正式会晤,此外还将与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领导人举行会晤。这是我国最高领导人近年来对东南亚国家的首次访问,也是今年以来我国采取的最重大的一次外交行动,意义重大,举世瞩目。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都是我国的近邻,与我国有着广泛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1,(38)
中国 新加坡总统黄金辉访华 应国家主席杨尚昆邀请,新加坡共和国总统黄金辉和夫人及其一行9日下午抵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江泽民、李鹏先后会见了黄金辉总统。 江泽民杨尚昆李鹏等领导人 观看北京军区军事训练成果汇报演练 9月10日,江泽民、杨尚昆、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北京军区军事训练成果汇报演练。这次演练体现了现代化的特点,反映了1985年我军精简整编后部队军事训练的新气象、新特点、新成果。 教师节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的视阈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具有一致性,其核心就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核心价值目标的衡量标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及其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体现了价值体系与制度的统一,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它体现和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从而在总体上形成更加科学、完善、有效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相似文献   

16.
刘智城 《学理论》2008,(20):70-72
文化和制度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学术研究领域的关注,中国儒家思想不仅对古代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其影响力也丝毫未有减弱。近代以来,对儒家思想的价值认识主要聚焦于文化层面,而在制度层面上却较为忽略,甚至否认儒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制度价值,如何以制度的角度看待儒家思想、认识儒家思想的制度资源,并实现其普适价值的现代理念转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娟 《学理论》2010,(13):70-71
本章主要从儒家思想中提炼一些儒家核心理念进行阐释和审视,将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重点提炼"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人本思想"几个核心理念,论证现代企业可以结合儒家思想进行经营管理,从而展示儒家管理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将会发挥重大作用和得到更为普遍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儒家文化和深圳文化的特质分析,探究儒家文化和深圳文化的关系问题,从而解读深圳这个现代化城市高扬儒家文化这一现象。深圳文化具有儒家文化的特质,儒家文化讲仁爱、讲担当、讲刚毅进取、重人文教化的核心特质在深圳文化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深圳文化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特质与儒家文化的核心特质一脉相承,由此深圳对儒家文化的高扬在情理当中。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特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加坡在实现现代化后,强烈地意识到加强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他们提出了“强化社会道德结构,才能明智地处理我们的物质遗产的道德建设问题,开始着手计划实施对青少年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战略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心和社会价值观,使他们不只成为高尚的市民,还是孝子贤孙,深负责任感的父母亲。以此来塑造新加坡未来几代人的精神。 新加坡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社会结构,使其在实施道德教育中,不仅注重弘扬继承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14)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分析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高中生吸取儒学精髓为我所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