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更是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受婚姻、教育、生活环境、科技网络、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文章从城镇化背景的视角出发,以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及传承为研究对象,对贵州部分世居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尽管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各地,但民族的认同感依然强烈,民族主义的势力依然存在.而在民族主义中,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人称之为语言民族主义.它体现在要求保持本民族语言文化的独立性和纯洁性,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和侵蚀.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而且尚需大量研究.本文仅就这一问题做一浅显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观强调各民族语言完全平等,不得强迫一个民族学习、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观的指导下平等保护各民族的民族语言权。但是,中国现行外语教育制度将中华民族儿女的受教育权、职称晋升权等基本权利受制于美利坚等外国民族的语言,如果中华民族儿女不学习美利坚等外国民族的语言,将被剥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受教育权、职称晋升权等基本权利。中国现行外语教育制度值得反思,必须改革,应该将外语降格到选修位置,由公民自由选择是否学习外语。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语言研究的人文主义传统中,美洲语言人文主义以其人类学的实践和语言相关性的思辩,给20世纪的文化研究以深刻的启迪。沃尔夫以美洲印地安霍皮民族语言的“事件中心”认知图式和“非虚拟空间性”为镜子,照出了各民族,尤其是欧洲民族的经验和认知的语言限度。沃尔夫的研究启示我们,语言体系和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思想体系之间存在同构关系。唯有将文化和语言整体对待,长期地、历史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同构关系才有可能被发现。  相似文献   

5.
多语共存是语言生态的基础,多语共存有利于各语言的生存和发展,语言生态实质上就是文化生态,语言生态的失衡将会破坏文化生态的平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语言格局复杂,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意识,珍爱我们的母语,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维护语言文化生态的多元性;认真调查研究外语教育的现状和实际需求,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政策,最终形成一个"语言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6.
潘龙瑞 《工会论坛》2006,12(2):91-92
声乐语言既有生活语言的一些特点,同时也有其特殊性,了解声乐语言的艺术特征,是掌握它的表现方法和规律的基础,对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差异与语言特色及文化重迭、文化扩散在目标语言及目标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借词亦称外来词,是指语言接触过程中,一个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语。新疆哈萨克语中的借词主要来源于阿拉伯语、俄语、波斯语和汉语。本文通过对新疆哈萨克族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他们对于本民族语言中借词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蒙兴灿 《理论前沿》2007,(11):21-22
本文针对当下跨文化交际研究和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中重个性轻共性,重差异轻融合的现象,从文化语言学角度以及语言哲学层面,探讨了互动与互补是各民族语言文化发展的内存活力,提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语言文化的接触和融合研究比差异和对立研究更重要、更有价值,认为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的最终融合是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10.
老挝是东南亚和中南半岛唯一的内陆国家,拥有49个民族和四大语言群,其官方语言老挝语与汉语同属汉藏语系。老挝语言政策与中国语言政策的制订面临着相似的环境。在中国与东盟关系持续繁荣的背景下,开展老挝语言政策研究,将给我国语言政策、尤其是外语教育政策的制订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甚至有学者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系统,主宰着人类发展模式,影响着人类的历史背景差异。而法律语言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有着特殊意义的法律文化史,研究法律语言,不得不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分析特定语境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12.
校园女性语言侵害现象在今天的校园中日渐严重.女性语言侵害现象表现极为复杂,当前社会文化的迷失以及双性化潮流是其主要的原因.这种倾向不是女性语言多样性的表现,无益于女性语言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语言的选择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它取决于语言运用带来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语言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由使用语言的人数决定,又受到社会开放度与自由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学习语言天赋和所学语言与母语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语言的理性选择理论证明了语言演进过程中的最小有效规模特征及由此产生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4.
意象与语言     
本文从语言的另一重要特征意象性出发,探讨了意象与语言在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方面的关系,从而指出意象在语言学习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对语言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查缉是民警一项经常性的危险性较大的工作。民警在查缉中运用一些合理的巧妙的语言伪装技巧可有效地迷惑、麻痹和稳定犯罪嫌疑人,起到隐蔽、保护自己及群众和寻找、制造战机,最后克敌制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立法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立法语言的不规范可能导致违宪行为的发生,还会对我国语言科学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为实现立法语言规范化,应重视法律语言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有必要建立立法的语言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17.
语言在科学技术的传播和社会应用中起着桥梁、媒介作用,语言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产生了大量新词以及旧词赋予新意,丰富了语言。在现实生活中,语言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完全协调一致,人为的使语言虚假性、欺骗性,对科技发展的阻碍性。另外,新科学技术的产生往往没有被语言广泛传播,使社会了解和应用。要解决这些问题,既要科学技术本身的进一步完善,也要有语言传播和解说新科学技术,让人们了解它和接受它,并且进一步地发展它。  相似文献   

18.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课堂语言与播音语言在某些方面有其相通性。如能将这种相通性得以展现,便可有效美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9.
语篇语言学研究人们如何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来实现交际目的。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途径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语言材料、语篇结构、语篇模式、语言分析、语篇能力是其核心思想。在英语教学中要构建一个真正意义的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语言迁移与第二语言习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人们对它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颇有争议,对它的认识几经反复。在对比分析理论盛行时期,人们对它的研究局限在语言的各个层次上。认知理论为它的研究打开了视角,拓宽了研究领域。今天,人们认识到语言迁移的作用不容置疑,对它的研究已在各个领域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回顾语言迁移研究的发展阶段,旨在全面了解、科学把握语言迁移现象及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探讨它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