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主义论坛》2018,(9):I0001-I0001
2018年8月27日,由中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缅甸木姐地区共同筹建的木姐“友谊阅览室”正式向民众开放。这是德宏州继缅甸“曼德勒胞波书社”之后,在推动中缅文化交流方面的又一次全新尝试。当日,德宏州与木姐地区还开展了边境宣传交流合作座谈会,共商边境宣传合作。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以来,出于维护和巩固政权的考虑,缅甸军政府亟须中国的支持和援助,特殊友华政策构成其对外政策的重心。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推行“东向政策”、缅甸加入东盟,军政府开始获得来自印度和东盟的支持,外部依赖多元化,特殊友华程度相对降低,但中国仍是军政府的主要外部支持力量。缅国内政局变化是中缅关系未来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印度对缅政策等外部因素、中缅经贸合作程度(利益捆绑程度)等是影响未来中缅关系的重要因素。在缅甸政局稳定的情况下,中缅关系仍将维持友好。但即使缅甸政局变化,中缅关系出现波折,也不可能恶化到敌对,常态将是普通甚或良好。这是由缅甸所处的地缘环境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受缅甸北部与中国接境的边境一线,缅甸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冲突的影响,大量缅籍“三非人员”涌入我国境内滞留不归,给中缅边境的管理带来了新问题,留下诸多不安全因素,破坏和影响了中缅边境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4.
中缅经济走廊是链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其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现状体现在完善合作机制和相关法律制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动、促进进出口贸易畅通和产业合作、创新金融合作和促进资金融通、人文交流不断加强,民心相通根本好转等方面。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美好前景主要来自于中国和缅甸共同的利益需求、双方的优势互补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来自于共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5.
缅甸是中国的近邻,是我国在新世纪为确保国内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而构筑周边安全战略依托的一个重要环节。昂山素季的获释无疑对缅甸政局和中缅、中美、缅美关系起到重要作用,进而对中国地缘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缅油气管道架起了全面推进中缅油气合作的桥梁,而缅甸所具有的较为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及缅甸经济发展对通过国际合作加快油气资源开发的强烈愿望,为全面推进中缅油气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基础。中国油气企业应秉承"管道+"的合作理念,以中缅油气管道纽带,力求形成油气产业业务链和资金链的闭环循环,进一步发挥中缅油气管道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倡议示范项目的功能作用,全面提升中缅油气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1945年1月,中美英联军在缅甸胜利会师,标志着中(滇)缅印抗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中(滇)缅印抗战的胜利,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本文拟对中(滇)缅印抗战的主要特点进行简要探讨.并以此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相似文献   

8.
1950年6月8日,中缅两国正式宣布建交。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西方国家纷纷对缅甸实施经济制裁,中缅两国关系继续保持友好发展。20余年来,中缅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在缅甸民主化改革进程中,中缅双边经贸合作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基于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地缘经济互补优势,未来双边经贸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缅甸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的胞波情谊历久弥坚。70年来中缅关系的良性发展为我们留下很多经验启示,主要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奠定了中缅关系长期友好的基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共谋发展是中缅关系的主要特点;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两国友好关系的新航程;共同构建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标志中缅关系进入了新时代;云南省在中国发展对缅关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是“金三角”缅北最大的种、制、贩毒地区。通过调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佤邦毒情变化,将深刻影响中缅关系及中缅边境的安全与稳定。因此,本课题深入研究佤邦毒情发展变化趋势,准确研判,为中国制定对缅甸禁毒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2月11日,在2019年全国外宣工作协作会上,中共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委宣传部报送的《跨国奔跑牵手世界--德宏州借"一马跑两国"传递中国声音》荣获"2019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近几年来,德宏州依托毗邻缅甸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传播工作。一是借筒传声、媒体为先,开展中缅媒体合作。组织实施"双联双互"工程,开展中缅媒体联合采访、联合制作、互设栏目、互换节目,创办中国第一份有独立刊号、公开发行的缅文报《胞波》,定期组织召开中缅媒体年度见面会。二是"造船出海、阵地为要",抓平台建设,先后在我方边境一线口岸设立6个"国门书社"和3个"国门影院",在缅甸曼德勒、仰光、腊戌、八莫设立4个"胞波书社"。三是创新载体、文体为桥,开展文化体育交流活动。连续举办19届中缅胞波狂欢节,成功举办"一马跑两国"中缅瑞丽-木姐跨国马拉松赛、"丝路光影"国际微视频德宏影展,组建德宏州"金孔雀"艺术团赴国外开展演出活动。四是润物无声、民心为本,促进中缅民心相通。开设"我在德宏挺好的"系列栏目,组织实施"国门学校"项目,培养缅甸"小小留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中缅建交70周年之际,中缅友谊不断深化,携手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缅命运共同体。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不法分子利用虚拟网络空间的隐蔽性和跨国性,基于中缅两国边境线长、无天然屏障的特点,在缅甸境内发展网络赌博,以“国外高薪劳务”“免费旅游”“无息贷款”和“境外赌博”诱骗中国公民到境外,非法拘禁或绑架残害受骗者,以勒索受骗者钱财,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本文采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和调研一线翔实数据和资料,提出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变革侦查模式,建立健全预警平台,完善跨区域警务合作,打击网络赌博违法犯罪,促进中缅双方的经济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云南省境外缅甸北部地区传统罂粟毒品种植面积自2007年以来逐年大幅上升,新型合成冰毒类毒品来势凶猛,对中国构成巨大威胁。缅甸新政府成立后对中缅边境地区的安全形势有何影响,缅北地区毒品种植与毒品加工的反弹以及禁毒工作的严峻态势,值得中国禁毒理论学界和实战部门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临沧边民涉缅婚姻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临沧市与缅甸山水相连,边民涉缅婚姻逐年增多。文中通过临沧涉缅婚姻现状的研究,旨在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进一步加强临沧边民涉缅婚姻管理,继续保持中缅双方的睦邻友好关系,维护地区的安定团结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时指出:“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要加强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民心相通。”中国、缅甸沿边地区是讲好中国故事、建构多元文化交流格局、促进民心相通、彰显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降低“金三角”地区罂粟的非法种植水平,中国政府和缅甸中央政府通力合作,在缅甸国内大力开展了替代发展的合作。缅甸国内替代发展面临的挑战是:缅甸对华态度存疑,严重制约中方在缅替代发展的实施;缅甸国内和平问题严重制约替代发展的顺利开展;缅甸国内替代发展与罂粟种植者生存之间的矛盾;缅甸国内替代发展项目的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等。  相似文献   

17.
西方国家制裁缅甸的目的及其效用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8年9月至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缅甸实施了长期的制裁,虽然这种制裁没有实现迫使军人向反对党彻底交权的目的,但成为了缅甸民主化进程的主要动力。缅甸与西方国家经济交往规模小、缺乏其他国家的有效配合、制裁不能改变缅甸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是对缅制裁效应没有最大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印缅孟地区是指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4个国家相互接壤和毗邻的地区,其地域主要包括:中国的云南省,印度东部的比哈尔邦、西孟加拉国邦和整个东北部地区,缅甸全境,孟加拉国全境。该区域处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结合部,太平洋地区与印度洋地区的中间地带。随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区域联合与合作不断加强,以及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良好前景和切实步伐,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基于毒品犯罪的跨国性特征,禁毒双边合作成为了毒品问题治理的“必由之路”。目前中缅禁毒合作存在缅甸政治形势导致其禁毒精力“分散”、双边刑事司法协助不足、执法合作深度不够、替代发展“乏力”、双方对待毒品的态度及社会文化存在差异等桎梏,需要建立以稳定的缅甸政局环境为基础,以强化刑事司法协助和执法合作为核心举措,以替代发展、民心相通等措施为补充的系统化纾困之策,使中缅禁毒合作凸显其在国际上双边禁毒合作的代表性作用,努力为国际双边禁毒合作提供“范本”。  相似文献   

20.
缅甸政府在军人执政22年后,改文官为主组成新政府,22个政党中有17个为少数民族党派,这些党派大部分生存于中缅边界,组成人员大多与中国华人血脉相连,无论从政府、经济、人文、民族甚至习俗都不可分割。本文从缅甸局势对中国安全战略的不稳定因素及影响做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